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踏上了鼓浪屿这个小岛,在第三次来到厦门的时候。
当渡轮由厦鼓海峡渐渐驶向鼓浪屿的时候,你的镜头可以捕捉到小岛的全景。用不着黑白胶片或PS调整色彩饱和度,用眼睛的镜头摄下的也是略带怀旧色调的片子,除去岛上鲜有新的建筑这一点,我说不清这一丝旧的感觉到底来自何处。
不知是不是因为环岛的海水从不呈现漂亮的蓝色的缘故,慕名而来却对鼓浪屿颇为微词的不乏其人。就像很多人第一眼见到天堂的西湖大失所望一样,人们的想象时常会引发一种误导。也许审美实在是一种非常主观的行为,我眼中的鼓浪屿有着让人难以忘怀的美。
仿佛一个世袭贵族,鼓浪屿浑身透着一股优雅的气质。是小岛的环境和气候首先塑成了她的花容月貌。且不说这里的芭蕉如何翠碧,古榕如何参天,更吸引人目光的是芭蕉植入了深庭,古榕掩映着红瓦坡顶。走在逶迤的深巷中,闽南风格的飞檐翘角下隐约可见风姿绰绰的花影,蜿蜒的墙头蔓藤盘错,时有不知名的花香袭来。忽听得让人诧异的轻响,原来是一大朵的红色的木棉花从高处坠落。岛上居民爱种花草,房前屋后,阳台屋顶,甚至墙沿角落,都有红花绿树点缀相映。依山而筑的房屋多为中西合壁式,且颇有些年代了。古朴的门楼,红色的砖墙,错落有致地掩藏于一片葱郁之中。
来到鼓浪屿的人,无不注意到这里的殖民文化遗迹。在这个仅1.78平方公里的昔日“公共租界”上曾建有十二个国家的领事馆,洋行、医院、学校和教堂也一应俱全。那些遗留下来的风格各异的欧美式建筑,成了整个小岛景致的亮点,殖民统治的遗迹在历史的烟云中衍化为浪漫的情调和怀旧的伤感,成了另一种文化的载体。
说鼓浪屿是个有着怀旧情怀的小岛,有一部原因恐怕来自岛上的交通状况:除了为游客提供的少量电瓶车外,全岛的人都是步行。无车马喧嚣却不蛮荒的地方如今可是难觅了。我上岛的时间适逢旅游淡季,几乎没有什么游客。漫步巷中,忽明忽暗的钢琴声或练嗓的女高音时时飘来,愉悦着你的耳朵。这里不愧为全国钢琴拥有密度最高的地方,走到哪儿都有音乐相伴。自1913年教会学校的学生开始弹钢琴以来,鼓浪屿人弹钢琴习音乐便渐成了一个传统。岛上的钢琴世家中最出名的大概要属殷承宗了。
这次上岛匆匆,事先没有像往常那样收集资料指南一类,只带了一份简易的地图。造成的遗憾是我漏掉了菽庄花园的钢琴博物馆。
2004. 4.24
作者的更多游记请点击这里:
http://www.westca.com/blogs/blog_heather.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