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三万六千顷,给太湖流域带来滚滚财富的同时,也因“超负荷”而渐显疲态,初露生态危机。
一定要让“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的景象重回江南大地!
近3个月来,省委书记李源潮、省长梁保华多次与省级机关的有关领导以及相关专家一起,头顶烈日,一条河一条河地现场踏勘,一个断面一个断面地仔细检查,细致地研究太湖治理的办法,认真商讨具体的政策措施。
省领导对太湖流域的高度关注,对太湖百姓的高度负责,更激励着太湖儿女励志创新,锐意进取,不断创新机制,力争让母亲湖早日重现活力。
太湖污染的加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入湖河水的污染和近期污染物排放口的增加。封堵排污口是太湖治理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但入湖企业排污口和生活污水排污口的封堵,因地方保护而一度很难奏效。按照无锡市的统一部署,2007年12月31日前,要全面整治沿湖地区37个排污单位,实现零排放,封堵排污口;2008年12月31日前,要封堵23条主要入湖河道(上溯10公里)沿岸两侧直排水体的排污口;2009年6月30日前,封堵完其余25条主要入湖河道(上溯10公里)沿岸两侧指派水体的排污口。如何让这次对排污口的封堵不受各种“小山头利益”干扰?无锡市创新机制,首创了“交叉检查”与“执法监察”新工作路径。前者,是让入湖河道排污口所涉及的无锡市新区、滨湖区和宜兴市相互换位检查;后者,则是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纪委党风联络员和特邀监察员组成飞行检查组,对重点地区、行业、工作等进行“突袭”式检查。交叉检查与重点监察结束后,结果报市纪委执法监察室。8月11日晚,无锡市相关部门领导告诉记者:首轮交叉检查与执法监察于7月18日至23日进行,效果之好“出乎意料”。
记者在采访中听到:如今太湖治理中,更多的机制创新正在加快步伐:探索建立“河长制”。由市、县(市、区)各级主要领导,担任该市入湖河道中目前污染问题较大的河流的“河长”,承担起限期改变面貌的职责。在宜兴最难治的两条河流,已分别由市委书记和市长挂牌治理;建立企业“环保公开道歉和承诺制度”和环保末位淘汰制度,半年内两次超标排污企业,须向社会公开道歉,作出环保承诺;积极推行排污有偿使用和排污权交易制度,真正让“排污者付费,治污者赚钱”。
8月12日,宜兴市政府常务副市长董平透露:该市正在与国内外大水务公司洽谈,按“BOT+TOT+BT”的模式,引进投资商,建设覆盖全市城乡一体的污水处理系统。宜兴市还从今年开始每年由财政支出2000万作为污染防治基金,另外安排200万奖励基金,对防治污染有功企业和个人进行奖励。宜兴市周铁镇则试行对主动关闭化工厂,开办绿色生态型农业企业的投资者实施资金补偿。
无锡市保护太湖治理环境创新举措的孕育推出,源于“问计于专家,寻策于世界”的开放式视野。太湖水危机出现后,无锡市于6月初,立即延请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土壤所、上海农科院、中国环境科学院、东南大学等国内著名研究机构和高等学府的10位教授、研究员级专家,组成了无锡市太湖保护的专家组。现在这些专家已为无锡市太湖治理中的“水源地应急处理项目”、“蠡湖生态修复”、“十八湾湿地建设”、“农村面源污染控制成套技术”四个项目制定了方案,更对无锡市创新太湖治污思路带来崭新智慧。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所长杨桂山,和无锡太湖治理结下了不解之缘。“5月份以来我来无锡太湖都不止10趟了”。8月12日记者连线杨所长时,他说,所里有二三十位专家常驻无锡,最近两个月里,每三天就在重点水域的14个点进行一次监测,并及时向省政府和无锡市政府报告。他们提出的“控源”、“湿地保护”、“调水”及“生态治污”方案都得到了无锡方面的采纳。
来到无锡的,还有海归博士,国外水利专家,和许多境内有大面积湖泊的国外大使馆人员,他们就无锡市应对太湖修复而面临的人口、产业的疏散及人口、产业的优化配置,提出了许多中肯意见。
正是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无锡市形成了长达370页的《无锡市水污染防治和水功能区达标规划》(征求意见稿),这个规划涉及项目几千个,经费预算高达980亿,要求“(太湖治理)5年内大见成效,2020年生态修复”;形成了“6699”行动纲要;形成了用创新思维解决太湖保护瓶颈的一系列机制和路径。
“太湖治理的新的春天会看到的,虽然要假以时日”,无锡市领导邀约记者:9月份再到无锡来,11月份再到无锡来,每次都会看到无锡太湖保护的新变化。“我们有信心,太湖治理像当年蠡湖治理一样,成为全国水环境治理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