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阅读的民族
我是从德国纽伦堡乘火车经斯图加特到巴黎的。可能是星期六的原因,这趟火车的乘客不少,我坐的第16号车厢有160个座位,客座率约有70%,每个座位上都发有一张班次时刻表,详细地说明列车运行时间,停靠站,出入时间,几号站台,及一本车上读物,地毯和航空座椅令人倍感舒适。欧洲的火车是可以将自行车或小狗带上车的,但你事先必须让你的小狗带上口罩,以免影响他人。
相较于国内司空见惯的延迟晚点,德国的火车准点率几乎是100%,我曾在途中特意计算每个停靠站的进站及出站时间,其准时的程度精确在3-8秒之间。德国人这种做事认真的工作态度真是令人感动,这也许是我们学不来的。
车厢里虽然乘客很多,但却静悄悄的,我很纳闷地站起来环顾四周,发现大部分人都在读书或看报,个个像大学教授似的。直观的感觉告诉我,这是个阅读的民族。
调查显示,2008年我国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49.3%,比上一年的48.8%增长了0.5个百分点,增幅为1.02%。成人人均年阅读图书4.72本,比2007年的4.58本多0.14本。先不去看这份调查的准确性,你只要在机场候机厅,汽车站或火车站的候车厅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读书或看报的人很少,多数人不是在对着天空发呆,或傻望着眼前的路人,就是扎堆聊天,斗地主打扑克。
如何培养一个人从小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享受阅读所带来的乐趣,这一方面我们的学校和家庭都做得很不够。如果说我们这样的“扎堆斗地主”成人阅读率都可以是49.3%,那我不知道欧洲的成人图书阅读率应该是百分之几?看一下历届诺贝尔文学奖的得奖名单你就会明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每个人,乃至一个民族是多么的重要。1901年,苏利·普吕多姆(1839~1907)法国,作品《孤独与深思》。
1902年,特奥多尔·蒙森(1817~1903)德国,作品《罗马风云》。
1903年,比昂斯滕·比昂松(1832~1910)挪威,作品《挑战的手套》
1904年,何塞·埃切加赖(1832~1916)西班牙。作品《伟大的牵线人》
1905年,亨利克·显克维支(1846~1916)波兰。作品《第三个女人》
1906年,乔祖埃·卡尔杜齐(1835~1907)意大利。作品《青春诗》
1907年,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1865~1936)英国,作品《老虎!老虎!》
1908年,鲁道尔夫·欧肯(1946~1926)德国,作品《精神生活漫笔》
1909年,西尔玛·拉格洛夫(女)(1858~1940)瑞典,作品《骑鹅旅行记》
1910年,保尔·约翰·路德维希·冯·海塞(1830~1914)德国,作品《特雷庇姑娘》
1911年,莫里斯·梅特林克(1862~1949)比利时,作品《花的智慧》
1912年,盖哈特·霍普特曼(1862~1946)德国,作品《群鼠》
1913年,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品《吉檀枷利—饥饿石头》
…………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