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先不谈战争的正义与邪恶。
1945年初,随着东西两线盟军的步步进逼,对德国人来说,当时的战况几近绝望,1月12日苏军前锋部队进抵奥得河。
希特勒没有选择投降(1945年初,他完全还有机会可以把整个德国献给美英,投降保命),他在广播中对柏林城的军民说:“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战斗下去,正如菲德烈大帝所说,要一直打到那该死的敌人中最后只剩下一个精疲力竭不能再战为止……”。
苏联最高统帅部从1945年4月中旬对柏林发起总攻。为此,苏军调集了3个方面军的强大兵力,共计162个步兵师和骑兵师,21个坦克军和机械化军,4个空军集团军,共约250万人,42000门火炮和迫击炮,625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7500架作战飞机。
面对如此恐怖的苏军进攻兵力!上帝也守卫不了柏林,已经是一座孤城的柏林。面对必败的结局,柏林城连12、3岁的孩子都加入到柏林保卫战的行列中。惨烈的柏林保卫战开始,柏林全体军民在“元首”希特勒死亡之前一直在顽强的抵抗,部署在帝国大厦附近的德军“诺德兰”师尤其惨烈与悲壮。
1945年4月7日,"诺德兰"师的编入第3装甲集团军担任预备队。4月17日,苏军发起总攻柏林的战役时,"诺德兰"师成为第9集团军的预备队,与严重受损的第56步兵军一起死守柏林西部的斯特拉斯堡阵地,苏军装甲部队如决堤洪水般汹涌而来,"诺德兰"师陷入重重包围,经过血战奇迹般地突破西南包围圈并于4月23日晚成功退却到柏林市区。
4月26日,"诺德兰"师残部在新任师长党卫军旅队长古斯塔夫?库尔根贝格率领下,以其最后的虎王坦克和3号突击炮在总理府东南的菩提树大街继续进行着毫无希望的防御战。
4月29日希特勒自杀后,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克莱勃斯将军率领下大部分德国守军开始投降,防御柏林市中心的居然只剩下党卫军"诺德兰"师了。5月1日,"诺德兰"师命令士兵一步也不准后撤,死守哈林泽车站,当时装甲兵力为5辆虎王坦克、6辆4号坦克和突击炮以及少量"追猎者"型驱逐坦克。
5月2日后半夜,大结局终于来到,最后的防线崩溃了,"诺德兰"师的死硬分子即使不愿正视现实,于是以2辆虎王坦克为先导试图突围出柏林,结果所有坦克皆被苏军包围击毁,大多数人在柏林市区帝国大厦附近顽强抵抗,最终被苏军全部击毙。
在军事历史学家看来,"诺德兰"师可能是纳粹德国师团中战斗力最强的一支部队,但是它却在战争末期死守柏林、甘为元首纳粹希特勒殉葬。
无惧于死亡需要莫大的勇气,希特勒无愧于他“帝国”的领袖身份。他最终选择了与柏林城共存亡——像条顿武士那样悲壮的死去!我们痛恨德国的侵略者的同时,也敬佩阿道夫·希特勒的坚强的意志和勇气,敬佩他对自己信念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