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心扑在黑竹沟旅游开发上

王朝旅游·作者佚名  2009-06-0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8月的黑竹沟,树木葱茏,鸟语花香,风景迷人。在景区游人接待中心,常可看见一个皮肤黝黑的中年人不停地忙碌着。他就是峨边彝族自治县黑竹沟管委会副主任、县旅游局局长郭运城。多年来,为推动全县旅游事业的发展,他一心扑在黑竹沟的旅游开发上。

从1994年起,郭云城无数次深入到黑竹沟这个神秘景区的腹心地带考察、踏勘旅游线路, 拍摄了2000多张黑竹沟风光照片,为黑竹沟的宣传和开发做了大量工作。2001年7月,他和黑竹沟开发领导小组成员一道,率21人从沟口出发,穿越石门关、三岔河、二号营地,登上了黑竹沟的最高峰特克马鞍山,最后又下至野人谷。在这个无人居住的原始景区,一边开路,一边前进,不知摔了多少跤。晚上睡在潮湿的野外,“享受”蚊叮虫咬,有的地方连吃水都困难,更别说洗脸洗脚了。历时10天,他们对黑竹沟旅游资源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考察。

开发黑竹沟,不仅资金缺、时间紧,而且施工地点气候条件较差。景区适宜施工的时段仅为每年的4月至10月。为加快工程进度,郭运城不分节假日、不分昼夜地开展工作。为确定黑竹沟的第一期开发线路,他带领3名工作人员从清晨6点赶往黑竹沟景区,沿三岔河而下,在乱石杂草丛中跋涉了10多个小时,从沟口步行至依乌大池,实地踏勘顺河线路,直到深夜11点多才完成当天的工作。第二天,他又带领3人从沟口沿河道而下,人工测量顺河线路。通过测量,发现沟口至马家坪电站大约只有8公里,比当时的17.5公里缩短了9公里多,而且该路线非常平缓,沿途景致特别好。若能改道,便是一条捷径,行车仅需10分钟就可到达。

为了使黑竹沟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具有彝族特色,同时也为了节约设计经费,有效利用有限的工程资金,他经常搜集国内外的资料和彝族建筑元素,加班加点反复设计、思索、规划。即使在生病住院期间,也是上午输液,下午到制作公司参与设计。为此,节约了几十万元的设计费。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他深入到黑竹沟施工建设地点,现场督查和指导,细到每个房屋的朝向、屋瓦的色彩、管线的位置等,他都要亲自检验和指导。

通过1年多的努力,现已建成别墅式的黑竹沟彝族风情酒店、景区山门、售票房、排污设施等,整治和修复景区公路34.5公里、新建占地1500平方米的34幢木屋别墅,新建5公里游人步行道,并对游人接待中心进行了改造和装修。目前,景区已初具接待规模,今年“五一”期间已实现部分开放。看到众多游客纷至沓来,郭运城的心中有说不出的欢喜。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