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草原旁休息一晚,早晨七点天色蒙蒙,昨晚结识的那位藏族贡宝大哥来接我们了。今天的目标是拉卜楞寺。拉卜楞寺离桑科草原不远。
拉卜楞寺创建于1710年,由第一世嘉木样活佛创建,现在是甘,青,川 地区最大的藏族宗教和文化中心。占地1234亩,建筑面积82万平米,有经堂6座,佛殿84座,经轮房500余间,是藏传佛教黄教(格鲁教)六大宗主寺之一,以精湛建筑艺术和宗教文化而著名。寺庙设有显宗闻思学院,密宗续部下院,续部上院,喜金刚学院,时轮金刚学院,医学院六大学院,是世界最大的喇嘛教学府,有严格的入学,教学,考试和毕业制度,为藏区培养了大量宗教人才。
天还大早,寺前已经有很多藏族同胞陆陆续续的手提柏枝和供奉之物往寺庙里走去。贡唐宝塔别致的造型在晨雾中更是显得圣神,1805年有三世贡唐仓.贡曲乎丹贝仲美大师修建的这座塔是拉卜楞寺的标志,在建筑上简直达到完美的境界。虽然光线不是太好,我们仍然很激动地举起相机,让这个杰作化成凝固的照片,储存于我们的记忆中。
准备早课的喇嘛在各座经堂外边或坐或站,或沉默或嬉戏,还有一些虔诚的善男信女在经堂旁专设的走廊上规规矩矩一丝不苟地重复那套礼仪:站起,双掌合十,礼拜,跪下,再拜,从腿部顺次往上到脸依次与地接触直至趴下。当然绕佛殿转动那一周布置的经筒是每个信佛者朝佛必须的过程。我是看不懂这套规矩的,但那些藏民是虔诚的,让我们感动。今天是农历中秋,拜佛的人更多,在像一座村庄的寺庙里到处都是匆匆忙忙的信士。另外有几处房间竟然炊烟缭绕。太阳出来了,阳光在寺后的群山山顶上闪耀着金色光辉。透过群山包围的阳光在寺庙里烟雾,晨雾的阻击下,牵引着游人的目光。如果不是及目皆是的喇嘛和阳光下到处泛着金光的经堂屋顶,我会把这幅画面当成庄户人家的早晨了。
我们请的一位导游,是一位年轻的不苟言笑的喇嘛,着红袍,慢条斯理的挺文静的。他介绍自己说是闻思学院的一年级学生,而闻思学院的学制是十五年,他毕业后将是佛教高级人才,相当于大学后硕士一级。他给我们讲大乘佛教是认为一切都可成佛,小乘佛教是认为只能自己修行自己成佛,他说他修的是大乘佛教。他还与我们讲活佛的伟大,活佛的神通等等,神态恭谨,而且是“不敢高声语“。他带我们在三四个暗黑,挂满经幡,充满酥油香味的经堂走过后,我们在一座白塔下合了个影,分了手,我们离开了拉卜楞寺。
因为依恋桑科草原的风光,又想看看草原在太阳底下的风情,我们再次回到了草原。果然与夜晚的草原不同。
湛蓝的天空;飘逸的白云;远处连绵群山错落有致,颜色有别;近处的高山,平缓处似圆润的肌肤,陡峭处似突兀的屏风;在这深秋的天气中,群山之间的绿黄草原,阳光之下依旧泛着生机;小溪一样无声欢快流淌的大夏河,不知疲倦,诠释着一方净土的风情;不知名的一片小湖上映着天空的白云就像西子湖边的浣纱,还游荡着数对鸳鸯;一匹膘悍的马独自在湖边吃草,又像在散步,棕色的毛肤给梳理得如同缎子一样平滑整洁;另外依稀传来的藏族女孩天籁般歌声,让人不可侵犯的圣洁的经幡等等……这时看到的与晚上的景象将是何等的不同,也许能找到唯一的相似之处是静谧。这是怎样一幅画面啊!自然,一切都将是触目难忘的。
我们想留下来,可是我们不能。我们必须要赶回兰州,登上今晚去嘉峪关的火车。美好的景象是我们无法带走的,我们只能把这片美好留在记忆里。
再见,拉卜楞寺,再见,桑科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