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潜艇与核战略调整坚持确保“第二次打击”能力
战略核潜艇的技术难度和造价,远远高于地面机动的战略导弹,在美英法建造一艘都要10亿美元上下。不过因其生存能力最强,连印度这样经济实力不及中国一半的国家都决定要建造核潜艇,并在未来作为战略核力量的支柱。中国以现有航空技术和突防能力,没有可能指望以战略轰炸机作为远程核打击力量,近期实施“第二次打击”虽然可以依靠制造相对低廉的“东风-31型”机动导弹及其射程更远的改进型,从长远看最可靠的战略威慑武器还是核潜艇。 中国有了陆地机动的远程导弹,再装备能在海中发射这种导弹的核潜艇,陆基、海基兼备“第二次打击”能力,才能使40多年前便提出的以核反击遏制核战的战略目标得到落实。80年代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减少军费,核力量发展步伐放缓,邓小平曾讲过以对手“受一点报复”为目标,实行的是最低限度威慑的核战略。这种核战略在目前形势下已需要调整,特别是要建立有适当“超杀”能力的核力量,遭受对方先发制人打击后仍要确保有反击能力。 为此,中国虽不需要像当年美苏两国耗巨资建造上千枚洲际导弹和几万颗核弹,核反击能力却不能太小,隐蔽性更要大大提高。近几年来,中国核潜艇建造速度超出西方预想,除了受到形势变化的刺激,也说明核战略在坚持后发制人的前提下已有了一些构想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