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书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曲艺欣赏。
请说书的一般是农家个户,他们或因许口愿为消灾免难,或是因上梁合龙口、暖家贺寿、做满月、娶媳嫁女等喜庆事,凡有要响动响动的,热闹热闹的,一般都请书匠说书。说书比起唱大戏、放电影不要太大场地,因此方便易行。在价钱上,付30元50元就行,不要大把大把花钱。
书匠对表演场地的要求极其简单,夏天的村头院落,冬日里暖窑热炕,都是他们表演的地方。三弦一响,上至帝王将相,下到布衣平民,远至前朝古代,近到日常生活,相公招姑娘,奸臣害忠良,冷暖人情,炎凉世态,茫茫宇宙,天庭地府,都从一张慧齿上道出,一把三弦上弹成。
说书基本表演形式兼容“说”“唱”“弹”“打”等形式。
“说”如戏中道白。概括故事,叙述情节,常常用到。
“唱”是书匠基本表演手段,其既指说书人本身的演唱,如唱道情、唱情歌、唱酒曲等,又是说书人描绘事物用的唱腔,一般要求尾声押押韵。加之说书人互相沿袭承传,将许多唱词编得生动、形象、逼真,使说书艺术品赏情趣大增。如形容女性漂亮,多用“蛾牙眉,弯臻臻,桃花眼,活灵灵,樱桃小口一点红,老鼠牙儿碎纷纷……站着倒像一炷香,走着好似风摆浪……”由于说书匠常年演唱,一般都有一副好嗓子,所以听者既接受了书匠比古谕今的启迪,又享受了其演唱艺术。
“弹”。三弦是书匠的主要演奏工具,它如农夫的锄,战士的枪。高明熟娴的书匠将三弦拨弄得铿铿锵锵,说到高亢激越处,“银瓶乍破水浆流,铁骑突出刀枪鸣”;说到低沉委婉处,“涧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说到起伏混杂处,“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故事的喜庆欢乐或哀哀怨怨,由三弦在一边伴奏出来,更加委婉动人。
近年,许多说书艺人,增加二胡伴奏,由于二胡渲染气氛明显,激昂时气势磅礴,欢快时如行云流水,悲恸时婉转凄切,哀怨时如泣如诉。二胡与三弦并用,可以相得益彰。
“打”。主要指书匠腿上的牙板,手腕上的麻扎儿,身旁的惊堂木等,这些器件轮番变换使用,更使演奏抑扬顿挫,起伏跌宕。
40年代,在延安革命文艺影响下,靖边县文人和说书艺人开始编说《乌鸦告状》《王贵与李香香》《改造二流子》等新书。它是对过去宣扬义士行侠、一夫多妻等封建糟粕的一种扬弃。
(《可爱的靖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