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散记
---晓德
从宜昌到张家界是一段六个小时的铁路行程,而且是深夜凌晨2
点50分的火车,如果没有卧铺的话,那简直是一段痛苦的旅程。
我们好说歹说票价之外花了30元/人才弄到了卧铺票,在10月2日
上午8点多抵达了张家界。
眼前是一座小得不能再小的城市,各项工程建设在紧锣密鼓地进
行,有一种百废待兴之感。据说这里从八十年代初就已经开发了
旅游景区,真不知道旅游带来的那些不尽财源最后都流向了哪里。
火车站在连绵起伏的丘陵之间,丘陵上并不高大的灌木植物在秋
日的阳光下显得有点落寞。山在哪?森林在哪?早就听说张家界
是以山和森林公园著称的地方,可所见之处都是低矮的土包,哪
里还有山的影子?湖南多山,但沿途的没有任何特点的山峰对于
我这个见惯了四川名山的人来说早就没了兴致。“今天下午就知
道山的不同了。”导游抛下这么句话就不再搭腔了。
最初知道张家界,其实是因为一张纪念邮票小型张。不记得是哪
一年,邮局发行了一套武陵源小型张,当时赶时髦“集邮”的我
花了3.50元买了一套,只知道在黑市上那张邮票“涨”了,因为
地摊上收购都要5.5元:)。后来在CCTV填补广告不足的时间时
与世博园一起经常出现在“请您欣赏”上的就有“张家界风光”。
所以,尽管经过了几天的旅途舟车劳顿,但我依然感到格外兴奋
不已。
其实,张家界只是武陵源风景区的三分之一,它与索溪峪、天子
山公园共同于1992年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我们今天说的张家界
准确地说就是武陵源,现在也称张家界风景区,我们的行程就从
索溪峪开始。
或许真的是我们国家地大物博,或许是我们生活的地壳运动过
于频繁,现在无论哪里的景区“溶洞”似乎到处在遍地开花,张
家界也不例外。黄龙洞是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地下溶洞,那些经
过岁月更迭水滴成石的石柱、石笋鳞次栉比,在五颜六色灯光的
映衬下更显熠熠生辉。至于那些独成一体的景点,什么“黄龙1
号火箭”、什么“三拜观音”、什么“黄土高坡”,等等等等都
向我们浓墨重彩地展示着大自然的造化。听说这里比桂林的七星
岩和本溪的溶洞都好看得多,开阔得多,完整得多。我们时而拾
级而上,时而顺着地下河乘船漂流,时而峰回路转步入迷宫。
“拍张照片吧”,沿途固定的拍照景点为游客提供快照服务,出
洞取像,而价格却一会16元一会10元的混乱不等。我们拍了“火
箭发射基地”全景,冲洗出来的照片仿佛是步入了哈尔滨的冰灯
世界。
据说那些高高耸立的石柱,每年也不过堆积几厘米甚至几毫米之
厚,到今天成为“火箭”他们见证了多少岁月的沧桑?在这个空
旷的溶洞内,水流缓缓地从洞顶的岩石缝隙中渗透滴落下来,日
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不寂寞吗?随时都可能再度爆发的地壳
运动曾经毁坏过多少如今天我们所见到过的这样挺拔的石柱?我
用手轻轻摸上去,凉凉的,还有一点点潮湿,滑滑的,带着些许
寒意。我感受着岁月的积淀,突然更加直接地感受到了人类的渺
小。石柱已经存在了千年万年,而我们的生命又能存在多久?
到张家界不能不到天子山,因为在山顶上俯视时见到的盛景才是
真正的与众不同。没有人乘坐索道上山,因为当“山在那里”时
不登山似乎更显人的卑微罢。
一行人开始还有说有笑,边赏景边沿着台阶而上,到了一半时,
便开始了气喘吁吁,每个人都因吃力而涨红了脸,年纪稍大的更
是亦步亦停。其实,比我们辛苦的还要算那些抬着“滑竿”的车
夫。两个人一组,他们大多赤裸着上身,在陡峭地带,只见颗颗
青筋突出,汗水顺着他们的脊背流下来,而坐在滑竿上的“劳心
者”则多数都是“重量级”超大胖子。“应该论斤收费”,我对
同行的同事说。“他们累着,但他们还高兴呢,因为可以赚钱养
家糊口”,同事揶揄着。“这就是剥削有功论”---同行的一对
北京老年夫妇也在无奈地解释。社会就是这样,那些出卖苦力的
人就这样甘愿被人剥削,因为不如此不足以吃饭穿衣。我不禁想
起了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想起了如今遍布每一个城市大街
小巷的那些蹬三轮车的下岗职工和进城农民,还有小学语文课本
上学过的“挑山工”。祖祖辈辈农民出身的我不知道该怎样表述
此刻的困惑,通过劳动换取报酬与享受别人的劳动来支付报酬,
这已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交换理论”是不是真的
就是最正当最合理的呢?是否真的人生下来就是不平等的?也许
没人能给出一个最客观最权威的回答,因为似乎我们整个社会整
个国家都在困惑着吧。
快到天子山山顶时,忽然下起了雨,而且是越下越大。卖雨衣的
商贩开始不停地叫卖,2元一件的塑料雨具成为人们抵抗风雨的
首要选择。只有我和同事没有买,而且我们还在雨中不紧不慢地
行走,旁人都像看动物一般看着落汤鸡似的我们。冒着感冒的危
险我们要享受雨中登山的乐趣!到达山顶已是傍晚,导游安排完
了住宿就让我们自行活动了。在微雨的天子山上漫步,映入眼帘
的却是很不和谐的风景。与峨眉山等其他山峰不同的是,天子山
整个顶部似乎都被人为破坏殆尽,到处是数不清的小饭馆,小宾
馆,“山登绝顶我为峰”吗?不,真正的“峰”似乎应该让位于
那些人为的低矮建筑。平整的柏油马路在山顶上蜿蜒,乱七八糟
的饭馆旅店横亘在马路两旁。在这个商业风潮无孔不入的世界,
连山顶上的净土也难以逃脱遭到破坏的厄运。人啊,真的就那么
贪婪?
第二天,我们来到天子山上的贺龙公园,为什么要命名为贺龙公
园并且建在山顶我们不得而知,只知道围饶着贺龙的巨大雕像就
是一个又一个观景亭。而从观景亭看去,“玉笔峰”、“仙女散
花”、“采药老人”等如蘑菇一般叠罗着的山峰就这样崭露出了
真容。在云雾飘渺中的奇峰怪石让人如同在空中漫步,“不是黄
山,胜似黄山”。张家界盛景的真髓大概就在于此吧。一群群的
游人忘情地拍照留念,而我们也真的感到了留连。近2个小时的
欣赏,似乎比电视中更显瑰丽更真切更壮观更具其他景色所不具
有的美感。
离开天子山,就是十里画廊和金鞭溪了,二者都位于张家界森林
公园内。森林里鸟鸣啾啾,树木挺拔,那条不太多的溪水真的细
如鞭子一般潺潺从身边潺潺而过。听说张家界都好几个月没有下
雨了,而昨天的雨水恰恰为这条本来如鞭子般的溪水注入了新的
源泉,否则,也许我们看到的只能是一条“枯干溪”了。没有水,
到处都在饥渴,这是此次国庆行程中我听到最多的字眼。黄龙洞
里那些经过千年万年历史的石柱石笋更多的已经没有了再堆积长
大的可能,因为上面的岩石缝里已经很难再有渗透下来的水;小
三峡的浅滩也因缺少雨水使游人不得不中途步行一段到水位深的
地方才能继续行船(当然这刺激了步行段的商贩生意);而贵州
黄果树瀑布的水据为我们照相的人说早已经不再了,现在那飞流
直下的瀑布是由国家重点投资在上面新修的水库里人工放出来的,
到了晚上,瀑布就将进入“休眠”......真的是这样吗?没有水
的原因又在哪里?
人在旅途的感觉,是一种与自然和新鲜亲密接触的兴奋,是一种
行者在路上的快乐。从三峡到张家界再到黄果树,我们穿越了四
川、重庆、湖北、湖南、贵州六省市,白天看景,夜晚赶路,在
7天的日子紧凑地使用完了难得的国庆假期。虽然路上也有波折,
虽然买车票常常要花冤枉钱,虽然买东西难免上当,但我们一直
是快乐的,哪怕最后的“贵州苦旅”。能够有机会去亲近大好河
山是我儿时的愿望,当今天它在逐步变成现实的时候,撇开个别
的瑕疵不谈,也许我们应该感谢的有很多很多。
现在,客居在成都的角落,写下上面这些丝丝缕缕的文字,使我
有幸再次回顾了一次整个旅程。家还在远方,下一站我又将去哪
里?
(晓德 2001.10.14下午15:26分 xiaode@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