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维也纳
当地时间早上8点30分,上车出发的时候,我不禁想到,我们对克拉根福的概念,也就止于这座小镇了。今天的目标是奥地利的首都,世界音乐者的圣地——维也纳。沿途的景色,大抵是树林绿草覆盖着的丘陵,间或有大片的玉米。昨天见到的那条铁路,依然在路边相伴。一列长长的火车上,满载色彩鲜艳的小汽车,和我们并行了一段时间,引起大家不小的兴趣,估计是意大利出口的“菲亚特”。途中休息的时候,我顺便在休息区的超市买了两听500毫升装的啤酒,每听价2.8欧元。中午11点钟左右,汽车进入维也纳,停在一个市场旁边。今天的程序是先吃饭。周教授和我们两家,蒙张导批准后单独行动,其他的人则跟着张导,转入一条小巷去中餐馆。这个市场不大,在几家卖服装、旅游纪念品的小摊旁,有好几家正在营业的餐馆。我们随便找了一家坐下,买了炸鸡套餐,饮料,花费20多欧元。这家餐馆里面吃饭的大都是本地人,套餐的味道很好,量也不小,难得的是体验了一把奥地利小餐馆的风情。午饭后,才正式开始了维也纳的旅游,这时已是中午12点多钟了。去的第一个地方是维也纳郊区的美泉宫。美泉宫是巴伐利亚王国的马克西米里安•约瑟夫公爵(简称马克斯公爵)的女儿伊丽莎白公主,嫁给奥匈帝国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后的夏日居住之地。伊丽莎白公主的昵称为茜茜公主,1988年时,上影厂译制的电影“茜茜公主”风靡中国大陆,茜茜公主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美泉宫遂成了中国人到维也纳的必游之地。美泉宫的前面是个大而空旷的广场,两边各有一组绿草环绕的喷泉雕塑,一条宽宽的石板路,直对宫殿的大门。整个宫殿是一座对称的三层楼建筑,两端有翼,淡黄色的墙面上开有拱形和长方形的窗户,虽然觉得有点平淡无奇,倒也称得上简洁大方。这座宫殿规模宏大,和法国的凡尔赛宫不相上下,有一千多个房间,目前只对外开放了40多个。我们跟着宫里的导游,匆匆在这40多个房间中转了一圈,看了茜茜公主和皇帝的起居,坐卧,吃饭乃至跳舞的场所。遗憾的是,这里不准照相,所以随着游程的进展,尤其是看过凡尔赛宫和卢浮宫后,再回想起美泉宫,除去茜茜公主一张明艳动人的油画像外,似乎就只剩下美丽豪华,金碧辉煌的一点概念了。从宫中出来,依旧骄阳似火,燠热难当。从我们所待的阴凉处,可以看见美泉宫的花园,这个花园也是那种典型的规规矩矩,带有几何风格的欧式花园。不过,据说这个花园相当大,里面不仅有雕塑,喷泉,罗马式的废墟,巴黎式的凯旋门,甚至还有专门的小火车供游人乘坐。只是,我们的集合时间到了,大家唯一的选择,是在铁栏杆外,急急忙忙照了几张相。当地时间下午3点多钟,返回维也纳城区,汽车停在一条比较偏僻的街边,张导告诉大家,现在要去商店购物,并且言明,这是旅行社要求的任务。这个购物点名称叫施华洛世奇水晶专卖店,是个跨国的连锁经营店,其标志是一只透明的天鹅,国内也有它的分支机构。这个店有两层楼,地方不小,尤为难得的是,店内的售货员大部分是华人。一层主要是开放的货架,上面挂满各式各样玻璃或水晶的饰品,只要你在一个地方,稍稍停步注视,马上会有一个华人女孩过来,给你详加介绍。我们随意看了看,并无中意者,于是走上二楼参观。二楼是高档的水晶玻璃工艺制品,标价动辄就是上百欧元,东西虽然不错,但不知价格是否靠谱。和威尼斯那家玻璃店不同的是,这里随便拍照,彰显国际品牌大店的气魄。这场购物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在店家打折又能退税的承诺下,买东西的人真不少,出门的时候,我看见交款处排起了长队,都是我们团的人。等到大巴开上维也纳著名的环城大道时,已经是下午4点半钟了。这条环城大道又名轮街,说起来,我虽然从未到过维也纳,对这条轮街却是神交已久。40多年前,我还在上小学时,家里有几本残旧的“旅行家”杂志,里面有一篇介绍维也纳的文章,就曾提到轮街和街上的音乐家雕像,尤其是轮街上特有的观光马车,马车夫一边驾驭着马车,一边如数家珍地向乘客介绍维也纳的名胜。这段描述让我意在神驰,对维也纳充满憧憬。没想到,40多年后,居然能圆儿时的旧梦,而人,却已是两鬓斑斑了。正在胡思乱想,忽然张导指着窗外,让大家看贝多芬的雕像。仓皇间,举头外顾,只见到了一个模模糊糊的影子。几分钟后,汽车停在一个较为僻静的岔路口,张导对周边的景点做了介绍后,宣布自由活动30分钟。环城大道很宽,车水马龙,非常热闹。路的一边是铁轨,站上停着一列白顶红身的有轨电车。正巧,电车旁过来一辆观光马车,两匹膘肥体壮的白马,拉着一辆黑漆红轮的马车,车上坐着几个包着头巾的阿拉伯女人。不知为什么,这华丽漂亮的马车,和这川流不息的现代化大街,似乎让人感到有点不大协调。顺路走了几步,就到了维也纳的市政厅。这个市政厅不是寻常的政府办公大楼,在一层长长的拱廊上面,有一排雕饰精美的拱窗,屋顶正中,是一座塔尖高耸入云的钟楼,左右各有两座稍低一点的尖塔相伴,这五座玲珑秀美的尖塔,使这个市政厅更显得超凡脱俗,秀美出众。但是,这里却实实在在是现任市长的办公地以及维也纳国家图书收藏馆、国家档案库的所在地。厅中的礼堂也对外开放,维也纳的市民可以在此举行婚礼和舞会。顺着市政厅前面的小路向右看去,相隔不远,还有两座高高的尖塔,在碧蓝的天空中,显得洁白剔透,和这边五座尖塔遥相呼应。那是维也纳著名的感恩教堂。据说,市政厅的主塔不允许超过100米高的感恩教堂尖塔,因此只有97米高,而维也纳的市民在市政厅的钟楼主塔上立了一尊3米多高的铁人,借以抗衡教会的权力。市政厅前面的广场上,是一座临时搭建的看台,这是每年的维也纳之夏文化节时,老百姓免费听音乐会的地方。离看台不远,有一个小小的喷泉,旁边则是个露天咖啡馆,自然,喝咖啡看街景的人不少。再过去一点,是个花木扶疏的街头公园,公园虽小,里面有些枝干虬曲的大树,总有几百年的历史了。穿过花园,就看见了一八七三年,著名建筑师特奥费尔·翰森授命建造的奥地利议会大厦。这是一座古希腊风格的建筑,堪称壮观大气。缓缓盘旋而上的车道,一直通到8根巨大的罗马柱前,大理石柱的上端采用古希腊的科林特式柱头,坡度平缓的三角檐上,雕刻着弗兰茨·一世皇帝向十七个民族颁发宪法的场景。屋顶上,几组雕塑的中间,高高飘扬着一面奥地利的国旗。议会大厦正面,是庄重美观的大理石台阶。台阶右侧,一组高达四米的大理石喷泉雕像,让人入目难忘。雕像正中是金冠执戈的雅典娜女神,四周有几个正在嬉水的小天使。喷泉雕像的前面,还有一座暗褐色的铜雕,内容是勇士正在驯服烈马的场景。看过这两处建筑,我们开始缓缓往回走。这时才发现,张导选择的这个游览地点,真正是轮街的精华所在。这里的每一座建筑,每一幢大厦,都像是一座恢宏美丽的宫殿,都会让人留连难舍,叹为观止。唯一的缺憾是,一路上,没看到一座大音乐家的塑像。30分钟后集合出发,大巴先在维也纳大学中转了一圈。维也纳大学是一所古老的大学,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校中那些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的大楼,也像是一幢幢富丽堂皇的宫殿。和世界上其它的著名大学一样,维也纳大学也没有围墙。在北京,似乎只有清华大学还保持着名校的风范,虽有大门,却不限制汽车和行人自由出入,而北大,人大等学校,对汽车已发展到计时收费。把名牌大学的校园,等同于社会停车场,不知这算不算有辱斯文?汽车停在一条宽宽的河边,张导告诉我们,这就是多瑙河的支流,也称多瑙运河。看着河中那混黄的水浪,我们都有点傻眼。这和大家脑子中,在优美旋律中,静静流淌着的蓝色多瑙河,真是大相径庭。从停车的地点走进去,就到了维也纳老城的步行街。步行街的起点矗立着维也纳的地标——圣斯特凡大教堂。这座哥特式建筑的主塔高138米,号称在世界教堂中排行第二。可惜的是,塔身上密密围着护网,难以一睹真容。前面还有两座稍矮一点的尖塔,后面则是一座文艺复兴式的穹顶。与众不同的是,20多万片青黄两色的圆片,组成美丽的图案,覆在教堂的房顶上。屋顶侧面,每边伸出三个阁楼式的尖顶,保护着下面巨大的拱窗。尖顶和拱窗上面的雕饰,其精巧,繁复和美观,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不知为什么,这座教堂的外墙明暗不均,很有一点烟熏火燎的感觉。我们一家三口,抓紧时间进教堂转了一圈。一如别的古老教堂,这里面也是一座艺术品的殿堂。堂皇的地面,华丽的吊灯,古老的油画,大理石的雕塑,无一不是传世的精品。看过这个教堂,让我们很高兴,总算弥补了一点没进入圣母百花大教堂的遗憾。这条步行街不算窄,石块铺就的地面,显得古朴美观,两边是各式各样的商店,咖啡馆和酒吧。众多的游人,都在街上随意而闲适地逛着,一点没有嘈杂混乱的感觉。步行街走过一半时,听到了动人的音乐声。街心处,几个音乐家正在忘情地演奏。这是一个弦乐三重奏的小组,三个演奏家,两男一女,都很年轻。尤其是其中一个拉小提琴的少女,身穿红色长裙,明眸皓齿,光艳照人,颇为引人注目。不知演奏的曲目是什么,但是声音悠扬悦耳,显见功力不弱。我们家六年级的小家伙,已经考过小提琴的9级,现在见到维也纳街头的提琴演奏家,很有一点他乡遇故知的感觉。遗憾的是,我们是随团而来,时间有限。聆听了几分钟,小家伙郑重其事地在他们打开的琴盒中,放入一个1欧元的硬币,以示对这几位异国音乐家的敬意。步行街的尽头是维也纳国家歌剧院,这座方方正正的罗马式风格的建筑,象是一座淡黄色大理石的宫殿,庄重豪华,典雅高贵。和北京横卧在长安街上的国家歌剧院,那枚巨型“鸟蛋”(和同期的标志性建筑“鸟巢”配套,这样叫似乎比较贴切)相比,外观上并无标新立异之处。但这里却是世界歌剧的中心,号称“维也纳的灵魂”,与意大利米兰斯卡拉歌剧院、英国歌剧院、美国大都会歌剧院并称世界四大歌剧院。据说,剧院的里面也是堂皇富丽,金碧生辉,随处可见的油画,雕塑都是大师们的精心之作。可以说,这里真正称得上世界歌剧艺术的圣殿。看到维也纳的国家歌剧院,让人感到,歌剧院似乎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北京的那枚巨型“鸟蛋”,虽然有着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却让人有点不伦不类的感觉。在歌剧院照了几张相,我们沿原路返回。那个三重奏组合的演出还在继续,其中拉小提琴的红裙少女,拉到忘情之处,竟然离开座椅,站到大提琴身边演奏。婀娜的体态,飞舞的琴弓,愈加显得神采飞扬。我们的小家伙,又往琴盒中放了一个0.5欧元的硬币,并再三嘱咐我用相机拍下来。然后,才恋恋不舍地和我们一起离开。游过步行街后,下一站是去城市公园,瞻拜小约翰·施特劳斯的雕像,这也是今天旅游的最后一个去处。城市公园在多瑙河边,公园的大门在河上一座大桥的桥头。离公园大门不远处,就是小约翰·施特劳斯的镀金铜像。这尊铜像比真人略小一点,音乐家身穿燕尾服,站在一座洁白的大理石拱门前,忘情地拉着小提琴。雕像形态逼真,栩栩如生。站在像前,你似乎能听到行云流水般的琴音,感觉到大理石拱门上体态迷人的裸体女神,似在随着美妙动人的琴音翩翩起舞。这座铜像,前有红花簇拥,后面是绿树环抱,环境极为优美。在维也纳诸多的音乐家雕像中,小约翰·施特劳斯的镀金铜像,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位置上,都堪为首位。使他深受维也纳市民厚爱的,不仅是让他带上华尔兹之王桂冠的400多首华尔兹舞曲,以及那首风靡世界,堪比奥地利国歌的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而且也因为他真正是维也纳的本土音乐家。公园中还有别的音乐大师雕像,而且,莫扎特的雕像就在附近。但是,张导已经在催促集合,大家只好又一次忍痛割爱。当地时间下午7点多钟,结束了维也纳的旅游。归程的路上,经张导提示,我们看到著名的维也纳金色大厅在车窗外一闪而过,这座中国人几乎家喻户晓的音乐殿堂,似乎窝在一个不太起眼的小广场上。我们和全团一道,在中午吃饭的中餐馆用过晚餐后,大巴径直出了城区,沿高速公路向前驶去。按照国旅的行程单,今晚是住在维也纳。但是,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走了将近一个小时,停在紧靠公路边的一家旅馆前。这里四野空旷,人迹稀少,旅馆的条件也较差,卫生间极小,以至洗脸盆只好放在住宿的房间里。第二天早上才知道,这是一家汽车旅馆。事实说明,在我们整个行程住过的宾馆中,维也纳的这家宾馆是最差的。
(照片 16 维也纳市政厅尖塔)
(照片17 维也纳感恩教堂双塔)
(照片 18 维也纳圣斯特凡大教堂)
(照片19 维也纳步行街弦乐三重奏小组)
(照片20 维也纳城市公园中小约翰•施特劳斯的镀金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