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之自由,并且专门制定和颁布了《人权保障条例》。朱瑞同志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朱瑞临危受命,担负起建设人民解放军炮兵的任务,培养了许多炮兵干部,为夺取辽沈战役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3年8月1日,中央政治局通知彭德怀、聂荣臻、薄一波和朱瑞等8位同志到延安参加党的七大。9月7日,朱瑞同志前往延安。据史料记载,1945年党的七大闭幕后,中央曾决定要朱瑞同志担任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毛泽东和周恩来都找他谈了话。但朱瑞同志认为自己长期在上层机关工作,缺乏基层实际工作经验,他在苏联学过炮兵,要求去做建设炮兵的工作。中央接受他的要求,让他担任延安炮兵学校代理校长。1945年日本投降后,中央军委正式任命彭德怀兼军委总参谋长,叶剑英任第一副参谋长,朱瑞任第二副参谋长。从此,朱瑞同志担负起建设人民解放军炮兵的任务。他率领炮校到东北后,面临苏军将火炮等重型装备运回国内、国民党军大举进攻东北的严峻形势,及时提出“分散干部,搜集武器,发展部队,建立家业”的方针。他亲自带着指战员,到各地去收集日军和苏军遗弃的各种火炮、坦克、飞机。在辽沈战役前,东北炮兵学校共培养出2000多名炮兵干部,不仅满足了东北军区的需要,还向其他军区输送了几百名干部,为建立人民解放军炮兵奠定了基础。在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中,朱瑞先后组织70多个连队的炮兵参战。1948年8月,我军在东北已有各种火炮4700余门,为夺取辽沈战役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伍修权在悼念朱瑞的文章中写道:“在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史上,都将永远铭刻着这个闪闪发光的名字——朱瑞”
1948年9月12日,东北人民解放军发起辽沈战役。攻占锦州是夺取辽沈战役胜利的关键。而攻克锦州北面的义县县城,又是夺取锦州的关键之战。朱瑞同志率他亲自组建并任司令员的东北人民解放军炮兵,在攻克义县县城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0月1日,上百门大口径火炮,按照预定计划,成功打开了义县城垣突破口,有力地支援步兵突入城内。当战斗还在激烈进行时,朱瑞同志为了及时了解实战情况,总结炮兵突破城垣的经验,为更大规模地攻打锦州做准备,他亲率部分炮兵指挥人员,不顾危险奔向突破口。途中,隐藏在敌人暗堡中的一挺重机枪突然扫射过来,朱瑞同志在躲避敌人机枪时,不幸触雷牺牲。
朱瑞同志牺牲后,中共中央于10月3日发出唁电指出:“朱瑞同志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炮兵建设中功勋卓著,今日牺牲,实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之巨大损失。中央特致深切悼念,望转告全军,继续为革命战争的彻底胜利而奋斗,以纪念朱瑞同志永垂不朽。”中央军委还批准将东北人民解放军炮兵学校命名为朱瑞炮兵学校。10月6日在车站举行的迎灵仪式非常隆重,在悲壮的国际歌乐曲声中,东北党政军领导同志向朱瑞同志的遗体致敬,运送朱瑞同志的灵车经过哈尔滨市区时,众多市民聚集在街道两旁肃立致哀。10月9日举行了盛大的葬礼和公祭仪式,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高崇民宣读祭文,赞颂朱瑞光辉的一生。《东北日报》发表了伍修权写的悼念朱瑞的文章。后来经伍修权同志修改,收入《怀念朱瑞》一书中。伍修权同志在文章中说:“也许再过十几年,几十年,有些人特别是年轻的后代们,会对朱瑞这个光辉的名字感到陌生,但是,在我的心上,在他的许多战友的心上,在日益强大的中国人民炮兵的艰难创业史和光荣战斗史上,以至在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史上,都将永远铭刻着这个闪闪发光的名字——朱瑞。”朱瑞同志是一位品德高尚、心胸宽阔、为人正直、才华出众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的。
(作者曾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社会部长、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院长、铁道兵副司令员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