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火把、看美女、尝美食,游邛海、逛灯会……
连日来,火把节活动不仅给人们带来不断的欣喜和欢笑,更带来了舒畅和满意。
“你们想得太周到了”
从辽宁省鞍山市带着小孩专程到凉山看火把节的耿铁先生在旅途中一直在“嘀咕”:“这第一次去凉山,人生地不熟的,下车后到哪里去玩啊?”
说来也巧,8月4日,在邛海“青龙寺”景点,“属龙的”耿铁先生被一个横幅吸引了。横幅上写着“《西昌旅游手册》,‘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光碟销售点。”一张小桌上,整齐地摆放着10余种旅游凉山的精美画册和光碟任人选购。
“哈哈,这正是我要的东西啊!”耿先生高兴地挑选了一本凉山日报社在本次火把节前推出的2007年最新版《凉山旅游大全》和一本《西昌旅游手册》。拿起装帧精美的光碟舍不得放下,耿铁对销售人员说:“你们想得太周到了,有了这些旅游书‘导游’,我们就不会跑冤枉路了。”
记者随后了解到,在火把节期间,西昌市委宣传部和西昌市旅游局在邛海周边景点和火把广场增设了10个这样的旅游西昌图书和光碟销售点,极大得方便了外地游客。
“最后一个是美女”
头戴柳条圈,腰缠棕树叶,农家汉子舞龙灯,上下翻飞。
纤手拨琴弦,洞箫飘海湾,女子乐坊奏天籁,余音绕梁。
火把节期间,观海湾的民俗文艺表演每天不仅让游客流连忘返,“原生态”的观海湾农民龙灯队巡游表演更让游客们跃跃欲试。
8月5日,记者在观海湾看到,一些游客看到“龙灯舞得欢”,兴奋地“冲”进场地,双手接过龙灯队员的木杆,随着锣鼓声“重在参与”地舞起来。
一位“美眉”顺手“抢过”“龙尾”抱在怀里不撒手,口里还急着招呼同伴们“赶快照相”。这时,前面的龙头舞起来了,龙身也动起来了,可龙尾还在“美女”手里拽着动弹不得。这“奇趣”的场面让游客观众发出一阵阵笑声。
“今天,那是相当高兴!”这位“美眉”说。
“彝族苏尼,太神奇了!”
“哇!”“啊!”一声声惊叹从观众席上发出。
“哗!”“啪!”一阵阵掌声在火把广场响起。
8月6日晚,在“都拉格,格莎罗”火把激情狂欢夜表演现场,彝族苏尼将烧红的铧口用舌舔,用手抓,用脚踩,竟然毫发无伤。空口吃掉燃烧的火把,用牙衔起烧红的铁链,年过70的老苏尼可以连续数小时击鼓旋转,头不晕,脚不软……凉山彝族民俗表演让游客大开眼界。
“彝族苏尼很了不得啦”。来自广东佛山的游客邝先生连声赞叹。
从北京来凉山旅游的董欣说,“我是第二次来凉山,一年前来的时候就听说彝族苏尼有许多神奇的本事,可惜那次没机会看到。这一次终于亲眼见到了这些让人不可思议的绝技,真是不虚此行啊。
“凉山美景拍不够”
8月7日上午,从上海专程到凉山参加四川摄影家协会组织的彝族风情摄影活动的汤先生“全副武装“出现在第二届凉山民族艺术节开幕演出现场。
佳能5D数码相机,200毫米长焦镜头,配备一把“防雨防晒小伞”的专业三脚架,汤先生“武装到牙齿”的装备,让现场众多的中外摄影爱好者羡慕不已。
“我们一行有10多个人,来自各个不同省市,今天他们上螺髻山去了,我更喜欢拍摄民族文化方面的素材。”健谈的汤先生对记者说。
“凉山彝族风情太迷人了,我来凉山4天时间,已经拍了3000多张照片,感觉还没拍够。你看,我带了足够的存储卡,拍上万张没问题。”现已退休的汤先生以前是搞工程技术的。他说,回去以后要把照片整理一下,“好的照片送出去参加比赛”。
“来凉山很有安全感”
“有困难,找警察啊,你看这满街的警察,有什么困难找他们准没错。”第一次从成都来西昌过火把节的李灵女士有丰富的出门“经验”。
8月6日晚,在火把狂欢夜西昌三岔口南路的大街上,快人快语的李灵和记者侃起了她旅游凉山的感受。
“出门在外,安全第一嘛。来凉山旅游我的感觉是很有安全感,有啥子事情就找警察,西昌的警察特别好找,走几步就看得见一个。我们问路找警察,问车找警察,问宾馆找警察,不怕你笑话,问‘WC’(厕所)还是找警察。就说今天晚上嘛,几万人上街打火把,你只要看见那边停上午消防车就知道,再多的人‘玩火’都没事儿。”
“来凉山,我们很有安全感。明年,我们还要来耍。”李灵说着,与老公、孩子挥舞着火把,和着街头大喇叭响起的音乐声,一路跳起了“达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