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往事 感受中置声道那段奇妙历史(3)

王朝家电·作者佚名  2010-10-27

中置声道的摆位

环绕声扬声器最『理想』的摆法是,扬声器的中高音,与赔听者的耳朵在同一水平线上。在家居实际应用上,许多时这方法是不可行的。实际应用上,中置扬声器的实战摆位,方法共有三种。即:上部,中部和下部。

1.上部

这方法是把中置扬声器置於显示屏或银幕之上,以俯角向下发声。优点是扬声器置於高处,将不受家居装饰遮挡,并不受人在扬声器前走动时,阻挡扬声器之发声。这种向高空发展的方法,对空间较小的聆听室来说,亦能增加扬声器与聆听点之距离,减少直接声压过多,对耳朵做成之压逼感。上部摆法的缺点是低频的量感会稍为减少。不过,对不必重播太低和太多低频的中置声道来说,这点牺牲应是可以接受的。

2.中部

这方法是把中置扬声器置於显示屏或银幕之中间。对采用显示屏或普通银幕的用家来说,扬声器将遮挡画面,绝对是不能接受的摆法。对使用透声幕的用家来说,这方法却是十分理想的摆法。优点是人声将直接从画面透出,效果将会是最真实自然,理想不过。

3.下部

这方法是把中置扬声器置於显示屏或银幕之下或地上,以仰角发声。优点是低频量感较多。更换喇叭之时,亦较为方便。缺点是发声时会受到家佩和人的阻挡。而且占用宝贵的家居地面,阻头阻势,分分钟有被绊倒的危险。

中置声道的玩法

中置扬声器的调校和玩法亦有多种。若能用之得法的话,效果每能立竿见影。可是,坊间多年来谈及这方面的技术讨论和实战经验的分享均极少。这里,且由笔者作野人献曝,略为介绍如下:

1.角度

中置扬声器的发声源在於前音场之中间部份。负责主要之重播频率(即人声部份)约在400Hz至16kHz之间。不同中置扬声器之扩散角度和能量集束力均有不同。无论在不同的高、中、低位置,其最理想之发声角度为其中高音单元与聆听点成90度角之直线。在校正其直线发声方向时,其直接声音(Direct Sound)的能量最多,人声结像将最为锐利清晰。

若因聆听距离不足,嫌声音的指向性过强,音压压逼性过大的话,可将扬声器的俯、仰角度微调,改变声频直线声音,减少其指向性能量。但俯仰角度之改变亦将改变聆听点对高、低频量感的直接音压(音量)。对消费者来说,这是个人口味上的取舍。大家不妨自行把玩实试,各式其适。部份中置扬声器的设计,亦有可调俯仰角度之座架,方便用家调校,非常方便实用。

2.加钉

扬声器需要『落钉』以减少谐震,改善结像,提升音效的玩法,已是发烧友众所周知,习以为常,经验丰富的事。

中置扬声器,亦是扬声器。加钉落钉,亦言之成理,有根有据,有所需要。部份设想周到的中置扬声器,亦有在声箱的基座上备有钉脚,无需另外购置,方便用家。不过,没有配置钉脚的中置扬声器甚多。

奇怪的是大部份用家均甚少替中置扬声器加钉校声的『习惯』。这方面大家不妨自行配上外置式钉脚,尝试体会,当可发觉效果明显,享受倍增。至於外置式钉脚,可用模泥黏贴,或用双面胶纸固定於声箱底部。

3.双线和多线分音

市面上不少中置扬声器,均设有双线或甚至多线输入的喇叭输入端子。若AV功放的声道可自由设置工作指令(如天龙AVC-A1 XVA),或以外置功放推策的话,双线或双功放推策下之中置声道,效果将较单线或单声道推策为佳。

采用双线或多线分音,优点是效率更高,减轻功放的操控负荷,亦大大提升扬声器的分析力。而且,喇叭线的投资亦可丰俭由人,未必一定需要选择贵价线。因为人声的频宽不大,一些售价合理,合规格的普通喇叭线已足够应用。

必须注意的是,双线轮入时,线的长度和规格,均必须一致。否则很容易因讯号传轮速度出现之差异,而导致出现歪嘴,上唇大,下唇小等口型失真问题。除双线双功放之外,一些超级中置扬声器,如KEF的Reference 204C,更设有三线分音的喇叭端子。至於Linn的旗舰,更有内置三组功放,作三路电子分音推策。

4.有源和无源推勋

扬声器都需要功放推策才能发声。在扬声器内装置功放,只需输入讯号和电力,便能发声的设计,我们称之为有源式。

没有内置功放,需外来功放推策发声的,便称为无源式。有源式中置扬声器的好处是,功放根据扬声器的规格特性,度身订造,照顾更周全,一般而言会有较理想效果。一些高档次的有源中置,更会有多组功放,独立推策不同频率分音之单元,令效果更趋完美。

此外,有源设计还可减轻AV功放的工作量。缺点是成本重,售价贵。同时,AV功放的中置声道将被投闲置散,派不上用场了。

第一頁    上一頁    第3頁/共4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