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兰州往西,往南大约行车七小时,途经临夏,夏河便到达桑科草原。
下了伴随我三十六个小时的火车,汇集各路朋友,一行十三人包了一辆面包车,在早晨的兰州再度出发前往桑科草原。天公作美,无雨,蓝天,白云。一切都是非常惬意。然而早晨的兰州大概只是在国庆节才如此拥挤吧!从火车站出发时便遇上堵车,拥挤的车流,工地的尘土,燥热的空气使得车厢里充斥着一股躁动。大家初到兰州,散漫地浏览着车外流动的风景。不一会车出兰州,真正的风景出现了。
山在那里。绵延的山在那里,或童山濯濯,或青山葱郁,或梯田星罗棋布,或树林色彩斑斓。车在山中公路上盘旋,起伏。看过路边满山坡的牛羊和简单的半边盖的民房,留下一路尘烟一路赞叹。过了夏河县,山便有了水的伴随。从此大夏河便一直伴着连绵的群山或平静,或欢快将我们越过拉卜楞寺送到让我们眼睛乍然一亮的桑科草原。
天已经晚了,太阳在那一刹那迅速沉入天边群山之中,晚霞变幻着颜色,草原上远近草色也变幻着光辉。暮色苍茫,周围的山因为平缓铺着草甸,愈发显出柔缓的线条,令人遐想。草原上就只有我们一行十三人和大约十五匹马及十几位藏民。等到我们都骑上马,让马儿自由自在的在草原上散步,藏民伴随着我们,在夜色中用半生不熟的汉语陪我们聊天。寂静的草原充满着欢快的声音。与我同骑一马的是一位小姑娘叫“阿高”(音译),汉语不太好,面对我的询问总是说“墨西科”(藏语“不知道”)。可能是无聊,也可能是被感染了,在我的后面哼起歌来,那种旋律配上她的嗓音,我只能送她两个字“绝了”。歌声似乎在想念那已经降落的太阳,又像在描绘现在的欢快。中秋前夜的月亮在草原上升起来,显得非常浑圆,明亮,那样的皎洁,美丽。我们在一片“得克西”(藏语“再见”)中离开那些藏民准备去吃饭。
这边草原藏民习俗是不能烤全羊的,我们便只是在藏民家中吃的是烤羊前架,喝青稞酒。吃饭时气氛是非常好的,白天的愉快在饭桌上仍然在延续着,一桌人融洽地让你看不出这是来自天南海北今天刚相识的。气氛在藏族小姑娘来歌唱敬酒时达到高潮。饭是不吃了,喝酒,合影,歌声,人影,月色……好一幅酒不醉人人自醉的画面。饭后的节目可能是藏民的最爱:围着篝火跳锅庄。我们也加入了,煞有介事地照葫芦画瓢,也学了个不亦乐乎。我在一边与一位藏民(后来我才知道他姓贡宝)聊了一会天。他告诉我跳这种舞得注意脚步,其实就是交谊舞中的三步,又告诉我在这片草原中其实每年农历十三日的法舞节,七月十三的晒佛节和赛马节是游人最多的时候。舞蹈结束了,那些藏族的小伙子和小姑娘又为我们十三人唱起了歌,跳起了舞,又是让人陶醉,用余音绕梁三日不散来形容是丝毫不过分的。
夜已深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我们得离开了。草原上大夏河的水流淙淙,似乎在挽留着我们。月光下马儿依旧在溜达,似乎也同我们一样在回忆刚才的欢快。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为了明天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