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巫山周亚玲文 周亚武摄影
三峡大坝二期蓄水,纤夫石的故事就显得更加离奇。传说中三峡巴人奇特的生存状态,峡江民间民俗江河文化引来了更多人的关注,独具魅力的三峡纤夫石、纤道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三峡船工的精神家园长眠水下,消失在波光里,从此以后我将再不会与它在峡中离奇相聚,亲切交谈,心里的痛慢慢地涌来,那无尽的惆怅,无奈的变迁,难舍之情无计可消除。
“库套子纤道”巫峡北岸,因神女峰下库套子滩而得名。离巫山县城约30公里,坐小鱼划子船1个小时左右就能到。爬上一块大岩石上由人工打造出的几十级窄窄的阶梯石级,接着是只能容一人贴着岩壁走过的10多米长的横行石道,道上绝对不能容人错车。前端是由几十块几百公斤重的大石条垒出来的引接悬岩的路段,此处立有两块石碑,一块是光绪十五年重新开修峡路过程记载,一块是乾隆年间继续修“库套子纤道”以及捐资者记载。
为了这永不能出现的历史,再淹没之前去记录千年来的川江纤夫文化,我们走进了巫峡。
2003年3月9日,乘小鱼划子顺江而下,四十多岁的船工和他的十二岁的儿子小船工(巫峡望峡村老纤夫的后裔),熟练的驾驶技巧让我们在江面上如履平地。我问孩子为什么不上学,他爸说他不愿意去,反正驾船是粗活不需要好多文化,我也缺个帮手,小船准点到达传说中的奇险纤道—-库套子纤道。 耳边总是回荡起那撕心裂肺的船工号子:“吆哦,嘿吆吆嘿,,嘿嘿……穿恶浪,闯险滩,嘿哟;兄弟们哟,嘿哟嘿,斗劲来哟,嘿哟……也含哟。” 品味着杨炯的《巫峡》“绝壁横天险,莓苔烂锦章。入夜分明见,无风波浪狂。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伤。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吕梁。美人今何在,灵芝徒有芳。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诗句的幽怨,直到亲历奇险纤夫道路那一刻,我才突然间明白了比读诗书更深刻的是什么。
我们到那里时已是上午十点,没有巫山云雾的遮挡,没有朝霞绚丽的雕饰。只是看见兀立的一段惊险得让人望而却步终身难忘而又特殊的“路”。大青石头粗糙简单的轮廓,单调黯淡的颜色。我开始诧异于当年的石匠纤夫,如何能化顽石为通道的神奇。
弟说你去历险吧,他带给你的惊恐远远超过于游乐场的翻滚列车!
我好奇地走上引道,再往前走,弟提示将身体贴紧岩壁,背朝长江,手抓在牛鼻子石上,像螃蟹一样横着走吧!我听话地一步步走过去,还仔细地欣赏石壁上被纤夫们身体磨光的如铜镜的地方,照见自己的芳容沉着镇定。暗中窃喜没什么险的感觉,心跳完全正常。大着胆子走石阶去,这里的石阶可不像城里楼梯那样阔卓,而是得将脚斜放在上面才能小心地爬行。鼠目寸光地盯着眼前枯燥无味岩石,四周非常寂静。我干吗那样听话,难得的机会,我偷偷地放眼长江,纵观全景。
“不看不知道,看了回不了。”原来我被挂在万丈悬崖的一块光秃秃的足有20层楼高的大岩石上,整块石头如一座摩天大楼,寸草不生。江面经过的轮船上的人我已不能辨清美丑,感觉心跳加快,眼前渐渐模糊不清。我下意识地想蹲下来,可是弟在旁边吼道: “站稳了,别趴下!趴下就没命了!”(纤道上的宽度只有25cm左右),船工在后面紧紧地抓住我的臂膀,把我按在光亮的石壁上。心想这下完了!!!我要为探险纤道而光荣献身……我头脑一片空白,不知道是怎样在两个船工的拼命搀扶下走到安全地带的。(那两个船工就是弟安排好的保护我的保安,此为后话。)那个十二岁的小船工还灵巧地走过了三趟,似乎在向我展示他的勇敢和无畏,孩子气的灿笑更让我无地自容,而又肃然起敬,他骨子里反映出来的坚忍不拔就是当年纤夫的写照。也许当年的纤夫中也有这样小的孩子吧!我暗自庆幸,我生还了,我实实在在体练了纤夫道路的险要。一定得用文字记录下来那鲜为人知的三峡纤夫的绝唱。
远处传来悠扬的山歌:“悬崖峭壁水直流,十人见了九人愁,终日不见太阳面,只见猿猴甩石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