北极光下的守卫者——俄军极地 Su-27 联队背后的点点滴滴(3)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第 941 联队成立于 1952

年,设立之初隶属于苏联海军北方舰队旗下的海军航空兵,在 1957 年被划入防空军。941 联队自设立起就一直驻扎在 Kilp-Yavr

基地(有多种拼法和别名,包括 Kilpajarvi、Kil'p-Yar、Kilp-Yar、

Kilpyarvi、Polyarn'y、Polyarnyy 等,位于 69°5′48″N,

032°24′30″E)。该基地位于临巴伦支海和白海的科拉半岛(Kola Peninsula),距摩尔曼斯克市(Murmansk)西北

30 公里处,离北方舰队最大的核潜艇基地和试验中心仅一步之遥。

由于此处一年四季火药味浓重,941

联队配备的战斗机/截击机一向是与时跟进的——MiG-17、MiG-19、Su-9、MiG-23M,并在 1985 年底开始换装初期生产型

Su-27P,是当时最早配备 Su-27 的 2 大联队之一,足以可见其在军中的重要地位。

冷战期间北约频繁地侦察该区域的潜艇活动,给了

941 联队相当多的练兵机会。1987 年 9 月 13 日那天,“巴伦支海手术刀”的飞行员是瓦西里・辛巴尔(Vasiliy

Tsymbal)高级上尉,这位上尉同志生性顽劣,在这之前早就“劣迹斑斑”了。有一次为了驱逐一艘挪威间谍船,辛巴尔和他的战友一边超低空飞行,一边把飞机内的废油全部洒在船上——所有挪威船员都洗了个“航空煤油淋浴”(零下好几十度,想想都头皮发麻……)。

再回过头来说“巴伦支海手术刀”。其实并不像很多媒体报道的那样——辛巴尔上尉恼羞成怒之下故意凭借“高超的操控技术”和“对 Su-27

性能的自信”,用垂尾将对方发动机短舱割开并导致停车——事实上这只是一起由于苏联飞行员估算不足而导致的空中碰撞事故而已,当时的媒体过于添油加醋了。

而且这架“红色 36”号 Su-27P

也并非全身而退——回到基地后留下了右垂尾顶端破损的照片。为了避免国际舆论谴责,“红色

36”号回到基地后马上把战术编号的“6”刷成“8”,摇身一变成为“红色

38”号;而这次玩过头的辛巴尔大尉也不得不接受停飞处分,没过多久后被调往位于克拉斯诺达尔省(Krasnodar Region)的 562

联队,直到 90 年代末因飞行事故殉职。

其实除了“红色

36”号以外,941 联队的王牌侧卫和飞行员更大有人在。随着资料的解密,必将有更多惊心动魄的战史披露在我们面前。

Russian Cheek Art

俄国飞机的涂装不像西方那般花哨,一般都有工厂规定的标准迷彩样式。不过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军队的纪律也不像以前那般死板(严明?)——各个中队特有的个性徽章也开始大量涌现。

第一頁    上一頁    第3頁/共38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第06頁 第07頁 第08頁 第0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第32頁 第33頁 第34頁 第35頁 第36頁 第37頁 第38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