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之前我把自己初次旅行的目的地定在云南,伴随着明年复明年,始终没有成行。所以到了现在,已从稻城回来了几天,我还仍然沉浸在恍若隔世的感觉里。九天里我们六个人一起在遥远的地方体验着不同于钢筋水泥森林的生活,有风景一起看,有苦一起尝,有疲惫一起背,有游戏一起疯。请跟我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一队六个人。我,JJ,喵喵,小骞,包包和Matt,队名叫“飞马团”,因为其中一半姓马,四人属马,实在贴切。
前期工作很琐碎,但极其重要,不一一细说了。时间推到10月3日... ...
10月3日
9点起飞。生平第一次坐飞机,我没有象想象中那么的紧张,大家体贴我,特地让我坐在靠窗的位置,看着云层和太阳光交织着,心情平静很多。2小时50分后我们在成都双流机场着陆了。到酒店后先和旅行社签订协议,付完余款,所有细节商量完毕后,我们出发到了武侯祠。由于在国庆期间四处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特别是到了锦里。锦里是在武候祠旁的一条仿古风的小路,很象上海的城隍庙,不过大家现在这类街看多了,并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到是看到来往的人手里拿着的各色小吃对我们的诱惑力不小。来之前早就闻名成都的小吃又多又美味,现下我们个个肚子饿咕咕,马上决定在锦里解决我们来成都的第一顿。随性挑了家看上去不错的饭馆,点了口水鸡、夫妻肺片、红油凉粉、钟水饺、龙抄手、风味牛肉、担担面零零碎碎的八样小吃。接下来几分钟,饭桌上又添了啤酒和雪碧。呵呵,辣归辣,当然对美味的向往还是不能停止的,特别是喵喵和小骞两人,消失一会后又会满载而归。说老实话,成都的第一顿是看饱而不是吃饱的。
由于大家一致认为武候祠的门票不值那么贵,我们就匆匆在门口逗留一会后取道宽窄巷子了。兵分两路到达窄巷子,很安静的下午由于我们几个不速之客引起了一只小狗的注意。于是在旧宅前你可以见到人狗“和平”相吠的情景,不过可爱的包包开心了没多久,因为狗主人回来打开了门。大家“哄”得一声四处逃窜,一回头才见到刚才凶巴巴的狗仔是被栅在门边的。斜阳下喵喵、小骞和Matt比谁的手白,也给我们添了不少笑语。环视四周正处新旧交换时期,随处可见旧到不行的老房子在翻新,也正是因为新旧交替的关系,我们既还看的到倍受推崇的原汁原味,又可预见将来的风貌,现在想来这样的情景也许就预示着我们这次是幸运之旅。
宽窄巷子其实是平行的,所以从窄巷子出来后拐个弯我们就到了宽巷子。由于路面大修使得宽巷子变得名不其实,狭小的路面让我们不得不贴着老房子走,但我喜欢这样,让我这个异乡客有个理由可以近距离看到老房子里一草一木。有幸到了龙堂,一个有名的不接待西装革履Hostel,据说他在驴友中极有名。走进门内,豁然开朗,庭院内三三两两坐着几个各国老外,一只大黄耳朵的狗慵懒地躺在地上(原谅我对狗的认识一直停留在小黑狗,大黄狗之类的),弄堂里贴着驴友们召集人马出游的贴子。很向往这种和陌生人相约相逢相识的方式,可惜我知道我永远没勇气这么做。继续走着,那天下午的记忆里有淡淡的尘土味和暖暖的阳光,一直到旅游归来能称得上是悠闲的时光的,只属于那个在破破旧旧却又散发着独特味道的宽窄巷子。
再次回到武候祠是因为我们几个女生对藏饰的占有欲,武候祠对面是有名买藏饰的一条街。可惜藏味不浓,价格不朴实,我们空手而归。特别有家小店,老板说耳环是40元,伙计却欺负我们听不懂成都话平白抬价,也许他不知道不管在哪,人对价格和骂人的话都是特别敏感的。于是我和JJ问他不是40元吗?没想到他说我就卖60元,你可以不要勉强,我没让你买呀。郁闷!!!当然掉头就走。旅游时买东西其实根本不在东西而在意义,而他这样一搅和,好心情当然没了,上海我不买,跑大老远被你斩,所以我百分之二百五的肯定那伙计是个不合格的不了解消费心理的笨蛋。
气归气,饭还是要吃的,定在有名的龙抄手总店。可惜到时人满为患,我们只能在路人的指点下去觅食。正好看到锅魁,各种口味,人手一个的吃起来,味道有点象饼夹肉末什么的,我吃的是拌杠豆,肚子饿的关系,我们一行人在街上一会就灭了差不多了。最后我们到了类似大食代的地方吃火锅,发现成都人吃火锅的时候都不用调羹的,沾料只有一种“蒜泥麻油”,不过晚餐味道一般,添饱为主。饭后两个男生抱着两箱水回宾馆,当作饭后运动。也让我深刻体会到出远门时,能出力气的都是帅哥。
第一天结束,对第二天既期盼又担心......
10月3日
一早在宾馆等我们订好的三菱瑞丰商务车,已近十点,还无音讯,幸好各位队友安静等待,而我则火速和旅行社联系。说到此次的四川省中国青年旅行社,可以说,如果不是这家旅行社的种种扫兴之举,肯定旅途会少很多挫折。这是后话,游记结束后,我会一一列举,告诉各位我们的经验之谈以及面对对方的不负责我们飞马团所做的灵活应变。
终于我们的车到达,我们匆匆放好行李,准备出发。驾车的师傅姓肖,极其内敛,不过很有经验且驾车技术好。这之后七天过的如何,极大因素取决于他,所以上车没多久后包包就问要不要送包烟给师傅。车一路驶过成雅高速公路,约莫两时候后到达雅安解决中饭。这里对喵喵来说是值得纪念的一个地方,因为这是她平生第一顿吃得眼泪水嗒嗒滴的午饭,只因为太辣的缘故。大家一边安慰她,一边保证此后几天菜一定不要辣。而我作为这次行程的菜鸟会计来说,对130一斤,但长得象昂刺鱼的高原无鳞鱼念念不忘。
继续行进,下午我们经过二郎山隧道。听说以前没有的时候,翻一座山要一天的时间,而我们只花了几分钟就轻轻松松地过了一座山。一出隧道口,眼前一亮,不知是不是心理因素作祟,觉得隧道两头的风景各不相同。感觉天就在眼前,云一层压着一层,只有在云层错开的一角才看到天的本色。在路口转弯时雪山一下子出现在了面前,和想象的一样,看不清真面目,始终躲在云层后面。
由于出车比较晚,我们没有时间去木格措,这让我们觉得有点遗憾。幸好过不了多久就可以看看闻名的泸定桥。不能称上是真正的铁索桥,因为脚下的铁索间隔已经铺上了厚厚的木板,当然桥两旁依旧是碗口粗的铁索。脚上厚重的登山鞋给我信心,望了眼脚下喘急的江水,昂首阔步地开始过桥。但是看到喵喵可怜地扒着桥旁的铁索抖抖索索地往前移,不禁好笑,平常的灵巧劲此时消殆已尽。一来一回后其实自己心里明白,过桥时还是有点紧张的,只是不想再自己吓自己了。
傍晚时分终于到达康定。格萨尔酒店的英俊行李员穿着藏族服饰,态度友好且专业。旅途中对友对这家酒店的评价是最高了。经当地老乡指点我们到了康巴餐馆,小是小了点,但一看吃饭的既有当地人也有来旅游的,就觉得找对了地方。服务员小姑娘长得也挺漂亮,我们推荐给包包让他考虑下下。上菜不快,但一上来就赞声不绝,极有特色且美味,关键还便宜。饭后我们四处闲逛开始搜购纪念品,小雨刚停,街上人也少,空气感觉特别的清新。我们就慢慢地走,很惊奇地看到眼熟的品牌,什么美特斯邦威,佐丹奴这里都看的到。我们慢慢地在一溜店里淘,明显两个男生不大感兴趣,一脸不得劲的表情。不过到旅途后期,每到景点结束后他们会自动问我们要要买东西。总体觉得其实东西价格都差不多,尽量在一家店买东西,价格比较好商量。尽兴而回。
10月5日
晨色中我们告别康定,再看一眼《康定情歌》里跑马山。听包包说他把歌词翻译给了Matt后,Matt说一点都不romantic,看来老外对我们中国式含蓄的感情不大能领会,但等我们再次复习后发现自己也不大能明白这唱的是怎么回事。
这天就是绕着山跑,从折多山到高尔寺上,从剪子湾山到卡子拉山,一座比一座高。我们担心的高原反应并没出现,但气温明显下降。半路上停下上洗手间时,意外发现特别干净漂亮,还心想现在连这里条件也这么好了,才出门已经有人等着收钱了,那可是一元一人啊。贵是贵了点,但想想漫长辛苦的旅途中偶尔的惊喜带来的舒适,一元还是值的。更何况,我们用的可是从山上引下来的天然活水,凉凉的,但皮肤很滑。
黄昏时我们到了海子山,光长石头不长树木的怪山,听司机说这里有熊和狼出没。一天的颠簸加上已经立足于高原,一下车拍照就觉得脚轻轻的,感觉说话需要连肚子一起用气才能发出声来。景色有种宁静美,使心情得到平复,但一上车就觉得头开始疼了。看看其他人面无异色,于是只能坚持坚持,坚持到了稻城我们住的喜波热藏居后,一进房门就冲进洗手间呕吐起来。此时完全没有到达真正目的地时的兴奋,因为高原反应终于来了。每个人脸色都焉焉的,都说头疼没胃口。倒是喵喵和JJ问食堂要了白饭,说出来旅游那怕吃不下也要吃,拌着咖哩和肉松吃了大半。大家垂头垂脑地聚在喵和小骞的房间里商量晚饭和明天的行程,决定了根据我们的身体状况明天上午继续留在稻城调整,顺便好好看看。晚饭嘛,虽然大家没胃口,但我们带了充足的食物,总要吃点。奇怪地是一个苹果下去后,我精神居然好了,头也不疼,精神也回来了。到后来我发现我的反应比其他人来的要早,但最快就消失了。JJ她们到晚上,甚至接后两天,高原反应迟迟不离。JJ开始有点出鼻血和头疼,喵喵和小骞的心扑通扑通穷跳,而包包由于有点感冒,人有点木知木觉,Matt身体素质比我们要好,但也有点头疼。
大家调整好决定不要浪费时间,根据包包的提议去看星星。在院子里碰上了这里的老板,我们开始问东问西。托Matt的福,老板邀请我们上他们住的楼去看看,主要以藏式为主,但也有不少现代化的摆设,在门口我就看到了电脑。老板好客地请我们喝酥油茶,虽然早听说这味道怪怪的,但看在跑大老远的份上,我决定再怎么样也要尝尝。唔,闻上去有点奶油味,入口温热,先是有点点咸,咽下去后感觉到有股悠长的奶香味蔓延在唇齿间。于是向老板大大地赞扬了一番,顺便问问这里的风土人情。其实和书上网上看的差不多,但由真人来说活灵活现多了,他乐意说,我们更乐意听。经过老板的同意,我们还在他家里大肆拍了一通。
走出院落后,沿着街道跺着步。抬头看天空,黑蓝色的大布上星星点点,看得越久,就发现亮晶晶的星星越多。这样的看星星是我以前从来也没有过的经验。可惜大家对星座不熟,没法找到更多的乐趣,只能就北斗七星是那几颗无结论的争一番。
夜深了,大家终于回去歇着了,已经忘记我们是刚到真正的高原第一天,仿佛我们已经熟悉这里很久了。
注:回来快一个月了,才慢慢调整过来。我本来以为我都已经忘记10月里的9天所发生的事了,但越往下写,记忆回来的就越多,最后就变成了这份流水帐。不管各位看官的想法了,就当是我写给自己看的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