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巴戎寺
早晨4:30在鸡鸣声中起床,5:00准时在旅馆门口等出租车司机。不料过了5分钟仍不见踪影。此时不断地有MOTO及Tuk-Tuk司机前来拉活。看来昨日的司机果真缺乏诚信,不过这倒成全了我们提早体验Tuk-Tuk的愿望。于是我们随便上了一辆车,奔赴吴哥寺。
四周静悄悄的,只有马达的轰鸣声,车灯划破黑暗,载着我们穿过丛林。我不禁兴奋起来,感觉象去探险,一路上还不断碰到骑在MOTO上同行的游人。20分钟后就到达了吴哥寺前门,我们拿出大号手电筒,跟在游人队伍的后面穿过长长的广场。走在最前面的人停在岔路口犹豫再三,选择了偏道之后,又折回大道,队伍也随之停顿转向,引来一片嬉笑。终于抵达了寺前的池塘,此时池塘旁的空地已被游人抢占得所剩无几。当地的儿童穿梭在人群间,利用出租座椅推销早餐。渐渐地,天边有了些许红色,三角架旁的人们也开始忙碌起来,在一片灯光闪烁之中,吴哥寺开始了一天的首场演出。渐渐地,朝霞越来越浓,当旭日从吴哥窟背后缓缓升起,将莲花蓓蕾笼罩在一片梦幻般的红色光晕中时,演出也达到了高潮,等待许久的观众们纷纷举起相机,疯狂拍摄。很快地,天色大亮,游人散去,我发现就在刚才如痴如醉的瞬间,不幸被潜伏已久的蚊虫袭击。为了及时挽回损失,我们决定去旁边的小摊吃早餐。早餐的法式面包坚韧粘牙,根本无法与金边的相比,其间还时有小孩子前来推销明信片。我们草草用毕,就前往当天的第二站-巴戎寺。
巴戎寺是吴哥通王城的主要景点之一,那里以高棉的微笑著称,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纷至沓来。我们特意安排在凉爽清静的早晨去参观此处。远远望去,是一大片呈青黑色、略显凌乱的尖峭石头,走至近前,才发现每一个石头的上端都是一个呈微笑状的四面佛像。陡然置身于其间,我想每一个初次到来的游人都会被这铺天盖地的微笑所震撼。我喜欢有关四面佛像的爱情传说,喜欢看身批袈裟的僧侣穿行、静坐其间,喜欢倘佯在庞大的石像群中,细细品位这些似啼非啼、似笑非笑的面容。看着它们,遥想灵山法会,佛祖捻花微笑,不禁感悟沧海桑田,嘘唏人生无常。虽不敢妄自比肩迦叶尊者而破颜微笑,却也实现了一次心灵之约。尽管我并不是虔诚的佛教徒,但佛教的博大精深与慈悲包容一直为我所敬仰,一直以为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善抑恶的佛学理念最好地诠释了东方哲学。半开半合的眼神胜过目光如炬的逼视,浅笑低吟的表情赛过声色俱厉的威吓,或如涓涓细流般滋润心田,或如惊涛拍岸般醍醐灌顶,让你不由得蓦然回首、豁然开朗。
当成批的旅行团开始陆续涌入,我们离开了巴戎寺,在全面维修中的巴方寺略作停留后前往旁边的空中宫殿。可能为了突出高耸入云的效果,石阶造得非常陡峭,几乎成直角,一口气爬上去,已是汗流浃背。由于不是主要景点,且爬行难度较大,大部分游客只是在下面远观,但如想体验伸手触云的感觉,建议还是登顶。接下来是战象台与癞王台阶,接近正午的强光将那里的浮雕变得更加凹凸有致、栩栩如生。在经受了心灵与感官的冲击之后,再看看这些生动活泼、轻松有趣的浮雕,不失是一种很好的调剂,就象交响乐中既要有庄严的慢板,也要有诙谐的谐谑曲。夫摆了一个力拔千斤的姿势与背后的大力士浮雕合影,我则抚摸着大象的长鼻与众神留念,一路嬉笑着结束了上午的行程。
为了躲避炎炎的烈日,弥补早起的缺觉,我们决定这几天中午一律回暹粒用餐,回宾馆狂睡一觉后再开始下午的征程。中午照旧是酷爱的酸汤粉,照旧吃得风卷残云。下午安排去一系列规模相对较小的寺庙,主要包括托玛农神庙、茶胶寺、石桥、普拉比图。托玛农神庙规模虽然不大,但构图精致独特,对面还有一个周萨神庙,结构完全一致,正由中国工程队修缮。石桥如今已只剩下几块石头桥墩,若不是Tuk-Tuk司机介绍,差点擦肩而过。茶胶寺规模稍大,也是由五个主塔构成的砖石混合型结构建筑,尽管塔顶已被岁月磨平,但整个建筑的端庄大气仍让我一见倾心。顺着陡峭的台阶上去,可以看见吴哥通王城的全貌。普拉比图则是一个隐藏在树林里的较为破败的建筑。由于大部分游客到了癞王台就打道回府了,加之它独居一隅,密林掩盖,所以游人罕至。我们去的时候竟然空无一人,慢慢地踩着满地的落叶围着寺庙看,缓缓地穿过吴哥特有的一道一道门洞,享受一份难得的宁静自在。随后我们决定再回吴哥寺,以吴哥落日结束一天的行程。蓝天衬托下的金色玉笋熠熠生辉,令人沉醉,这幅在柬普寨随处可见的经典画面百看不厌,谁说美的东西不可以持久永恒呢?
晚上我们决定调换一下口味,顺着路边一个用中文写着“白粥”的指示牌走进去,找到了一个中国餐馆,老板是个会说中文的年轻小伙子。我们听说有洞里萨鱼后很兴奋,准备尝尝味道。上来的是一小碟切成五小段的腌鱼,味道果然鲜美,配上白粥更加可口。前年在新加坡吃饭,就发现当地人饭量较小,一份饭菜,在我看来只够半饱,此行一路走来,也是这种境况。昨天吃酸汤粉,我在就连吃了两碗之后,要求再上第三碗,惊得老板娘直数落伙计是否刚才两碗上的是小碗,着实冤枉了他们。今天的菜量又是如此,而且一开始伙计还告知米饭卖完了,只有白粥,我兀自念叨吃不饱时,老板建议多点几碗粥,在我看来,粥再多也无济于事,顶多混个水饱。好在后来发现搞错了,又上了米饭。难怪当地人都属燕瘦型,就连这几日在路边看见的鸡都骨瘦如柴,每每看见都令我垂涎不已,标准的散养柴鸡啊,肯定美味无比!只可惜近日来越南禽流感闹得如火如荼,正逐渐逼近柬普寨,临行前老父知我最为嘴馋,万般告诫断不可食此类活物。既然性命攸关,还是放弃日本人冒死吃河豚的精神,敬而远之吧!鸡不能碰,鱼一定要吃得尽兴。我俩很快又要了一碟,其结果自然又是腆着大肚回屋。
DAY 4 (2005年2月14日初六星期一) 晴很热
主题:女王宫、圣剑寺
今天的行程是从女王宫开始的。我们吸取了昨天的教训,晚了半小时出发,而且带上厚重的棉衣抵御早晨的凉风。女王宫较远,开了近一个小时才抵达。天边有一层薄雾笼罩,初升的太阳半遮半掩。清晨的女王宫只有三、四个游人,非常安静。宫外不远处有一大片池塘,可惜荷花已经败了,不过水中有一群可爱的野鸭。看来它们也是大梦初醒,一阵嘈杂之后,在鸭妈妈的带领下鱼贯而出,开始了一天的嬉戏觅食,实在活泼有趣。我悠闲地站在木板桥上看着它们玩耍,睡意顿消。宫门前有一些倒塌了的石柱,我们坐在石堆上吃早餐,看着晨曦穿过参天大树,聆听林间的天籁之音。一进门是一条长长的甬道,两旁的石像已残缺不全。虽然女王宫的名字来历无从考证,但我觉得就建筑风格而言,确实殿如其名。如果说吴哥窟是一个威仪堂堂的伟岸丈夫,而女王宫则是一位倾国倾城的绝世女子,其玲珑身段、美艳姿色在精雕细琢的装扮与华贵服饰的衬托下,令每一到访的来宾叹为观止,粉红的肌肤在阳光的点缀下显得如此卓尔不群。我徘徊其间,细细欣赏那些美仑美幻的雕刻,甚至趁游人稀少,潜入禁区细睹芳容。看着仙女们轻舞飞扬的姿态,想像着钗环摇曳、玉佩叮当的场景,仿佛历史已回转到了千年前的浮华盛世,而勇士们剑拔弩张的画面,又让我看到了浮华背后的硝烟与骚动。或留恋于那面由各色方砖拼成的石墙,或驻足于那塑令人扼腕的断头石像,久久不忍离去。
接下来我们决定去女王宫以北的高布斯滨。虽然只有10公里的路程,却因全程土路,崎岖不平。道路两旁的树木已被扬起的红土染成铁锈色,不断呼啸而过的汽车将我们笼罩在尘灰中,很有点越野的味道。司机娴熟地穿行于坑洼之间,上下颠簸的感觉非常刺激,让我兴奋得不时尖叫。终于到了目的地,我发现停车场几乎是清一色的出租车,看来很少有人搭乘摩托车来此地,我却觉得这是值得推荐的交通工具,可以借此感受一下PARIS-DAKAR.拉力赛。高布斯滨以河床上的千个林迦著称,可惜此时是旱季,无法目睹水中浮雕的灵动之美。不过那里有许多种类的鸟儿栖身于密林中,不见其身,但闻其声。它们组成了一支高水平的合唱团,时而高亢激昂,时而低切私语,在这片空寂的山林里为我们演绎着生命之光。
上午两个小时的山路让我们的体力消耗殆尽,为了争取更多的午休时间,我们中午以方便面和茶叶蛋果腹。下午先去圣剑寺。这是一个规模较大的寺庙,门前依然是“搅拌乳海”的场景,我每次看到它总觉得象是在进行拔河比赛。从微笑着的四面佛石像的门洞走进去,那里有精美的石刻,有走不完的门洞,有几近坍塌的长廊,有大树骑墙的奇观。也许是审美疲劳,也许是为了躲避如织的游人,我更喜欢两旁的小径。说是小径,其实并不窄,那里有许多遮天蔽日的古树。听着脚下落叶的沙沙声行走其间,你可以听榕树的气根诉说千年的传奇,也可以学着象梁朝伟那样,将你心中的秘密深藏在那些树洞里……
接下来是龙蟠水池与塔逊寺。前者由于正值旱季,水池一片干涸。不过要是在雨季的话,一个在水池中央升起的寺庙一定壮观。塔逊寺很小,但它的后门非常独特,一棵大树穿过四面佛的进口一侧向上生长,茂密的枝叶几乎遮盖了那一侧的佛面。我们去时已接近黄昏,阳光不仅在佛面上留下了些许红晕,还探进洞口,幽深的门洞半明半暗,如同伦勃朗画中的烛光那样让我怦然心动。随后我们赶赴比粒寺看日落,这是一个砖土结构的建筑,年代较茶胶、巴戎等更为久远,红色的火山石在夕阳的沐浴下更显沧桑。登上窄而陡的阶梯,看着夕阳慢慢被夜幕吞噬,坠入丛林,就象吴哥文明暂时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