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桂林是我的第一站,下一站丽江.
好几年来,我一直在为我所谓的事业辗转奔波,虽也时常出游,但总是带着某种目的的陪伴,其中虽然有着为谋生的无奈,更多的是那种利欲熏心的贪婪.而那些卑劣手段让我获得丰厚回报的同时,也增加我内心的悲苦和压抑.我决定独自出游,到那些山清水秀的地方,以洗涤我的灵魂.
今天贴这篇文章时我还在桂林,这是我这几天的记事,之所以这么急整理贴处来,是因为怕过几天未必有心情来整理.
1月3日 玲珑剔透小山城
本来打算住帝都酒店,但昨天打电话给他时他说帝都没有大床江景房了,向我推荐建国酒店,在唐人街,一个新的四星酒店,价钱是一样的,不过离西街远.我对西街本来兴趣不大,所以接受了.
到阳朔是下午3:00,下车便见到了联系好的导游小封,一个瘦小的男人,没有想象的那么帅,有点失望(因为看见有人推荐了www.yangshuotour.cn这个网站,还有这个导游,所以联系了他,因此他也成为我阳朔之行名副其实的伴游).
随着他走过一条石板路的仿古小街,他说那是新西街.天阴沉沉的,街上没有几个行人,两旁不少写着某某啤酒鱼的排挡.由于对一个陌生地方的好奇,问了他一些小问题.
到酒店的交通工具是一种看起来象电瓶驱动的小棚车,这种车好像是这里的公交车,路边有人招手就停了.上了车小封就开始向我介绍阳朔的主要概况:阳朔建县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总面积1420平方公里,人口30万......这些都是导游们的老一套,不过至少让我感觉他还比较专业.
酒店不错,在这种小地方能有这样的酒店是出乎意料的,房间挺大的,拉开窗帘,外面就象一幅美丽的画卷.
阳朔大桥,就在离酒店不远的地方.小封说这是阳朔境内唯一的跨江大桥,建桥前这是一个渡口,桥头的地方有一块凸出的平台,古时叫"观莲处",原因是在此看碧莲峰它就象一朵巨大的待放的莲花.站在桥头眺望县城,重重的青山之下,茂密的绿树丛中露出几栋白墙的瓦房,不知传说中的仙境是否就是这般景象?想象着如果.....生活在这样的小城里是怎样的一种感觉.
沿着乘小棚车来的路往回走,大约十分钟,过了碧莲峰下的山垭口,又回到了开始乘小棚车的地方,西街就从对面走进去.
西街也是一条石板路的仿古街,不过小封说这条街的历史的确很悠久,街道的石头路面是从前留下的.狭小的街道两旁挤满了卖工艺品的小店,还有酒吧和旅馆,行人熙熙攘攘,透着浓浓的商业气息.它的尽头就是漓江.
穿过一个石门,就下到漓江边.小封说那是阳朔的古城门之一,那连着的石城墙原来一直沿江而筑,延伸到上游的山下.这里是现在游船靠岸的地方,也是古代从水路进阳朔的必经之路.
江里的水已经很小,裸露出很宽的河床,伫立江边,给人一种开朗的感觉.沿着河床可以一直往上游走,寻些话题和他闲聊,就象一对恋人在自由的散步,心中的压抑全抛之脑后,没有烦恼,没有.....只有江里悠悠的流水和江岸伫立挺拔的山峰.
天是阴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暗,邀小封共进晚餐,他推辞了.
回到酒店所在的唐人街,在啤酒鱼排挡选了最靠江的一桌座下,忽然有一种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落寞感觉.
1月4日 从阳朔到留公
9点,小封骑了辆双人自行车准时来到酒店.我是说不清多少年不骑自行车了,可以说对它已经完全陌生,不过这不会影响今天的自行车游---我只要能稳当的座在上面就行啦.
从路左边岔下去,穿过阳朔大桥就是刘三姐的映出地,再往前过一个叫田家河的小村庄,路就变得颠起来,小封不时伸出一只手为我指点风景,我当心他伸手的时候车会不会摔倒,他说没事,看他自信的样,我也就相信他了.
抛去了安全的顾虑,我的心情轻松起来,又开始和他聊天,也不时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那些奇异的山,奇怪的是我常常是要顺着他的手指才能发挥我对那些山峰的想象,以至于有时候盼望他的手伸处来.
天空开始飘起了小雨,土石路一直延伸,似乎没有尽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中间夹杂着那条土黄色的路,单车孤独的在前进.我并不在乎今天要去什么地方,只想在这美丽的自然中顺着他的手指发现下一个新奇的目标.
抬手一指,恰似仙人指路,一根手指,放在五指中间代表辱骂,藏在女人体下可以飘飘欲仙,迷途中遇到则似光明万丈,让人精神振奋,一根手指,在我则激发我对自然的无穷想象.
继续向前走,冒着迷蒙的细雨,一路上行人很少,很宁静,真的很宁静,让你的心跳也慢了下来.
留公村是一个典型的山间小村庄,以一个寓言故事"留公不留婆"而留名.其寓意大概是教人不要"为富不仁"之类.村里挺简单,美的是村边的码头.特别是迎风站立在码头空旷的草坪上,你的眼睛就最大限度地暴露在美景之下了.宽阔的江面,无尽的流水.碧绿的江水在脚尖下静静地流淌,特别安静.对岸的翠竹半隐在薄雾之中,悠悠然然.冰凉的风吹拂着面庞,丝丝缕缕的.整个宇宙是如此的宁静,又是如此的真实.四周没有一点声音,唯有渡船的竹篙轻轻从水中拔起时,慢慢地划过江水的-"哗".你几乎没有了想说话的欲望,只有愣愣地望着,听着,呆呆地站上半天.
1月5日 遇龙河
今天,天意外的晴朗起来,让人觉得很暖和.
从阳朔骑自行车往回桂林的方向走,四十五分针到白沙镇.拐下公路,在乡间小公路上再骑十分钟,便到了遇龙河.预定的竹筏已经在桥下等候.
筏工轻轻地撑着排好象生怕惊动了倒映在水中千姿百态、沿河一字排开的笋山圆丘。太阳正在当空,蔚蓝的天空没有一丝的云彩.风也已经静了,沿河丛丛密密的凤尾竹已不再摇曳,大概就象美女含羞,无言顾盼吧.水牛在岸边悠闲地吃着草,见到水底鲜嫩的藻草,头便没进了水中,庞大的身躯随着也就没有一丝声息地滑进了.河里渔翁的竹排无声地从身边滑过,又停下来.这渔翁大概有六七十岁了吧,身材精瘦,有些发白的蓝色布衣穿在身上都有点发飘了,一双大脚却是稳稳地站在竹排上,一只小小的鱼篓便立在他的排头.渔翁抡起撑竿扑打着水面,于是赶起的鱼儿间或便落进了他的网中.
他与排工聊起了家常.而我躺在筏上的竹靠椅上,任由着金色的波光映入眼中,思绪不知飘幻到了何方.
午饭是在旧县的“举人屋”里吃的.“举人屋”是我们对它的称呼,门前的牌子上写的是“农家菜”,因为它最初是一个黎姓举人的宅子,所以我们叫它“举人屋”.大屋已经是空荡荡的,早就没有了过去举人或是地主家的气派,木结构的窗和门已经不完整了,原有的家具只剩下一张条案,有几间屋已经荒芜了,但仍然可以感受到老主人的身价.
午饭后继续遇龙河漂流,坐在竹筏上游遇龙河,真的是一个奇妙的经历.水很清、很凉,青山就在两岸变换各种形状,有的像指头,有的像青蛙,有的像绣球.一路上究竟经过多少个堤坝已经不记得了,船工会跟你讲这些山上和山里的故事,当然还可以跟他们聊一聊他们的生活,那种生活在这青山绿水之间的生活.
痛苦是在到了大榕树上岸以后才体会到的.多年来少有坐硬板凳的经验,加上昨天一天的自行车,再次坐在自行车后座上,如坐针毡,说的就是这种感受吧.
1月6日
天又阴了,我决定休整一天.明天将开始下一站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