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 British(7.7×56mm R)(4)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两张达姆兵工厂生产的.303弹旧照片,照片中看到有空尖结构的枪弹,也有后来的尖头弹。

不同型的.303枪弹,上面的弹壳里装的是“意大利面条”科玳发射药,中间是三种不同型的实弹,最下面是装黑火药的弹壳

现在没有了空尖弹,英国的工程师在思考要怎样才能生产一种既符合海牙公约的条文、又确保有足够杀伤力的枪弹,于是,Mk.VI弹在1904年出现了,但这仅仅是让铜被甲尽量薄而矣,效果根本不行。

此时,德国人在1905年采用了“Spitzgeshoss”(尖头弹)步枪弹,这是7.92mm毛瑟步枪弹的一种新型弹头,圆形弹头改为尖头形,重量减轻到154格令(10g),初速达到884m/s。大幅增加速度不仅使弹道更平直,而且命中目标后有更好的杀伤效果;由于尖头弹比较轻,进入肌体后不稳定,更容易在肌体中变形;而且流线型和高初速也使该弹有更远的有效射程。虽然当时的人还不懂得用流体力学来解释为什么高速弹头进入人体后会产生较大的伤口,但实际效果就摆在那里,于是各国军工部门都效仿研制这种革命性的新弹头,英国人也不例外,马上开始着手研制尖头弹。

然而,在.303步枪上使用尖头弹尚存在着两个问题。其一,.303弹没有8mm毛瑟弹壳的容量大,其二,李氏的后端闭锁枪机没有毛瑟式前端闭锁枪机那么坚固来承受发射时的高压。因此,即使新型的尖头弹头在李氏步枪上的初速能安全地提高到每秒2000英寸以上,但命中目标时所产生的流体静力学冲击的速度并不比毛瑟步枪高。英军研究人员有感于早年Mk.II弹的失败,他们对重量较轻的弹头也不太放心,觉得需要稍为增大一点点重量,于是就研制出弹头重174格令(11.3g)的Mk.7尖头弹,并在1910年正式采用。

第一頁    上一頁    第4頁/共11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第06頁 第07頁 第08頁 第09頁 第10頁 
第11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