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10型203毫米自行榴弹炮
Image:11589282172843281.jpg m110型203毫米自行榴弹炮 本来打算在“自行火炮史话”栏目中介绍美国的m110型203毫米自行榴弹炮和m107型175毫米自行加农炮。但是,由于这两种超大口径的自行炮的特殊性,为了使读者能对它们有透彻的了解,故改在“典型战车”栏目中详细介绍,特此说明。
从203毫米火炮说起
口径为203毫米的榴弹炮,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它的 历史 可以上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战及战后期间,英国军队装备了维克斯公司研制的8英寸(203毫米)榴弹炮,型号为model 1917、model 1918和m1920e。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正式命名为m1榴弹炮。在二战期间,英国共生产了1 006门m1榴弹炮,252.1万发203毫米炮弹,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m1榴弹炮以威力大,打得准而著称。英军夸下海口说:它“可以命中汽油桶大小的目标,可以一个窗户接一个窗户地射进去”,真是太神了。这种说法尽管有夸张的成分,但看一看m1的命中精度,就会觉得它的确非同寻常。m1的射击公算误差为:4千米误差8米;11千米误差15米;16.6千米误差17米。而对应的155毫米榴弹炮分别为:4千米误差13米;11千米误差38米。m1要明显优于155毫米榴弹炮。再看一看火炮的威力,155毫米榴弹炮炮弹的杀伤半径为350~360米,而203毫米榴弹炮炮弹的杀伤半径则为470~480米。综合比较,1发203毫米炮弹几乎顶得上2发155毫米炮弹。
1945年后,对m1型203毫米榴弹炮的炮闩等进行改进,称为m2型,先后用到m43、m55自行榴弹炮和m115牵引式火炮上。
m43和m55型203毫米自行榴弹炮都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设计的,威力虽然强大,但不能空运。美国军方根据二战及朝鲜战争的经验,认为即使是重型自行火炮也要能空运。为此,美军对研制新型重型自行榴弹炮提出了新的要求:火炮要能空运,占领和撤出阵地要快,部件通用化程度高。根据这些要求,美国太平洋汽车与铸造公司于1956年1月提交了一份新型重型自行榴弹炮的设计方案,并承接了设计、试制和生产任务。1958年,公司开始了样车的底盘试验;1959年,公司决定将动力装置由汽油机改为柴油机。1961年3月,美国军方正式将它定型为m110型203毫米自行榴弹炮。1962年,第一批m110出厂。1963年初,第一批m110装备美军自行榴弹炮营。
改进型的m110a1自行榴弹炮于1976年3月定型,1977年开始装备美军;m110a2型于1978年2月定型,1980年开始装备美军。m110系列自行榴弹炮的总生产数为1 249辆,除装备美军外,还出口到英国、联邦德国、比利时、荷兰、西班牙、土耳其、希腊、以色列、日本、韩国、意大利、约旦、巴基斯坦、中国台湾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至今仍在服役。
让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巨炮小车”的道理吧!首先,美军发展重型自行榴弹炮是陆军火力支援的需要。这里面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那就是用大口径榴弹炮来发射核炮弹。美军于1950年开始研制核炮弹,1953年5月研制和试验成功。美军的第一门原子炮的口径为280毫米,所发射的核炮弹的威力相当于广岛原子弹的四分之一。随着核炮弹的小型化和“减肥”,后来又着手研制240毫米原子炮及相应的mk32核炮弹。但这项计划半途而废,转而研制203毫米级的可发射核炮弹的火炮和mk33核炮弹,而m110正好可以满足这一要求。m110既可以发射普通炮弹,又可以发射核炮弹,堪称是核战争时代的“一支大棒”。不过,由于核炮弹的进一步小型化,155毫米级的榴弹炮也可以发射核弹头,这使m110自行榴弹炮的重要性相对下降。至于选择“小车”(25吨级)的理由,上面已经提及,主要是考虑空运的要求。通用化的最主要的措施是m110型203毫米自行榴弹炮和m107型175毫米自行加农炮采用专门设计的同一底盘。
m110型自行榴弹炮的生产厂家几经变化,先是太平洋汽车和铸造公司,后又转为fmc公司及鲍恩-麦克劳林-约克(bmy)公司。m110的生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