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9-30 大同->悬空寺->恒山->应县木塔 宿五台山
早上6点起床,6:30去大同火车站吃饭,7点到宾馆门口集合,两台车一起兵发悬空寺(9-30至10-3是异常艰难的3天,每天都要在6点之前起床,对身体是极其严重的考验,这也是我回来得山西综合症的原因所在,感冒发烧流涕咳嗽)突然发觉“雨诺飞飞”坐的裴师傅的车上还多了两个外国人(后来得知一个日本人,一个法国人,在搞跨国恋)其实今天必须早起,一来现在属于国庆长假中,要与导游团抢时间(请务必在出行前了解一下导游团爱去什么地方,是上午去还是下午去,如果你对他们的动向一无所知,最简单的方法是中午去那个最精彩的地方,不过也得事先了解那个最精彩的地方能不能供导游团吃饭)开了一个多小时,车于路边停下了,发生了携程网攻略上的那一幕。说什么可以去千年窑洞的,Msn suiyunzhuiyue66@hotmail.com猜他们暗地里的意思就是叫咱给那孤寡老人献爱心什么的!没看见裴师傅的车牌上挂着“爱心车队”吗?后来黎孟波说:咱刚去过延安,千年窑洞没必要去了,才作罢,车子继续上路。
早上9点多,到达悬空寺景区。门口竖着一块很高的碑“悬空寺胜境”指引着方向。门票61元,学生票31元(1元为保险,请务必在早上9-11点赶到悬空寺,因为此时悬空寺才能沐浴到阳光的温暖,尽显她的婀娜,其余时间悬空寺黑黑的,不利于拍摄,这也是当时的能工巧匠为保护悬空寺想出的奇招之一。况且悬空寺每天只能上去3000个游客,去晚了的话,只能下面瞅瞅,那不失为一种遗憾吧)悬空寺不大也不高,三层小阁楼似的屹立于万丈悬崖之上的,只是建造工艺极其独特与复杂,经历大小地震无数次却依旧傲立,不得不让人折服。
排了半小时的队,就能亲临悬空寺了(喇叭里一直催促大家赶快往前走,像赶猪一样,还有小兵值勤放哨的)电视里曾经看到过悬空寺裸露在外的柱子是可以摇动的,特意试了一下,还真是晃的厉害啊!(在悬空寺一楼)其实走在上面很平稳的,没必要心慌慌,不是买了1元的保险了吗!悬空寺分为三层结构,走一遍,慢慢体会古人的勤劳与智慧,乐在其中啊!悬空寺其实是一个“道儒佛”三教合一的寺院,主殿中供奉着“老子,孔子,释迦牟尼”,显示着不同的文化底蕴。QQ:156761530觉得在寺中走一遭,能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能陶醉于古人的伟大智慧中,更能见证一段神奇,还能看见悬空寺下如长蛇阵般排队的人群(记得要早去哟!)
下面是一些对浑源县悬空寺的简要介绍:
悬空寺又名玄空寺,是国内现存的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它修建在悬崖峭壁间,始建于北魏后期,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悬空寺面对恒山、背倚翠屏、上载危岩、下临深谷、楼阁悬空、结构巧奇。悬空寺共有殿阁四十间,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相连,曲折出奇,虚实相生。寺内有铜、铁、石、泥佛像八十多尊,寺下岩石上“壮观”二字,是唐代诗仙李白的墨宝。古代工匠根据道家“不闻鸡鸣犬吠之声”的要求建设了悬空寺。悬空寺距地面高约50米,悬空寺发展了我国的建筑传统和建筑风格,其建筑特色可以概括为“奇、悬、巧”三个字。值得称“奇”的是,建寺设计与选址,悬空寺处于深山峡谷的一个小盆地内全身悬挂于石崖中间,石崖顶峰突出部分好像一把伞,使古寺免受雨水冲刷。山下的洪水泛滥时,也免于被淹。四周的大山也减少了阳光的照射时间。优越的地理位置是悬空寺能完好保存的重要原因之一。全寺共有殿阁40间,表面看上去支撑它们的是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其实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据说在悬空寺建成时,这些木桩其实是没有的,只是人们看见悬空寺似乎没有任何支撑,害怕走上去寺会掉下来,为了让人们放心,所以在寺底下安置了些木柱,所以有人用“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来形容悬空寺。而真正的重心撑在坚硬岩石里,岩石凿成了形似直角梯形的样子,然后插入飞梁,使其与直角梯形锐角部分充分接近,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再说,悬空寺飞梁所用的木料是当地的特产铁杉木加工成为的,据说用桐油浸过,所以不怕白蚁咬,也有防腐的作用,所以悬空寺千年不倒也并非奇迹,乃是人们的智慧的结晶。悬空寺的“巧”体现在建寺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峭壁的自然状态布置和建造寺庙各部分建筑,将一般寺庙平面建筑的布局、形制等建造在立体的空间中,山门、钟鼓楼、大殿、配殿等都有,设计非常精巧。寺内有佛像八十多尊。
出得悬空寺,下一个目标是五岳名山——恒山。车开过恒山隧道5分钟,左拐,得付买路钱门票(即买路钱20元,还得交出租车进山费10元),恒山门票30元(比较合理,学生票15元),光秃秃的一座山,山上也就是一些道观什么的,如果你有五岳情节就上去看看吧,否则还是赶路吧。山壁上“恒宗”两个字很有气势,其实这是恒山的曾用名。去了姑嫂崖、飞石遗踪、会仙府、贞元殿等景点,印象不深,也没什么旅游团。不过这里以前可是秦始皇,李世民来祭过天的。索道单程36元,往返50多元。那破索道还自称“三晋第一索”,使用了所谓的“索道王国”瑞士的最新技术,佩服佩服(竟然坐到一半没电了,悬在半空中,真破。后来发觉五台山的黛螺顶索道,也自称为“三晋第一索”,佩服山西旅游景点的想象力,第一原来不是唯一的)山下停车场的凉粉不错,记得要买花生米,同志们都觉得不错。两个老外玩的蛮high的,我们在山下停车场等了他们20分钟才出发去应县。
恒山简介:
恒山风景区是国务院1982年公布的全国第一批44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据1984年规划,全景区为4个等级的保护区和1个自然保护区。一、二级保护区面积为62.10平方公里,以双峰并峙的天峰岭和翠屏峰为中心,包括天峰岭景区、翠屏峰景区、千佛岭景区、温泉景区和浑源城景点群;龙山一带为自然保护区。恒山主峰分东西两峰,东为大峰岭西为翠屏峰,两峰对峙,风格独具,断崖绿带、层次分明。金龙峡,居于天峰岭、翠屏峰之间,峡谷幽深,峭壁侧立,石夹青天,最窄处不过三丈。这里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北魏时,道武帝发兵数万人,在此劈山凿道据守,作为进退中原的门户。宋代,杨业父子在此以险为凭,抵抗外族的人侵。恒山景观中,果老岭、姑嫂岩,飞石窟、还原洞、虎风日、大宇湾等处,充满了神奇色彩,还伴有优美的神话传说。悬根松、紫芝峪、苦甜井更是自然景观中的奇景。苦甜井位于恒山半腰,双井并列,相隔1米,水质迥然不同。一井水如甘露,甜美清凉、水井深数尺,取之不尽,可供万人饮用,唐玄宗李隆基赐匾“龙泉观”。另一井水苦涩难饮,成为鲜明对照。现苦井已封。恒山松,为恒山一景。“四大夫松”,古松根部悬于石外,紧抓岩石,傲然挺立,姿态雄健。在虎风门观松,或立于丹崖上,或倒挂于绝壁问,如伞如翼如亭如龙如桥,千姿百态,仪态万方。恒山云,变幻无穷。出云洞在后土夫人庙的不远处山腰,晴日郎郎,洞口寂静,阴雨来临,洞口便游出缕缕白云,引人遐思。
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恒山脚下的悬空寺、应县佛宫寺的释迦木塔、浑源城内的圆觉寺砖塔、永安寺等,在中国古建筑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在辽金时代,恒山是当时的文化之邦。书院学舍、摩崖题刻、楹联碑碣很多。再加恒山山高风大,气候变化剧烈,故建筑多依悬崖峭壁而建,或开凿石岩而成,形成了独有的奇险特色。西汉初年,恒山就建有寺庙,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飞石窟内的主庙,始建于北魏,唐、金、元三代重修。明清时,恒山建筑林立,祠宇楼台耸峙巍峨,有“三寺四祠九亭阁七宫八洞十二庙”之称。恒山,作为道教活动的场所由来已久.传说中八洞神仙之一的张果老就是在恒山隐居潜修的。恒山庙.北岳庙为主庙,还有寝宫、后士夫人庙、紫微宫。官亭、白虎观、龙王庙、灵官府、关帝庙、文昌庙、奶奶庙、纯阳宫、碧霞宫等庙宇建筑,悬空寺为恒山第一奇观。
北岳庙,建于明代弘治年间(公元1501~1502年),是恒山庙中最为宏伟的一座。它位于恒山主峰大峰岭南面的石壁之下,门前有103级石阶通往前下方到达山门、北岳庙门有“贞元之殿”四个大字。门侧有长联,上联为:“恒岳万古障中原惟我圣朝归马牧羊教化己隆三百载”;下联是“文昌六星联北斗是真人才雕龙绣虎光芒雄射九重天”。北岳庙内,有北岳大帝塑像。北岳庙前廊下,有清代御祭恒山文碑20余通,这些碑文,作为历史佐证,是研究恒山的宝贵资料。
应县木塔距离恒山有1个多小时车程,我一上车就睡着了,也不知道怎么了,估计累了。总之后来堵在恒山隧道里了,司机左突右闪的,杀出一条血路,让运煤车和旅游大巴趴在隧道和公路上干瞪眼,那时候将近2点,大巴上的游客等不及了,直接冲下来徒步去悬空寺,哭啊!想起咱当年就是这样被黄山玉屏旅行社这样赶在黄山的山路上的,那时候还下着大雨啊!同情一下节假日跟团的游客,迷迷糊糊就睡着了(本来出行前的计划是从五台山,应县,悬空寺,恒山,最后到大同的。现在回头想想不太合理,因为五台山到大同要走很长一条盘山公路,就是那种上面青天白云,下面是万丈深渊的那种路。只有在早上和晚上通过才是上策,否则在节假日中,这条狭窄的盘山公路会遍布旅游大巴,私家车和运煤车的,严重影响速度和出游心情。后来我咨询了太原的一名出租车司机,为何不拉条高速公路连通大同和五台山,得到的回答是:那边山峦起伏,造价高,而且一年之中就固定几天会形成密集人群,费时费力,政府没有建造高速的计划!关键吗,不堵才是硬道理)
车到应县,裴哥说:晚上得回大同,不送“雨诺飞飞”他们和两个外国人了,又找了个司机负责后面的路段。
应县木塔很大,是世界三大奇塔之一(还有两个,一个叫埃菲尔铁塔,一个叫比萨斜塔)由于商业街的开发,房子也很密集,因此不是在小县城的所有角度都能看到木塔的。木塔又名释迦塔,有950多年的历史,建造过程中未使用到钉子,完全用楔子等古代工艺建造,历经风吹雨淋、地震等多种自然灾害的侵袭,而屹立不倒,实属奇迹。比起杭州的六和塔还要大,还要有气势(也有可能我看的塔比较少吧,才有这种感觉)门票61元,学生票31元(1元为保险)应县木塔只开放2层,不过依然印象深刻,沉浸于其中,再次引发对祖先的无比思念,对他们高超记忆的由衷钦佩。虽然网上的朋友说,不值得花60多元上去一次,我是抱着能买学生票就上去,不让买就下面看看的心理去的。结果买学生票很顺利,也让我有机会亲近一下这雄伟而又古朴的佛塔,它那样巍巍屹立于县城之中,安详地看着时代的转换,记录着中华民族伟大的变迁。
进入塔内,有很多导游,可以蹭听,导游介绍了一些木塔的历史和一些人文知识,和网上看到的差不多。走上塔阶,同去的“大熊猫”对门口的垃圾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奇特的垃圾桶,还强行卡了一张。由于木塔略微倾斜了,所以不允许导游进入木塔内,因为导游的讲话会引来很多游客,引起重心的偏移,所以导游的讲解在木塔的一楼就噶然而止了。塔内是禁止拍照的,一楼好像是供着个很大的释迦牟尼,用玻璃围起来的,光线很暗,也看不真切。就觉得很稳重的样子,从旁边的楼梯徐徐走上二楼,楼梯不时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发觉有的楼梯已经断裂了,我猜“十一黄金周”的人太多了,踩断了都没人及时修理。楼梯很高也很长,一层楼相当于现在的两层,走到第二层,发觉人不多(后来才知道,我们很幸运,因为木塔和恒山悬空寺是一样的,上楼的人多了,就会限制人流,在一楼排长队的)二楼供奉着观音大士,雕塑都已经很旧了,也围着很大一圈围栏,而且有的地方还不能走,得从塔的外沿绕行。站在塔上,远处眺望,心旷神怡。因为小县城没什么高大的房子(据说山西挖煤把地质都挖空了,地基变的不怎么坚固,也造不了什么高大的房子)所以望出去能看到很远,发觉木塔背后在大兴土木,估计又在造大庙什么的了。一边是应县的老城,房子很矮,灰灰的;与老城相接的新造的楼房,虽然比起大城市的楼宇有很大差距,但是与老城的房子比起来还是略显气派的。围着塔兜了一圈,东瞅瞅,西逛逛,总得把门票赚回来吧。过了大约20多分钟,恋恋不舍的走下楼来,又在远处凭眺了木塔很久,才走到了正对木塔的那条很有金辽特色大街上(具体什么名字,我不知道)补充了一下装备,因为五台山上的东西不便宜,最神奇的就是在那里买到了正宗的康师傅饼干,旺旺雪饼之类的东西。要知道我可是在很多城市看到了假冒的大白兔、绿箭、奥利奥之类的东西了,多的都不胜枚举了。在小店吃了碗小馄饨,才2元钱,东西很少,早知道就给老板5元钱,给我吃饱点,失误一记。司机打来电话不住的催促上路,因为是要走山路,晚上安全第一,是应该早点启程。18点出发,猛K五台山而去。
应县木塔简介: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应县城内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我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也是唯一一座木结构楼阁式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木塔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属于“前塔后殿”的布局。塔建造在四米高的台基上,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暗层,实为九层。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24根柱子,内有八根,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有人计算,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3000立方,约2600多吨重,整体比例适当,建筑宏伟,艺术精巧,外形稳重庄严。该塔身底层南北各开一门,二层以上周设平座栏杆,每层装有木质楼梯,游人逐级攀登,可达顶端。二至五层每层有四门,均设木隔扇,光线充足,出门凭栏远眺,恒岳如屏,桑干似带,尽收眼底,心旷神怡。塔内各层均塑佛像。一层为释迦牟尼,高11米,面目端庄,神态怡然,顶部有精美华丽的藻井,内槽墙壁上画有六幅如来佛像,门洞两侧壁上也绘有金刚、天王、弟子等,壁画色泽鲜艳,人物栩栩如生。二层坛座方形,上塑一佛二菩萨和二胁侍。三层坛座八角形,上塑四方佛。四层塑佛和阿难、迦叶、文殊、普贤像。五层塑毗卢舍那如来佛和人大菩萨。各佛像雕塑精细,各具情态,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塔顶作八角攒尖式,上立铁刹,制作精美,与塔协调,更使木塔宏伟壮观。塔每层檐下装有风铃,微风吹动,叮咚作响,十分悦耳。木塔自建成后,历代名人挂匾题联,寓意深刻,笔力遒劲,为木塔增色不少。其中: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率军北伐,驻宿应州,登城玩赏时亲题“峻极神功”;明武宗朱厚照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督大军在阳和(山西阳高县)、应州一带击败入侵的鞑靼小王子,登木塔宴请有功将官时,题“天下奇观”。塔内现存明、清及民国匾、联54块。对联也有上乘之作,如“拔地擎天四面云山拱一柱,乘风步月万家烟火接云霄”;“点检透云霞西望雁门丹岫小,玲珑侵碧汉南瞻龙首翠峰低”。(黎孟波)此外,与木塔齐名的是塔内发现了一批极为珍贵的辽代文物,尤其是辽刻彩印,填补了我国印刷史上的空白。文物中以经卷为数较多,有手抄本,有辽代木版印刷本,有的经卷长达30多米,实属国内罕见,为研究我国辽代政治、经济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应县佛宫寺释迦木塔,历950多年的风雨侵蚀、地震战火,至今仍保存完好,除其塔基牢固,结构谨严外,历代不断维修也是重要原因,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系统的修缮和管理。1953成立了文物保管所,1974年至1981年,国家拨大量专款,调拨优质木材对木塔进行全面抢修,使这座当今世界上保护最完整、结构最奇巧,外形最壮观的古代高层木塔建筑焕然一新,巍然屹立。并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建筑技术,吸引着国内外游客。
汽车飞驰,山路弯弯,路上孤零零的两辆捷达出租车,首尾相接,向五台山驶去。偶尔零星的运煤大卡从对面驶来,大大的聚光灯,让人睁不开眼镜,八个轮子一路碾来,激起一阵尘土,紧闭窗户成了不二的选择。先得从应县下山到五台山市(即砂河镇,这也是五台山火车站的所在地,该镇距离五台山主景区——台怀镇至少有30分钟的路程)然后再一路上山,晚上9点左右抵达台怀镇。前头那段下山的路还是比较恐怖的,路也不好走,有点不安,后面习惯了,惶惶的心绪也得以平复(奉劝大家以后不要贪玩,早点上路,早点到达五台山,方是上策。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同时也要感谢一下司机李师傅出色的驾驶技艺,至少我坐前排,看前面的路都不太真切,何况我们的身边就是万丈悬崖呢!)五台山的山路还可以,不颠簸,车刚开到一半,就要收费买票168元,售票亭里的人还得意洋洋的说到:今天抓了一个冒用学生证的,司机和游客都被扣下了。吃饱了撑的,这景区属于你们那家government的吗?既然是假的,就让买全票就是了,凭哪点扣起来,这山又不是台怀某某官员的,也不是属于某某公司的,本来青山绿水就是属于全中国人民的,就是因为有了蛀虫和地方保护主义,才有了垃圾滋生的土壤。
还好,我的学生证OK,84元搞定。一共要通过两道关卡,接受两次盘问与巡查,才能顺利到达台怀镇中心。不像话的五台山门票,巴不得它们象黄果树瀑布一样,申报世界遗产失败,否则成功以后第一件事情———涨门票,估计这是全天下景区管理者的最爱(五台山的门票是买了大门票,里面的寺庙什么都要小门票;普陀山也是大门票,加内部寺院小门票的模式,不过第三大寺庙慧济寺,千步沙,小西天景区是不要门票的,再说普陀山能看大海,感受海的温馨,所以普陀山的大门票至少能看到点东西。而五台山的大门票除了能在台怀镇傻转,看着那任何地方都能看到的青山,没有河流的小溪,就什么都没有了。庐山,黄山也有大门票,进入景区以后所有景点都已经包括,无需另付费。得出结论——五台山旅游管理局,五台山当地的那些什么什么,想钱想疯了)
下车和司机结账,一群私人旅店的老板娘如狼似虎的扑了上来,看情形五台山没住满啊,心中有了讨价还价的砝码了。晚上9点的五台山,又冷又黑,台怀镇非常小,可以说就只有2条路。分别位于桥的两侧,呈平行状,一侧是黛螺顶和停车场,另一侧则是庙宇集中的场所。那些人带着咱八大山人进入他们所谓的宾馆(其实就是一些人把家里改造的像旅馆,有没有营业执照还是未知数,尽把咱带到那些黑灯瞎火的小弄堂,至少是“很黑很黑的店”,卫生状况也不大会好,热水也没保障,令人想起了大同那一晚没热水的情景)一路东瞅瞅,西瞧瞧的,在找一张床睡觉的过程中才得知:五台山为了申报世界遗产,把景区里所有豪华的酒店全部搬迁到景区2公里以外去了,仅剩下停车场旁边一家钉子户般的、上档次的宾馆还在那里努力赚钱(可惜被一个极富实力的旅行社占了)全镇现在都是当地人开设的小旅馆。最后在停车场附近找到了盛源宾馆(虽然也是私人开设的,但至少看上去像住宿的地方,窗明几净的,左右两边各有饭店一家)500元/两间房,一间四人的,一间六人的(女的睡四人间,男的睡六人间)有热水,有暖气(注:热水和暖气会在大家睡着以后悄悄地关闭,事先可没告诉我们啊!)舟车劳顿,也没吃什么东西,啃了一包方便面,洗好澡,就想睡觉。估计方便面也没怎么消化,又残留在肚中了。日本人给他睡了张大床,谁叫咱“剪刀、石头、布”输给了他呢!反正我也没多想,一会就睡着了。
花费:大同早餐刀削面4.5,悬空寺门票30,恒山进山费22.5,恒山门票18,应县木塔门票31,吃晚饭5,买水饼干15.5,平遥买剪刀2,五台山门票84,住宿费62.5,包车费112.5,共387.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