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底下,这是我第一次真正认识这个字,而从前一直把它读作川,其实在chuan的读音里你根本找不到和它有任何一点类似的字,它应该是cuan.
知道这个地方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吸引我的是号称明清民居的建筑,而现在终于可以借助这每年才有一次的短暂金秋去体味一下百年前的人们生活环境.更幸运的是还有一个学建筑的伙伴同去.
早上起床一直是我的弱项,而为了赶在人流高峰到来之前出发,我在两个闹钟的催促下迷迷糊糊的上路了.还好在苹果园地铁没等多久就可以继续赶路,乘326路只需20分钟的时间就可以抵达真正的起点--河滩.在等候一个掉队同伴的时间里,搞清楚了下一段行程可作的选择,929支线可以到达斋堂镇,只需5.5元,但是要等,到达斋堂以后还要再租当地的车才可以进山,另外可以直接租面的去,往返要100元,80公里加往返,对于满街1.2元/公里的出租价位来说太合算了,可惜忘了货比三家,没再侃侃价就答应了.
沿途的秋色已经比较浓了,枝头的柿子黄灿灿的炫耀者秋天的色彩,远处虽还没有层林尽染,但也处处是秋霜扫过的痕迹,早晨的光线又给山林涂上一层金色.几名蹬者山地车的勇士在公路上迤逦而行,随者进入山里越来越深,我更加佩服他们的勇气.
一个半小时以后我们看到了此行的终点,购买每人15元的门票以后得以进入这座山边的小村落.原来这里是山谷转弯的地方,比别处宽了一些,先民们依山而建了些房子,随着人口的增加,房屋又逐渐建在山上,层层堆砌.村里已经不见什么居民,所剩下的是在旅游者云集之后又搬回旧宅开旅店,饭馆的村民,村里任何没有锁门的院落都可以随便出入,磨坊里面几个MM在的顶替大骡子大马快乐的转圈,村民们的院子里摆放着民国以前的生产工具,使用的方法估计已经失传,不时传来的斧凿声告诉我们这里还在进行者新古迹的建设.村里解说员热情的给来客介绍越来越丰富的史迹,涂抹上浓油重彩的传奇故事,他们的口音引起我们最多的争议,大家莫衷一是,没有定论.在对面的山上可以看到村子全貌,据说完全吻合风水理论的要求,可惜从未听说这里出过什么领袖.
从村里出来不远可以到斋堂水库,天旱少雨,库里只有浅浅的盆地,微风抚过,依然是波光粼粼,一碧万顷的景色还可以想象.
返城的车上无意间侧望对面壁立千仞的山崖,三道流水冲刷的沟槽突现眼前,形成一个无比巨大的川字,川底下,川字的底下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