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世界地图,神秘的北纬30°线,贯穿了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和众多奇观,成为世界各地旅游者的朝圣之地。同样位于这条神秘纬线上的成都,因其辉煌灿烂的古蜀文明和融汇古今的休闲文化,成为西方视野中的中国西部神秘之旅的窗口。
聚焦中国地图,成都位于西部腹地,西有青藏高原,北有秦岭和大巴山,南有云贵高原,背靠丰富的旅游资源。今年2月,美国《时代》周刊以《Welcome to China’s China》(欢迎来到最中国的中国)为题展示出成都现代、休闲的风貌,并以此描绘了中国内陆城市的发展态势。“中国的中国”也成为国际语境中对成都的最新表述。
在四川地图上,省会城市的地位让成都拥有完备的交通体系,发达的交通动脉横贯东西、纵通南北,使之成为旅游者西部之旅的必经之地。
这就是成都,不论是将其放在全球版图还是区域版图中,不同视域中的成都旅游业都呈现出独特的地位和景象。“第四城”、“休闲之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当民间和官方用不同的称谓来诠释这座城市时,越来越多的游客正从世界各地涌入这座城市。在飞速发展和不断更新的城市名片背后,成都旅游业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成都:四川旅游的“发动机”
察看四川旅游版图,如果以成都为中心,向南是峨眉山、乐山、蜀南竹海,向西有四姑娘山、康定、稻城亚丁,往北有九寨、黄龙……省内丰富的旅游资源成为支撑成都旅游业的后盾,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成都旅游的发展和定位。
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至2006年,在来蓉的游客中,不超过四分之一的人只在成都做短暂停留,超过八成的境外游客只是将成都作为旅游的中转站……透过这一组数据,成都作为旅游“中转站”的形象清晰地凸显出来。
在旅游业研究者的眼中,他们用“旅游中心城市”来定位成都。研究旅游业的专家谢元鲁认为,旅游中心城市同时具备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地的两大功能,而从成都旅游业目前发展现状来看,其扮演的角色更倾向于后者。对成都作为旅游集散地的争论由来已久,纵然其背后有着诸多复杂的成因,但在决策者的眼中,“中转站”的独特角色更意味着旅游发展的契机和方向。
在早前出台的《四川省“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中,将成都市打造成为“国际旅游城市”成为引人注目的亮点。一个“大成都”旅游区的概念正日渐成熟———以成都为圆心,一小时车程为半径,涵盖了成都市及其周边的乐山、眉山、资阳、德阳、绵阳、雅安、遂宁等8个城市。由此,峨眉山-乐山大佛、都江堰-青城山世界遗产旅游,成都-雅安大熊猫生态旅游,成德绵三国文化旅游,安仁古镇文化旅游,眉山三苏文化旅游,彭祖长寿文化旅游,陈毅故里红色旅游,李白文化旅游等省内的旅游资源都整合到了“大成都”的概念之中。这样的定位,无疑是看中了成都所具有的旅游集散地的功能。由此,成都作为四川旅游发动机的角色也不言而喻。
建设“大成都”旅游区,交通是最为关键的支撑。目前,成都至绵阳、德阳、乐山、眉山、资阳、遂宁、雅安等城市的快速旅游专线正在加紧建设之中。完备的交通网络将成都和周边的二级城市连在一起,也将成都和省内的旅游资源联系在了一起,大大拓展了成都的旅游版图。
成都:神秘之旅的“西部门户”
日前,一纸区域合作协议将成都、桂林和昆明三地的旅游资源整合到了一起。5月28日,三地的旅游局在阳朔结成“西部·中国旅游营销联盟”,将共同组建的中国西南旅游线路推向欧美市场。
仅仅一年之前,成都直飞荷兰阿姆斯特丹的航班开通,结束了四川没有直达欧洲的国际航线的历史。作为西南重镇的成都,也一跃成为中国西部直飞欧洲的空中门户。两大门户的对接,也使成都成为了部分国外游客抵达中国西部的第一站。据悉,3-5条成都至欧美主要客源地的直航航线也将陆续开通,大大提升成都在国际旅游市场中地位。
区域合作和外向型发展战略正成为成都旅游业的关键词。
6月12日,成都与南京、洛阳、许昌、南阳、亳州、汉中、襄樊等城市所在的省、市旅游局签署了打造中国三国文化旅游区域合作协议,六省八市将共同成立三国文化旅游营销联盟。其合作的基点直指入境旅游中的日、韩市场。
此前,四川、云南和西藏三省区也已达成了共同开发香格里拉旅游区的协议,将在未来10年内投资500-800亿元,将川、滇、藏交界处的9个地州建设成为“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
若干个旅游区域合作并非毫无关联,在空中门户开通的背景和旅游资源深度整合的趋势下,成都旅游业在国际市场中赢得了更大的舞台。
通过成都,风光旖旎的神奇九寨、浓郁民族风情的香格里拉、雄秀天下的圣地峨眉山、惊世出土的三星堆青铜、金沙太阳神鸟以及世界屋脊西藏,都将进入旅游者的视野。置身于西部旅游的版图中,作为西部唯一的“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成都成为一扇通往西部神秘之旅的门户。
成都:成长中的“旅游目的地”
6月25日,当从各地来到的游客从走出成都双流机场时,高达12米的金色“奖杯”———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标识雕塑成为他们对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也昭示着成都不再仅仅只是旅客南来北往的“中转站”。半年之前,“中国最佳旅游城市”花落成都,为成都又增添一张新名片,也给成都的旅游发展注入一剂“强心针”。
日前,从成都市旅游局传出消息,由1300名台湾游客组成的十二架包机旅游单团,将于本月底抵达成都,这将是成都旅游史上最大的台湾包机旅游单团。据统计,今年1至4月份,台湾来川旅游人次已达10.75万人次,同比增长23.6%。从今年2月捧回“中国最佳旅游城市”,这一“金字招牌”对成都乃至四川旅游的刺激和带动作用已经显现出来。
最佳旅游城市带给成都的不仅仅是游客数量的增长。旅游环境的改善、旅游业发展的国际视野以及旅游业发展定位的反思……更是“最佳旅游城市”带给这座城市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今年2月,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弗朗加利在“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的授牌仪式上表示,此次评选的成功不仅有益于树立中国旅游业的标杆,而且成都、大连和杭州三个城市将永载中国旅游业发展史册,希望“最佳”能成为世界旅游目的地国际标准的参照基准。
不论是作为整合省内旅游资源、促进四川旅游发展的“发动机”,还是面向世界的西部旅游门户,成都都摆在了旅游集散地的位置。然而,随着对成都本土旅游资源的进一步挖掘和“中国最佳旅游城市”落户蓉城,成都作为旅游目的地已不再是一个需要回避的问题。
随着我国取代意大利上升为世界第四热门的旅游目的地,我省向亚洲重要旅游目的地迈进的步伐,“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基调不只是成都单方面的一厢情愿,也成为发展现代服务业、带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要求。
在政策制定者的蓝图中,将成都打造成为“旅游目的地”已经有了清晰的脉络。随着“大成都”旅游区的建立,构建“中心商业游憩区、环城休闲度假旅游圈、一日游精品观光旅游圈”的发展格局已然形成,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会展商务、康体娱乐等旅游成为发展的重点。而大成都旅游区的发展也被定位为“旅游主题形象鲜明、产品特色突出、旅游设施完备、服务质量优良、入境旅游快速增长的旅游目的地”。
5月24日,由成都文化旅游发展集团、峨眉山管理委员会、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签订的旅游目的地营销联盟正式启动。作为国内首家旅游目的地联盟,“成都-峨眉山-九寨沟旅游目的地营销联盟”的成立将节约旅游宣传成本,缩短游客旅游滞留时间,提高游客旅游效率,节省游客游览成都、九寨、峨眉三地的旅游费用。联盟将把日本和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作为第一客源市场,并积极探索开拓印度等新兴旅游市场。这也是成都旅游业实践对“旅游目的地”发展取向的最新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