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龙门石窟保护修复工程进入最后实施阶段,将选定龙门石窟的潜溪寺等3个洞窟作为实验洞窟进行保护修复, 之后将实验洞窟的成功经验推广到龙门石窟的整体保护中去。这是9日在洛举行的该工程相关专家会议上透露的消息。
随着岁月流逝,龙门石窟受自然等因素影响,存在着风化、渗水等多种病害。1999年7月,日本领导人访华期间,中、日两国政府就进行中国丝绸之路地域现存的古代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达成了协议,并选定龙门石窟等两处遗产作为丝绸之路地域文化遗产保护对象。
经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日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该项目于2002年1月开始实施。该保护修复工程的总经费为125万美元。核心内容是选定龙门石窟的潜溪寺、路洞、皇甫公窟3个洞窟作为实验洞窟,在取得全面资料的基础上对实验洞窟进行保护修复, 之后将实验洞窟的成功经验推广到龙门石窟的整体保护中去。
项目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主要是基础资料的收集和试验;第二阶段是在第一阶段各种资料和试验的基础上,对选择的三个实验洞窟的典型病害进行综合性治理和修复。
市文物局有关方面负责人介绍,该工程第二阶段自2005年3月实施以来,已完成了龙门石窟环境病害数据资材料库建立、洞窟防渗漏灌浆试验、三个实验洞窟的保护修复基本设计方案和详细设计方案的编写等工作。此次会议主要是邀请项目专家组对详细设计方案进行讨论,进一步完善方案。之后,将正式开始对三个实验洞窟病害进行综合治理和修复。预计整个工程于2008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