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天台浑水溪游记
文/黄佳从知道有这样形式的出游到蠢蠢欲动到这次的真正成行,整三年半。
有了一点心理建设,有了一点道听途说,有了一点信心勇气,刚好又有了个契机……总之,我已经坐在车上了。
第一天。
除了背包比较重,行程还是顺利的,比我想象的轻松。首先没有我以为时不时会窜出的野生小动物(和野兽),也没有我想象的穷山恶水怪石横立(或是跟朱罗纪公园这样的原始阵式),所以我一路上小小的埋怨了下自己的想象力。
除了小学外,再没接受过那么多的帮助了,在行进中,互助成为一种习惯,我在说了无数的谢谢后开始向身后的人伸出手。100句谢谢抵不过你转过身去帮一次别人。
扎营、搭帐篷、生火。
扎营在溪滩,我亲眼看着一个灶头由石块沙土迅速搭成,枯枝为柴,已然生好了火;一会儿,灶上已煮上了米饭,另一堆篝火也已经燃起——想起小时候一人拎一根柴的全校的篝火晚会,心里有一种情感在涌动。
最可怕的事。
我们吃完饭,开始下雨,很大,躲进帐篷。或许是乌云或许真的已经晚了,天很暗,在帐篷里昏黄的电筒与苍白的头灯一起点亮,帐篷里忙碌的悉嗦声,忽大忽小的晃动的身影投影在帐幕上。安顿好行装,我们静静的,我看见了闪电,划亮了整个帐篷,发现,帐篷在漏水。等雨停,漫漫长夜啊……
“屋漏还遭连夜雨”我总算是遇上了,可怕的是溪水涨潮了,我们下面有两个帐篷紧急撤到了高处。如果雨一直下,我们所在的位置也会被淹。我开始胡乱的吃东西,把隐形眼睛重新戴好,整理好行装,就等着领队一声命令——逃命!!!
其间有一只蛤蟆跳进我们的帐篷,尖叫,然后得救。
雨终于还是停了,溪水也没有再涨上来,漏水的帐篷的底下一层浅浅的积水。隔着防潮垫,精神一放松枕着我整装好的背囊,终于还是睡了。
醒来才知道,所谓防潮当然就不是防水,我身上湿了一大片。
第二天。
险滩。
无数的险滩,借助皮筏、绳索和若干人墙,一一涉过。差点落水,终究是没落,有惊无险。
山泉瀑布。
就在我们当天营地的对岸。看上去就那么干冽,清清缓缓的,从上面落下来。我扭了一位渡河夫,自己做在象皮筏上,让他渡我到对岸去——我要洗脸!!!
然后,我被抛在了对岸的瀑布下,渡河夫拉了筏子回营了。哼,不靠你以为我就回不去了?听见对面某个擅泳的人在借肥皂洗澡,我奋力挥挥我的洗面奶:< /SPAN>“我有沐浴露!!”
然后,我就回到了对岸。哼,办法,我有的是。
方便面。
和我们一起吃的人说:“终于有活过来的感觉了。”我倒一直没觉得我S过一回了,但面,的确是美味,很有广告里做的那种感觉。
第三天。
好累。
腿部肌肉开始发酸,迈不开步,鞋子在彻底湿了2天之后鞋帮的防护力就不再好,走路必须很小心才不会扭到脚。偏偏这天的行程又最长,除了涉水还要翻山,OMG!
非常害怕,怕脱水,所以有机会就喝水;怕掉队,所以再累也得跟上;怕扭到脚,所以尽量不跳;…………这一天,我的裤子磨破了,衬衣也勾破了小洞(到了晚上用火烤鞋子居然还把鞋子烤焦了,晕哪!)
快乐农家。
傍晚我们终于走到了一个小村庄,在村里的空地上扎营。
我充分发挥了交际手段,在农家净了身,换上了干净衣物和一双捡来的拖鞋,轻松自在。
吃农家菜,这才是真正的农家菜,粗糙中带点苦,没什么味道,大家却吃得香。每上一盆菜就是一阵惊呼“哇——好吃!”
篝火晚会。
一个我不怎么熟悉的游戏,一圈相识3天的驴友,围着那堆火,火光映红每一张笑脸。柴尽火灭,萤萤丝语仍不绝于各个帐篷。
第四天。
回家。
那么迫切的希望,在开进收费站后却变得犹豫。累了,还是回家吧!
篇外:
咖啡。
一墩石,一石板,一个人。下面是蜿蜒而下的清溪,那人就坐着喝咖啡,当然不是星巴克的,但是看他那样儿,还真有点新天地里的味道。一边看景一边品,悠闲自在。
钢管舞。
即兴发挥,颇有天份。就在最后一夜,男士出演,以电筒头灯制造灯效,给我们一种久违的娱乐。

(天台山野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