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疆万里行

王朝旅游·作者佚名  2009-06-0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古时所谓“西域”,就是指新疆地区,其旖旎的自然风光,著名的历史古迹,奇异的风土人情,还有美味的食品,无不让人向往,于是就有了这次新疆之行。

此次行程从9月26日至10月10日,历时15天,途经北疆大部分地区及南疆北部,总路程超过5000公里,可说是名副其实的“新疆万里行”。

十五天环游新疆就在金秋之际开始了…

9/26——上海出发,至乌鲁木齐

“农历八月十三,宜出行移徙”。

飞行的枯燥并不能挡住兴奋的心情,当舷窗外出现雪山、草原等西部风光时,我们知道目的地快到了。

飞机顺利降落在乌鲁木齐机场,新疆之行也就此开始。秋天的乌鲁木齐气温适宜,从上海一路穿来的衣物也不觉凉意。这座新疆最大的城市繁华程度丝毫不逊于东部的城市,道路、建筑和购物区等无不展现着现代气息,建筑的风格也与沿海的类似,除了各处的文字标识是汉维双语让人意识到是在多民族地区,很难和脑中所构想的形象匹配。其实我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此地虽是多民族混居,汉族还是占了强势地位。西部开发本就是现代化进程,作为新疆的首府,这样发展也就顺理成章了。

到了新疆,自不能错过特色美食。在一家叫伯盾的清真餐馆,我们解决了入疆第一餐。它在本地也小有名气,地道的烤羊肉、羊肉抓饭让人大快朵颐。也可见不少维族人在此用餐。新疆的时间比北京晚两个小时,一般七点半以后天色才会慢慢暗下来。饭后最好的休闲莫过于去逛逛著名的二道桥国际大巴扎,此刻新疆早晚温差大的气候特点渐渐显露,走在街上,不穿外套已觉丝丝寒意。一路见到的维族人明显比刚来时多,路边的建筑也多了不少伊斯兰风格,这一带可能是维吾尔族的聚居区,但街道略显陈旧。

巴扎意为集市,二道桥国际大巴扎是维吾尔族和回族商人集中经营其特色手工产品的商业区,闻名中外,来乌鲁木齐的游客几乎都会去那儿逛一下。远远地就可看到颇具伊斯兰特色的塔状建筑物指明了方位。周日的巴扎内人头攒动,中间的广场上各种特色小吃和水果引人流涎,一队英姿飒爽地女骑警成为游客争相合影的对象。商铺的摊主多为维族人,操着一口怪怪的普通话,爽朗而又不欠精明。色彩绚丽的民族服饰常能引女士驻足,而男士们热衷于把玩精美的英吉沙手工刀,当然各种眼花缭乱的新奇的手工艺品则能勾起任何人的好奇心。如果不止住冲动,这次的预算可就大大超标了。不知不觉中已逛到天黑,灯火通明的巴扎游人丝毫不减。所谓乐极生悲,我的手机跟人私奔,算是入疆第一天给我的深刻印象,或许是真主安拉对我的警示吧。

第一天就在兴奋而又略带点遗憾中过去了,旅程才刚开始…

9/27——乌鲁木齐出发,经阜康、卡子湾,游五彩城,穿越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至北屯

晨曦中,越野车载着我们出发了,也载着一车的兴奋。离开乌鲁木齐北上,将穿越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准葛尔盆地),它是中国第二大沙漠,我们的初行倒是个不小的考验。

当周围的植被渐渐稀少时,车已过了阜康,先前还时常能见到的牛群、马群已不见了踪影,到处是梭梭、红柳等沙漠植物。大漠多产石油,很快便到了彩南油田地区,不紧不慢磕着头的采油机散布在荒原里,增加了不少生气。停车小憩,笔直的公路延伸到天际,把旷野一分为二,近处的沙地灌木间竟有一个个小洞,不时有沙鼠倏地窜出,转眼又消失不见,想不到看似荒凉的沙漠实则生机勃勃。

电影《卧虎藏龙》把五彩城这个以前鲜有人至之地推向了前台,但还是透着浓浓的神秘感藏在沙漠之中。在灌木岩石间左弯右拐颠簸前行,只能沿前人留下的车轮印摸索。渐渐地,眼前的颜色丰富起来,正猜疑间,一片宛如城堡,五彩斑斓的石丘悄然出现在眼前。

这是一片泥、页岩层构成的低丘群,色彩鲜艳,细看之下,何止五彩,奇在各种颜色整齐划一,层次分明,宛如用巨大的刷子粉过一般,在各色灌木的映衬下,别有一番风味。而连绵的石丘陡立平整如城墙一般,难怪得“五彩城”之名。

驶上油田公路,就开始了漫长而乏味的旅程,行进在沙漠中,到处是高高低低的沙丘,点缀着一丛丛沙漠特有的植物,公路也跟着上下起伏,视角的变化给一成不变的沙漠景观带来了一丝改变。偶尔还能见到几个养路工人在路边修缮,孤单的身影在大漠中微不足道,却备感亲切。公路两侧,沙丘上布满芦苇插成的方格,据说可有效地起到固沙的作用,正是这些沙漠“补丁”保护着油田公路。总的来说,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不象印象中的沙漠那样满眼金黄,不如说是荒漠更确切些。

新疆很多地方都缺水,因此引水工程颇多。我们在途中就遭遇了一条正在修建中的引水渠,直通额尔齐斯河。不时能见到工人们在烈日下忙碌,倒梯形的水渠时断时续地延伸向远方。只是想象一下不久的将来一条水龙穿过大漠,就让人激动不已,人的力量确实不容小觑。

颠簸中,天色暗了下来,黑灯瞎火路难寻,时常只有一轮明月伴着我们,几经周折,终于开上了直通北屯的大路,此刻才注意到气温下降了很多——北上的距离已经很长了。当北屯城市的灯光出现在眼前时,已是晚上十点多。

这一天绝对是最漫长的一天,行程超过800公里,时间也似停止了流逝,恍如隔世。

虽说大部分路段是枯燥的沙漠景象,但苍茫的感觉也是一种全新的体验,这绝非在城市中生活能感受的。

9/28——北屯出发,经布尔津,至禾木

早晨的寒意让人不得不穿上了毛衣。出发没多久,静静的布尔津河迎接了我们,恰逢一大群羊过桥,车只能停住为它们让道,其实在新疆给牛羊让道是家常便饭,这些动物们也习以为常,享受着我们的注目礼。

布尔津稍作停留,补充了物资,我们又踏上了前往喀纳斯禾木的征程。沿路的旷野长着长长的野草,狂风吹过,显出一群群的牛羊,这不正是诗句“风吹草低见牛羊”所描绘的景象吗?蜿蜒的公路地势不断升高,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山地区域,不远处白雪覆盖的山头格外显眼。再往前我们进入了白色区域,路上的积雪渐渐增多,山路越来越难行,厚厚的积雪大大减缓了我们的速度,但也提供了绝佳的观赏美景的机会。不远处的山谷里弥漫着浓雾,隐约间可以见到一片片黄绿色的森林满山遍野,映衬着蓝天白云,有如仙境一般。

走上通往禾木的岔道后,积雪渐渐减少。这里的雪已化去不少,就如揭开面纱的少女,展现的又是另一番美感。没有浓雾的遮掩,视野可以放得很远,略施素妆的树林,已显其本来面目,或黄或绿,不同层次的色彩覆盖着群山,偶有青色的河流从山间流过,天地山水合一,此情此景,让人心中赞叹不已。

下午五点左右,目的地禾木村到了。初入禾木,每个人都会产生置身世外的感觉,这毫不夸张。一座座小木屋错落有致地点缀在不大的山谷中,不时有炊烟升起,蓝色的禾木河静静地流过村边,牛羊在山下河边怡然自得地吃着草,夕阳透过山坡上挺拔的白桦林洒下一地金黄,时不时能看到一头金发的哈萨克男孩纵马急驰而过…

禾木是喀纳斯民族乡的乡政府所在地,一共百来户人家,哈萨克人和图瓦人各占一半。我们在乡政府对面的一户牧民家住了下来,老板叫阿德力,老板娘叫金花,是当地小学的汉语教师,他们的小儿子和一条叫黑仔的小狗闹得正欢。禾木的几天可能是我们最艰苦的日子了,住的是木屋,六人一间,屋内除了一个取暖用的烧木头的火炉外就是几张床,洗澡就别想了,五谷轮回之所也就是屋外的一个并不怎么挡风的小木屋罢了。

当晚恰逢中秋节,一行人在异乡过节也是一种机缘。禾木通讯不发达,手机不能用,村里仅有的几部卫星电话由于云层太厚无法接通,这更增隔世之感,难得远离喧嚣,体验这世外的清静。入夜,禾木村格外宁静,我们六人围坐在火炉边,一桌DIY的饭菜,虽然简单却格外可口,几杯酒下肚,司机何师傅也打开了话匣子,讲述他过去的故事…旅友无风竟然还带来了月饼,更增赏月的气氛,屋外,皎洁的月光洒向群山和村庄,瑟瑟发抖中,兴奋逐渐取代了寒意,忍不住对着月亮深情地呼唤(狼嗥?)。夜深了,躺在床上,耳畔不时传来火炉中噼啪的声响和屋外轻微的发电机马达声,心却飞到了远方…

9/29——禾木休整

昨日的颠簸让人疲惫不堪,可以在禾木休整一天让心情彻底放松了下来,在这样一个娴静如田园般的地方就该悠闲地好好体味。

六个人无一例外地一觉睡到自然醒,不用急着赶路,人也懒了。老板早就开始干活了,正在院子里劈着木柴,好让我们晚上取暖用。吃完早饭,我们也开始了禾木的一天。

顺着村中的小路向村边的禾木河走去,不时有友善的哈萨克小伙子上前询问是否要骑马。村子不大,很快就见到了奔流不息的河水,现在是枯水期,水位不高,河滩上散布的大小卵石显示着河水曾经到达的地方,偶尔有几只牛羊走到河边喝水,清澈的河水让人也忍不住想掬一口清凉一下。一座纯由木头搭建的小桥横跨在河上,桥面略有些残破,向外呈三角形突出的桥墩劈开水流,述说着它的沧桑。这里的牛羊都不怕人,自顾自地在草地上吃草,悠闲地走动,仿佛游人是空气一般,不肯多看一眼,我们可以走得很近,尽情地拍下它们的身影。过了桥,河的那边是一大片白桦林,树叶已呈金黄,白色的树干夹杂在其中格外醒目,远处又是几座雪山,顶着一方蓝得让人心颤的天空。面对这样一番景象,烦恼一扫而空,脑子里空空的,什么都不想,任凭这美景进入自己的视野,映入脑海。

沿着河边,逆流而行,河水时而平缓,时而湍急,水声阵阵,脚踩在卵石上行走,感觉挺舒服的。同行的哈里波特不慎踩进了水里,鞋全湿了,干脆脱下鞋,赤着脚,坐在河滩上晒起了鞋,倒也自得其乐,有别于移步换景,静坐于自然界中,聆听天籁之音,也许能有所体悟吧,难怪修道之人多喜隐居于大自然中。

不知不觉中,已近黄昏,我们登上了村边的一座小山丘,站在这里,整个禾木一览无遗,周围的山上长满了大片白桦和杉树,群山环绕下的村庄显得那么精致,阵阵炊烟飘散,更增了一层神秘感,随着日暮,周围山丘的长长的影子投射在村庄上,参差斑驳,光与影的完美结合。夕阳下的禾木忽然给人一种家的感觉,一种回到阔别已久的家园的感觉,或许在每个人的灵魂深处都潜藏着一份对大自然的眷恋,眼前这人与自然的和谐景象才激起如此强烈的共鸣。

9/30——禾木出发,骑马至贾登峪,宿喀纳斯

天亮没多久,我们就出发了。禾木和贾登峪之间没有公路,只能骑马或徒步,我们选择了马背上的征程。

驾着马走过禾木河上的木桥,穿过白桦林,顺河而下,让人留恋的禾木渐渐离开了视野。循着马道,时而是开阔的山间草地,时而又是蜿蜒而上的崎岖山路,马蹄声不紧不慢,起伏的马背虽不算舒适,倒也别有情趣。马道有时会穿过山间的溪流,由于气温较低,水面上常常覆盖着薄冰,马蹄破冰的碎裂声格外清脆悦耳,马儿也抓紧一切机会,喝上几口溪水,嚼着路边的野草。

路上我们不时能碰到从贾登峪徒步前往禾木的旅行者,大家友善地打着招呼,交换着信息,素不相识的人之间流露的欣喜让人温馨。人在景中,情由心生,看到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吧。

行进了一阵后,远远的看到一片地势平坦的三角洲,那里是禾木河和喀那斯河交汇之处,蓝色的河流蜿蜒着伸向远方,水边是生长繁茂的各种树木。心中一喜,策马在草地上狂奔,直至三角洲的尽头,此处地势较高,视野开阔,河流、山川、树林、草地尽入眼底,怎么组合都是那么美。

其后的路途基本是沿着喀那斯河逆流而上,有了水的灵气,两岸的白桦、常绿松、落叶松生长茂密,黄绿相间。有时我们紧贴着河边行进,清晰地看到奔流的河水冲击着两岸,水花四溅,隆隆的水声不绝于耳;有时又蹒跚在半山腰,身侧的山下就是一直陪伴着我们的喀那斯河。山水之情,尽在期间。

很长一段时间里,路上只有我们几个人,几匹马,默默地走着。正流连于美景间,前面出现了一段平缓开阔的河滩,湛蓝的河水流过不远处的一座木桥,那就是著名的布拉勒汉桥,桥边有几座小木屋,几头牛正漫步走在桥上,似乎在指引着方向。策马走过布拉勒汉桥,前面是一段长长的上坡路,渐渐地,积雪又出现在视野中,两边覆盖着大片的白桦林和松树,景色迷人。翻过一个不高的山坡,就到了山口,眼前是一片开阔的谷地,贾登峪已近在咫尺。

到达贾登峪时已是下午五点,这时我们才感受到骑马的劳累,腰酸背疼,尤其是腿脚麻木肿胀,行动不便。身体的劳顿并不能掩盖心中的欣喜,一天的美景足以让人回味无穷。

贾登峪稍作休息,我们马上又驱车赶往喀纳斯,这里已是比较成熟的景区,平坦的公路绕山而行,很快就到了目的地。找了一家图瓦人的家庭旅馆安顿下来后,天也黑了。骑了一天的马,也该好好休息一个晚上,待明日看看久负盛名的喀纳斯到底有何过人之处。

10/1——游玩喀纳斯

喀纳斯的早晨清新而又神秘,四周群山依然笼罩着一层薄雾,久久不肯消散,气温没有想象中那么寒冷,几天前的一场大雪也许只想为大地增加一些色彩,冰雪初融的喀纳斯更添冷艳。

喀纳斯景区被峡谷间穿行的喀纳斯河一分为二,河水从喀纳斯湖流出,蜿蜒曲折直至在布尔津汇入额尔齐斯河,下游的河水还是奔腾不息,靠近喀纳斯河面变宽,水流渐趋平缓,给人一种柔美静谧的感觉,其中尤以三处水湾最为迷人。由南往北,首先是卧龙湾,河湾的中央有一片酷似龙形的河心滩,滩中覆盖着草地和丛丛的树木,滩的四周,细细的白沙环绕,优雅地伸展入水中,如画一般;再往北一点,有一处河道呈优雅的反“S”形流过,恰似一弯新月躺在峡谷间,这里就是月亮湾,翠绿色的河水与两岸黄绿相间的森林显得那么和谐完美;月亮湾往北约2公里,河流因泥石淤塞而变宽,最宽处可达700米,河中有大小不等几个小岛,岛上郁郁葱葱,长满了白桦和杉树,与两岸的森林遥相呼应,开阔的河岸边分布着片片草甸和沼泽,最神奇的是河水的颜色随着位置的变化而变幻莫测,层次分明,称其为神仙湾毫不为过。

喀纳斯,在蒙语中意为“峡谷中的湖”,喀纳斯湖正是因此而得名。其实严格来说她是河道湖,整个湖蜿蜒狭长,长约24公里,平均宽度却只有1.9公里,由于湖水流动不止,始终呈现令人心醉的碧蓝色,又被称为“不变色的湖”。坐着游艇徜徉在湖中,四周雪峰耸立,绿坡墨林,湖光山色,美不胜收,湖面在峡谷中蜿蜒着前进,每转过一个弯道,又会出现一片新的景致,这就是著名的“六道湾”,其粗旷的曲线较之月亮湾的柔美另有一番风味,六道湾的尽头是一片白色的沙滩,河滩上静静地躺着一根根枯木,述说着岁月的苍桑。据说在湖中曾经有人发现巨大的喀纳斯湖怪出没,轰动一时,且不论真假,湖怪之谜,又为美丽的喀纳斯湖更添了几分神秘感。

漫步在喀纳斯景区内,森林和草原相间,图瓦人的木屋点缀其中,碧蓝的河流湖泊跟随左右,心中不愿多想,只望就此慵懒地过下去,逍遥自在…

喀纳斯,这个人间的伊甸园,被称为世界上最后一块未开发的处女地。也许要不了多久,这个称号就名不副实了。其时正值十一黄金周,到下午时分,景区内已游人如织,失却了一份宁静。随着游人的增多,景区内的相关配套设施越来越完善,喀纳斯迟早会变成一个人满为患的公园式的旅游地,掩盖在他身上的神秘光环也会渐渐消失,但愿这一天永远不要到来。

10/2——喀纳斯出发,游白哈巴,参观185团场,至布尔津

摸黑起了个大早,马上就要离开喀纳斯了,抓住最后的机会去欣赏一下日出中的喀纳斯湖。观湖的最佳位置是在观鱼亭,亭子位于湖畔的一座小山顶上,据说曾有人在此看到过湖中巨大的怪鱼而得名。山并不高,可三千多级的台阶似乎总也走不完,与太阳赛跑可不是我这种不惯于早起的人的强项。早上来看湖的人不少,添了几分热闹,登顶时,亭中已有三五成群的人在静候日出,放眼望去,喀纳斯湖就在眼前,群山环绕下,三道湾尽收眼底,早上的气温还很低,整个湖面覆盖了一层薄冰,如镜面一般,在山影下沉默无语,与白天的波光粼粼截然不同。初升的太阳还没跃出群山,只有一层五彩的霞光笼罩在山廓上,渐渐地,几缕阳光从山脊上投射下来,洒在湖面上,太阳出来了。没过多久,被阳光照到的湖面上升腾起缕缕白雾,在光线中缓缓地飘动翻滚,如梦一般。喀纳斯湖醒了,她又开始了充满生机的一天。

如果说喀纳斯秀在山水之情,那么白哈巴则美在田园风光。白哈巴村位于中哈边境附近,从喀纳斯经过一长段崎岖不平的山路,我们到了这个"西北第一村"。白哈巴也是一个图瓦人村寨,典型的小木屋与禾木大同小异,但村子不大,放眼望去,整个村落尽收眼底,一座座木屋错落有致,分布得紧凑却不拥挤,堆得齐屋高的草堆夹杂期间,简单的木栅栏围成的院子里晾晒着被褥衣物,偶尔可见懒洋洋躺在地上晒太阳的狗,几头牛在村中的草地上悠闲地散步,时不时低头在流过村边的小溪中喝上几口。随处可见的白桦松杉已在秋意中展现着灿烂的色彩,点缀着村前村后,又遍布在坡上坡下。不远处的草坡上,几匹骏马在树下埋头吃草,浑不知其身影已和背后的雪山融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走进村庄,淳朴的图瓦人友善地打着招呼,红扑扑的脸上始终挂着一丝笑意,图瓦人的小孩特别可爱,常常睁着一双无邪的大眼睛,一声不吭地打量着周围的人。村中有一处木屋外挂着"图瓦人简历"的牌子,原来这儿有个简单的陈列馆,介绍图瓦人的历史和文化,一位身着民族服装的大叔自豪地为我们吹奏了笛子——一种图瓦人特有的民族乐器,结构简单,却极其难吹,据说即使在图瓦人中能掌握的也已是寥寥无几。

村边小山上的红顶白屋就是“西北第一哨”——中哈边界的边防哨所,常年守望着这一方水土,我们这些留连于美景的匆匆过客是难以真正理解他们的艰辛的。离开白哈巴村没多远,就可见不远处山谷中茂密的森林簇拥下,一条蓝色的河流蜿蜒而行,那是中哈的界河,对岸就是哈萨克斯坦的疆域,景致却是一般无二,让人很难跟国界联系在一起。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中国,可能也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兵团。几十年的艰苦开拓,他们把西北边陲一片片的荒原变成了绿洲良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我们要去的185团场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只有一条不宽的石子路通往团场,一路上周围的景致多以荒漠为主,流淌在黄沙之上的河流却常使人眼前一亮,渐渐地,植被多了起来,大片的白桦林取代了荒漠,一块块平整的田畴铺在原野上,景色竟丝毫不逊于别处。“西北第一道班”几个大字告诉我们目的地到了,这是一座漂亮的团场小镇,崭新的楼房,宽阔的道路,绿色的草坪,整齐划一,体现着兵团特色,却又不失宁静祥和,几代屯垦人的努力把这昔日的不毛之地变为绿洲和城市,其艰辛难以言喻,也将成为永久的传奇。

当晚住在布尔津,重回旧地,其热闹的夜市,美味的小吃又带给我们另一番享受…

10/3——布尔津出发,游乌尔禾魔鬼城,经克拉玛依,至奎屯

南下的路已不似昨日般崎岖难行,217国道平坦的黑色路面延展向远方,在荒原中异常醒目。广阔的天地,加上一条好路,很少有开车的能抵住飙车的欲望,一路行来,车不论大小好坏,无一例外,发了疯似的狂奔,抒发着胸中的豪气,公路的最高限速恐怕此刻已由上限变为下限了。

正奔行间,右前方出现大片的水域,烟波浩渺,平静而淡然,那便是乌伦古湖,中国十大淡水湖之一。湖周是灰黄的粗质沙地,遍布着大小的砾石和不少干枯的芦苇杆,不远处几个游人拨弄着湖边的枯树根嘻闹着,临近岸边的水中生长着大片茂密的芦苇,如长堤般环绕湖周。她并不惊艳,甚至有些貌不惊人,却与荒原旷野和谐地共存。听说湖中盛产多种名贵野生鱼类,是新疆著名的水产基地,平静的湖面之下竟孕育着如此勃勃的生机,倒叫人有些始料不及,这可能就是平凡出伟大吧。

在新疆被称为魔鬼城的地方不少,其中尤以乌尔禾的魔鬼城最为出名。它位于乌尔禾乡东南约3公里处,方圆10平方公里,远远望去,就如一片宏伟的古堡群,苍桑而又神秘。这是一种典型的风蚀地貌,史前时代此处是一个巨大的淡水湖,经过几次剧烈的地壳变动,变成了夹杂着砂岩和泥板岩的戈壁台地,由于地处风口之上,经年累月,狂风把台地雕琢成如此千姿百态的独特地貌。像蘑菇、军舰,又似宝塔、怪兽,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又有不同的形态,这是一个激发想象力的地方,每个人都会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造型。据说每到起风时,黄沙弥漫,沙击石响,犹如鬼哭狼嚎,再加上奇特的形态,给人一种诡异恐怖的感觉,魔鬼城之说也由此而来。

克拉玛依,维吾尔语中即"黑油"之音,这座著名的石油工业城市可说是因油而生,在这里发现了新中国诞生后第一个大油田,也是唯一以石油命名的新兴工业城市,这个曾经大风肆虐、荒无人烟的戈壁荒滩,如今被誉为戈壁明珠、沙漠美人。道路两侧的荒野中,一座座采油机密集地分布,绵延不绝,组成了一片钢铁森林,场面极为壮观,不愧为西北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在我们驱车经过这一区域时,还能不时听到远处传来隆隆的轰鸣声,大地也为之震动,据说这是在使用爆炸产生的震波探测石油,相信很快旷野中又会竖起新的油井。但愿地下丰富的石油资源永远不会枯竭,这该只是我的一个美好愿望罢了。

10/4——奎屯出发,经精河,观塞里木湖,过果子沟,参观霍尔果斯口岸,至伊宁

离开奎屯这个昔日的牧地,一路西行,始终陪伴我们的只有远处云雾缭绕的雪山,长长的路不知尽头。

途经精河县时,在一座小山丘上,我们见到了闻名已久的敖包。这是一个用大小石块累积起来的巨大的石堆,上面插有柳枝,此谓神树,神树上插满了五颜六色的神幡。在蒙古牧人心中,敖包是神圣之所在,每年他们都会在此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同时它也是迎送宾客、表达情感的场所。当时正有一位身着民族服装的蒙古少女唱起了《敖包相会》,歌声清越嘹亮,正是这首唱遍大江南北的蒙古族民歌,让敖包这个蒙古民族文化的代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车行至博乐附近,翻过一段长长的上坡路,眼前豁然开朗,一大片蓝色充盈着视野,那便是塞里木湖。湖水清澈,泛起细细的波纹,闪烁着大海的光彩,与蓝天融为一色,湖周群山环绕,却又笼在薄雾之中,若隐若现,就像一颗蓝宝石嵌在山间,高贵典雅。湖边是大片草场,成百上千的羊群悠闲地啃吃着牧草,那份从容与恬静的湖水浑然一体,匆忙的行者也不由停下脚步,感受这份意境。赛里木湖古称"西方净海",蒙古语称"赛里木淖尔",意为"山脊梁上的湖"。自古以来,她就是人们赞美歌颂的对象,传说自然也不会少,在哈萨克牧民中便流传着塞里木湖是由一对殉情的恋人的泪水汇聚而成的爱情故事,也许称之为"情人的眼泪"更容易拨动现代人的心弦。

从塞里木湖前往伊犁,果子沟是必经之路,相信很多人还记得中学课本中《天山景物记》一文中提到的出产乌克兰大白猪的果子沟,指的就是此地,因沟中盛产野生苹果而得名。峡谷地势险峻,山路盘旋崎岖,远远地就能看到多曲的公路弯进弯出于山峦间,沟内松杉满山遍野,果树丛生,墨绿中点缀着几点金黄,把耸峙的峰峦布满生机,若是再早些时节,山花遍野,野果满沟的景象更是让人浮想联翩。

沿着312国道西行直至尽头,便是霍尔果斯口岸,她是西部最大的公路口岸,与哈萨克斯坦相邻,早在隋唐时期,就是古"丝绸之路"北道上的重要驿站。口岸边上,有一个繁华的贸易市场,热闹非凡,各种俄罗斯和新疆特色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忍不住就想掏钱,不过游客若不大胆砍价,只怕多花了冤枉钱,买了一个坏心情。

伊犁自古就有塞外江南之称,物产丰富,一路上两侧的农田中作物长势喜人,大片的水稻、玉米和棉花随处可见,常可见有农人晾晒在路边的粮食,再加上温和的气候,不由让人产生置身江南的错觉。

10/5——伊宁出发,经那拉提草原、巩乃斯林场,至巴音布鲁克

伊宁,这个位于伊犁河谷中部的美丽城市,是个展现着现代气息的都市,同时也是新疆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当年林则徐被贬谪致伊犁,在伊犁居住了近四年,林则徐纪念馆记录了他在新疆的生平。告别了伊犁河,我们踏上了东归之路。

天山山脉横贯东西,把新疆分为南北两部分,此刻我们正行进在这段分界区域,地处南北疆交通要道的那拉提草原只来得及匆匆一瞥,这个著名的山地草甸牧场在深秋已是一片枯黄,远远地望去倒象是一片片金色的沙丘,绵延起伏。过了那拉提,车驶上了盘山道,开始翻越天山。大雪初融的山体依然裹着银妆,碎石铺成的山路蜿蜒着上升,穿行在群山之中。在山里行进的感觉非常奇妙,盘山而上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周围,忽而白雪皑皑,忽而树木葱郁,颇有横看成岭侧成峰之感。翻山的路若在冬季远没有如此诗情画意,沿途充满了艰险,时常会有滑坡毁路的事故发生,在有些路段,我们看到了罗马长廊似的通道,这些都是滑坡的多发地带。漫长的翻山过程加上海拔的升高让人昏昏欲睡,迷迷糊糊中,我们已由北疆跨入南疆,翻越了天山山脉。

天山南麓,景色依旧是那么迷人,清澈的巩乃斯河引领着我们,与巩乃斯林场邂逅于山间道边,虽只擦肩而过,却是惊鸿一瞥。远处,万顷林海,郁郁葱葱,与冰峰交相辉映;近前,草坡林地,不知名的多彩灌木点缀其间,悠闲的羊群,饮马的牧人,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若能纵马于林地间,垂钓于溪流边,真是人生一大快事,此刻匆匆而过,意犹未尽,颇觉遗憾。

两百多年前,土尔扈特、和硕特等蒙古部落在渥巴锡的率领下,发动了举世闻名的东归壮举,从俄国伏尔加河流域出发,一路历经艰险,终于回到祖国,最后定居在新疆的巴音布鲁克草原。这片东归英雄们安居的乐土,如今就真切地展示在我们面前。巴音布鲁克,蒙语意为“富饶的泉水”,是中国第二大草原,开阔的旷野让人精神为之一振,地势平坦中又有起伏,如带般的河流随处可见,四周雪峰环绕,深秋的牧草已枯黄稀疏,加上裸露的土壤和岩石,苍茫萧瑟之感渐浓。骑着高大健硕的骏马,在草场上飞奔,人与马都说不出的畅快,从庞大的羊群边掠过,惊起一片骚动,仿佛自己便是个牧民驱赶着羊群。策马登上不远处的高坡,视野登时开阔了不少,水量充沛的开都河回环曲折,蛇行向远方,形成九曲十八弯,婀娜的姿态,柔美的曲线,慕煞红颜。随着日暮,四周的景致暗了下来,唯独那九曲反射着白光,更是显眼,似一条玉带飘落凡间。空中的白云半遮着夕阳,被染得一片金黄,太阳被笼在金光中,不见其身影,却不料在九曲水影中现出原形,恰如画龙点睛,一条金龙栩栩跃然于眼前。

10/6——巴音布鲁克出发,游天鹅湖,经巴轮台黄庙,至库尔勒

清晨的草原雾气还未散尽,略有些寒意。驱车至草原中部,那里是美丽的天鹅湖。天鹅湖,实际是一些河曲、湖泊、浅滩和沼泽的复合体,由天山雪水汇聚而成,湖中有不少孤岛,长满了野草和芦苇,四处的沼泽又可挡住陆上的威胁,是水禽理想的栖息之地。每年春夏之际,都会有成群的天鹅和各种珍禽飞来此地,嬉戏于水草之间,天鹅湖也因此得名。深秋,大部分禽鸟已南飞越冬,湖面上略显萧条,远远地可见到几群不知名的水鸟在水面上游弋,我们期盼已久的天鹅却不见踪影,正失落间,有人发现了芳踪,在很远的小岛边的湖面上停着一对白天鹅,眼前的两个大白点在长焦镜中展现了迷人的身姿,优雅的曲颈尽显高贵。它们为何还未南飞?莫非有所牵挂?这可能又是一个故事。

离开巴音布鲁克,土石的路面坑坑洼洼,是几天来路况最颠的,直到巴伦台,才摆脱了这种折磨。这里只是一个小镇,却有着新疆著名的喇嘛教圣地——巴伦台黄庙,素有"小布达拉宫"之称。弯曲的山沟中,黄庙依山而建,金碧辉煌,主殿四方四正,上下两层,砖墙瓦顶,结构严谨,气势森严,大殿内供奉着一尊巨大的金身麦德尔佛像,四周墙上绘有多幅宗教人物壁书;庙前,竖着两根木质华表,其间挂满了五彩的经幡。整个庙区内,榆树成荫,幽静不失庄重。若逢大型佛事活动,信徒云集,香火旺盛。在新疆,宗教以伊斯兰教最为盛行,如此规模的黄教寺庙群落令人刮目相看。

库尔勒,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首府,以其香梨闻名于世,又称梨城,库尔勒香梨皮薄汁多,香气浓郁,是我在新疆期间吃得最多的水果。作为南疆最大的城市,其繁华程度,比之乌鲁木齐也未见逊色,在其中心城区,市民多彩的夜生活和热闹的夜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0/7——库尔勒出发,经轮台,进塔克拉玛干沙漠,观胡杨林,宿库尔勒

塔克拉玛干,世界第二大沙漠,传说中的"死亡之海",让人敬畏而向往。如今要领略其风采,已不需冒有去无回的风险,塔里木沙漠公路南北贯穿整个大漠,似一根黑色的纽带拴住了桀骜不驯的沙丘。零公里起点处,便是昔日“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轮台,自汉代起就守护着西域,在不少脍炙人口的边塞诗篇中都能找到他的身影。这座自古便引人思古断想的历史名城,在新时代又走到了风尖浪口,塔里木石油开采和西气东输工程将打造出崭新的轮台石油城。

飞驶在黑色的路面上,向沙漠纵深处进发,轮南油田的钻井散布在两侧的旷野里,有些井台把多余的油气燃放掉,火焰冲天直上,就像一枚枚巨大的火炬,尉为壮观。沙漠的边缘植被相对较多,尤其是在公路的两侧,常有一片片树林覆盖,随着不断地深入腹地,沙漠化越是明显,荒原内的植物也变得以沙漠耐旱型为主。一丛丛红柳倔强地扎根沙地,这种低矮的灌木虽不起眼,却随处可见。

沙漠中最神奇的生命莫过于胡杨了,它是沙漠中生长的唯一乔木树种,享有"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的美誉,无愧为"千年胡杨"。沙漠公路两边,常可看到大片的胡杨林,有枝繁叶茂、充满活力的生命之林,也有已是一片萧条死气的胡杨"坟场",强烈的反差却都体现着不屈的斗志。深秋的胡杨林一片金黄,浓密的枝叶远远望去融为一体,似飘落的一簇金色的云彩。胡杨的叶片非常细小,有效地减少了水分的流失, 挺拔有力的树干表面垂挂着长短不一的气根,活象长满虬须的草莽英雄,这些"胡须"可是他们吸收周围水分的利器,对水的渴望让它们不断地进化着自己。胡杨的美是不可抗拒的,那是一种粗旷的美,豪气冲天,男儿本色。生者,固然值得赞美,逝者,亦不逊风骚。沙地上挺立的枯枝干见证了这里曾是胡杨的乐园,枯树残枝,千姿百态,莫可名状,却努力保持着生时的姿态,千年不倒不朽,固守着曾经战斗过的土地。这样的场景往往能激起人们的英雄情怀:夕阳下,尸横遍野,独一人,倚剑挺立,斜影渐长,虎目圆睁,气已绝。不倒的胡杨给人的正是这种震撼。

汹涌的塔里木河奔流着与沙漠公路不期而遇,宽阔的河面延展千里,浩浩汤汤,给大漠带来了生命的希望。两岸的河滩上覆盖着茂密的胡杨林,那是树的海洋,顺着塔里木河一直伸向茫茫天际,好不壮观。全球最多的胡杨就分布在塔里木河流域,他们之间,生死依存。没有水,就没有胡杨;没有胡杨,塔里木河也就会渐渐缩短,甚至消失。面积不断缩减的胡杨林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保护胡杨,保护塔河,已刻不容缓。如果胡杨能言,也许最想说的就是:我的未来不是梦。

对于只在画中见过沙漠的人来说,真正的沙漠就是一望无际的沙丘,除了沙子,还是沙子。在深入塔克拉玛干一百多公里后,周围的景致与脑中的影像重合了。满眼一片金黄,不带一丝杂色,连绵的沙丘无边无际,起伏不定。沙漠是活的,风就像艺术大师一样不断地重塑着沙丘的轮廓,在沙面上留下涟漪般的细细波纹,我们这群造访者的串串清晰脚印,要不了多久便会归于无形,只存于照片和记忆中。不少人装了一瓶沙带回去,希望留作纪念,平静的沙漠让我们领略了美,当它展现残暴的一面时,不知我们能否还以欣赏的眼光对之?姑且眼不见心不烦吧。

回程的路上,沙漠中的一个小旅店,我们品尝了久仰的烤全羊,果然美味。据说是燃胡杨的枯枝烤制而成,因而会带特殊的香气,此间独有。吮指间,对胡杨更添了一份亲近感。

10/8——库尔勒出发,游铁门关,经托克逊,至吐鲁番,游坎儿井

在库尔勒市郊,孔雀河上游,有一段长达十四公里的陡峭峡谷,古时曾是南北疆交通的必经之路,因其险峻,兵家必争,故晋代在峡谷出口处设铁门关,其险有一夫当关之势,位列中国古代二十六名关之一。今日的铁门关已不复当年之勇,大坝的水库把往日的险道淹于万顷波涛之下,只留一座修缮一新的关楼显示着他的存在。昔日的雄关唯存于古人诗词的字里行间,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南疆之行犹如蜻蜓点水,便匆匆而去,只来得及留下一句阿诺的名言“I will be back”,旅程已指向了吐鲁番。

往吐鲁番的途中,接近托克逊时,公路转入了一片山区,这里全是光秃秃的石头山,寸草不生,岩石的颜色多种多样,却不混杂在一起,常常是一大片黑石紧邻着一大片黄石,泾渭分明,就像是人为堆砌而成。可能是因为没有植被覆盖,这里的山体很容易发生塌方,造成路面毁损,我们就亲见到一辆翻倒在破路边的卡车。在一段两侧坡度较缓的区域,发现了有趣的现象,山坡上被人用小石头摆出一个个大字,多为广告,竟然还有中国联通,真是天然的宣传区,绝妙的创意。就在即将转出这片山区时,眼前出现了石山沙漠的奇景,一片片平滑光洁的沙面披在山体上,有些甚至覆盖了整座山头,看不见一点岩石,活脱脱就是一个个大沙丘,原来这都是经年累月的沙尘暴的杰作。

出了山区,便进了吐鲁番盆地,已离托克逊不远,此处自古就是"三疆交汇"的交通要道,今日更是成为东连内地,西出国门的枢纽,一条条国道、高速公路、铁道纵横交错,构成了便利的交通网,在这样的道路上飞驶,颇有"天高任鸟飞"之感。

托克逊素有"风城"之称,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刮着八级以上的大风。路边的树木都侧向东南方生长,风的力量可见一斑。当我们行至一处风口时,整片区域天昏地暗,飞砂走石,一副末日浩劫的情形。路上的车辆大多停了下来,靠在一起躲避狂风,若强行上路,即使大卡车也可能被掀翻。为了有个真实的感觉,我特意下车体验了一下,风中保持住身形已属不易,勉强走上几步人已飘然欲飞,升仙的感觉不外如此吧。仗着越野车底盘平稳,我们强行通过了这段风魔肆虐的是非之地。

吐鲁番的葡萄闻名于世,大多数人却只能由葡萄干领略一二。乡间道边,种植葡萄的不少,往往还零星分布着一些奇特的建筑,全由土坯砌成,却一块隔一块,形成蜂窝镂空状,靠近看,里面一排排架子上挂满了采摘下的葡萄,有些已是半干,毫无疑问,葡萄干就是这么产生的,干热的气候加速了晾制的过程却不至腐烂,纯天然的加工方式可说得天独厚。

吐鲁番富庶的绿洲、香甜的瓜果,你可知从何而来?上天不会凭空把沙漠变成绿洲,这一切都应归功于坎儿井,一项足与长城、大运河齐名的古代工程。在坎儿井民俗村,我们见识了这项伟大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它巧妙地利用地面坡度引取地下水自流而出,其水文思想堪与都江堰媲美,两千多年,一直沿用至今,不愧为吐鲁番的生命之源。在我看来,现代水利工程动辄拦河建坝,引发种种不良后果,有时不妨借鉴一下古人的智慧,未尝不是件好事。

10/9——吐鲁番出发,游高昌故城,观火焰山,逛葡萄沟,参观苏公塔、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交河故城,宿吐鲁番

吐鲁番,突厥语意为“富庶丰饶之地”,她不但有着多姿多彩的自然风貌,也蕴藏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可说是西域风情的经典缩影。

吐鲁番古时称谓颇多,其中"高昌"一名沿用最久,至今不少文人仍惯以此来指代吐鲁番。高昌故城是古时高昌王国的都城,位于今吐鲁番市东45公里处火焰山南麓的木头沟河三角洲,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和重要门户,始建于公元前一世纪,直至公元十三世纪末才毁于战火。我们由城东进入,入目的是茫茫戈壁滩上一片废墟,外城高大的城廓大部犹存,还能依稀辨认出当年的城门,内城墙则差不多已破坏殆尽,故城的建筑均由夯土版筑而成,岁月的洗礼和风沙的侵蚀使其与环境浑然一色,大部分已分不清本来面目,只有城北的可汗堡和城西南的佛塔等处遗迹保存较为完整。从千奇百怪的残垣中,我们努力分辨着街道、房屋和寺庙,想象着昔年高昌城的无尽繁华…

《西游记》中三调芭蕉扇的故事,让火焰山名闻天下,其原型正是位于吐鲁番盆地北缘的火焰山。赭红色的山体寸草不生,带着层层的皱褶,远望似一条赤龙横卧于盆地中。这里是全国最热的地方,据说每当盛夏,红日当头,地气蒸腾,焰云缭绕,整座山仿佛全被烈焰包围,看来吴承恩在书中对火焰山的描写并非随意杜撰。深秋的火焰山失却了盛夏的热力,但那褶皱之处象极狂舞的烈焰,带给人的是阵阵暖意。

与光秃秃的火焰山形成强烈对比的葡萄沟就位于火焰山西侧的一个峡谷中,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葡萄王国",一进沟口,便是一路延伸的高大的葡萄架,宛如一片绿色的画廊。在当地一户农民家中,坐在缀满"绿珍珠"的葡萄架下,品尝着甘美的葡萄,热情的维吾尔族少女那欢快的舞蹈不断拨动着心弦。正如歌中所唱: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我们的心儿也醉了。

就在葡萄沟附近的木纳格村,伫立着一座高大的伊斯兰风格的古塔——苏公塔,她是新疆现存最大的古塔,已有两百多年历史。整座塔高十层楼左右,塔身浑圆,上细下粗,呈圆锥状,全由灰砖砌成,表面覆以黄土,显得庄严古朴。塔旁是一个大型的清真寺,走进宽敞的礼拜堂,幽静肃穆,里面并没有象佛教寺庙那样供奉塑像,空空荡荡,这与伊斯兰教反对膜拜偶像有关。整个建筑群别具一格,周围环境优雅,在吐鲁番那方特有的蓝天下,散发着浓烈的伊斯兰情调。

在伊斯兰教还未传入吐鲁番时,佛教一直占着统治地位,石窟佛洞这种宣教传承形式盛极一时,至回鹘高昌时期达到鼎盛,始凿于南北朝后朝的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就是西域著名佛教石窟寺遗址其中之一。他位于火焰山中段、木头沟河谷西岸的悬崖峭壁上,数十个大小洞窟鳞次栉比,有的是岩壁上穿凿而成,有的则是傍贴悬崖用土砌成,雄伟壮观。遗憾的是,大部分洞窟中的壁画已损毁严重,固然佛教在此的衰败是一大原因,更多是因为本世纪初屡遭列强的掠夺破坏,众多精美的艺术品就此消失于人世,令人痛心。在保存较为完好的洞窟中,我们可以见到整个墙面和洞顶都绘满了大大小小的佛像壁画,虽历经苍桑,仍不掩其光彩魅力。参观时,发现来千佛洞游览的日本游客颇多,神情专注。当年在此抢掠壁画的日本人也不在少数,不知他们的后辈们是否为这段历史感到愧疚?

比起损毁严重的高昌故城,交河故城要完整得多。这座车师前国的都城位于吐鲁番西郊10公里牙尔乃孜沟两条河交汇处30米高的悬崖平台上,城形如柳叶,南北狭长,四面环水,如削的崖岸形成了天然的屏障,地势十分险要。从南门我们沿着贯穿南北的子午大道一路往北,街道、民居、官署和寺庙等都清晰可辨,站在城中的高处平台上放眼望去,密密麻麻散布的残垣断壁仿佛又变回原样,幻化出一幅繁华都城的景象。夕阳西下,日暮中的废墟暗影交叠,身形渐隐,城中只剩我们几人,静得出奇,四周陷入一片死寂,唯有踏地的沙沙声把我的思绪从历史中惊回了现实。

10/10——吐鲁番出发,经达坂城,至乌鲁木齐,回上海

再长的旅程终有结束的一天,车轮在新疆的版图上绕行了一大圈,又指向了起点。飞驶在312国道上,葡萄的甘美仍未在口中消散,吐鲁番已隐没于群山之间。

从吐鲁番至乌鲁木齐,达坂城是必经之路,她只是一座平凡的村镇,却因一首歌而名闻遐迩。“达坂城的姑娘辫子长呀,两只眼睛真漂亮…”,优美的旋律、质朴的歌词在每个人心中都烙上了达坂城的印记。无暇进城一瞥歌中的美丽女孩,只能在路边的王洛宾纪念馆寻觅一丝感动。半身雕像的王洛宾先生精神矍铄,一旁便是刻着《达坂城的姑娘》歌词的石碑,真人般大小的情景石雕中,驾着马车的小伙带着心爱的姑娘和她的妹妹弹唱着,鲜活的景象又引人进入歌中——“带着百万钱财,带着你的妹妹,坐着那马车来”。

达坂城附近,也是一个著名的风区。不远处的蓝天下,上百座白色巨人般的风车伫立在旷野中,细长的叶片在狂风中不紧不慢地转动着,场面异常壮观。离得近了,才发现风车远比感觉的更为高大,单是叶片就有好几米长。正是这片庞大的风车阵,组成了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场,为周边地区源源不断的提供干净的能源。

转眼我们再次进入乌鲁木齐,初来时的陌生感已被一种亲切熟悉所取代,是起点也是终点,憧憬与留恋,两种截然不同的心境却出现在同一个地方,人生也是如此,有时看似重复的经历,其实已随时间、认知的变化大不相同了。

飞机在轰鸣声中离地而起,也宣告了这次新疆之行的彻底结束。虽只短短十几天,这片独具魅力的土地却已深深地打动了我,也许要不了多久,我又会重回她的怀抱,再次寻找心灵的激荡。再见,新疆!

后记

此次新疆之行收获颇丰,又觉意犹为尽。就如嗜酒之人掉入酒缸,畅饮佳酿,奈何能力所限,纵鲸吞龙吸亦不能尽其一二,引为憾事。宽广的地域已足够我们奔波劳累,行万里路不过是北疆转了个圈,多是点到为止,不及细览,此其一;即使同一处景观,不同季节各具特色,显然不能一次尽览,此其二;多民族的风土人情并非匆匆而过便能领略,须在生活中慢慢体悟,此其三。其实短短数日,本不该奢望太多,新疆的每个地方都足够住上一段时间,细细品味,权当此行只是一次预览吧。

附:成员共5人;总行程约为5200Km;油钱:3150;车辆:丰田4500,700/天,净车价(耗油百公里18升左右);除去来回机票,每人花费在4500-5000元。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