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民间工艺焕发出勃勃生机。前不久,年仅26岁的“龚扇女掌门”龚倩的手工作品《红线盗盒》,在2008世界手工艺大会暨第16届世界手工艺理事会大会中,荣获亚太地区青年手工编织技艺大赛二等奖,成为我国本次参赛的两名获奖选手之一。
记者对面的这位年轻女性不仅聪颖、灵活,更有一种同龄人罕见的沉静,显得淡定从容。她,就是被誉为“盐都小三绝”之一的龚扇家族第五代传人---四川省工艺大师、自贡市龚扇竹编工艺厂厂长龚倩。
“龚扇编竹工艺复杂,工期又长,一把扇子从砍竹子、划蔑条、刮竹丝、编扇子到装框,五个步骤必须要一个人从头到尾完成,稍有一点出错,两三个月的心血就全泡汤了。缺乏耐心和定力的人,是不可能掌握这门绝艺的!”龚倩娓娓道来的叙述,使记者走进了一个神奇的世界,了解到这位青年工艺大师艰难曲折的成长过程。
十年艰辛学艺路
被称之为“中国一绝”的龚扇,早在清朝同治年间,就获得过莱比锡国际博览会大奖。“龚扇”编制工艺复杂,选料精,做工巧,它用细如发丝、薄如蝉翼、亮如绫绸的竹丝编制而成,其独特卓绝的工艺被大文豪郭沫若先生赞誉为“巧夺天工”。
长在龚扇世家的龚倩自幼耳濡目染长辈的精巧手艺,对这一神奇工艺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小小年纪的她总爱观看父亲制作龚扇的过程。遇上周末,她还利用父亲做工剩余的材料,学习简单的制作方法,尝试着编织简单的图案。
“不管是数九寒天还是三伏烈日,龚倩都在埋头编扇子,很少像同龄人那样逛街购物好好玩耍,我常常半夜醒来看见女儿还在独自专心编扇子。”谈起女儿学艺时的艰难,母亲卢永珍感慨不已。
从编第一把练习扇开始,长辈就手把手教龚倩,每一丝竹,每一处图案,都来不得半点马虎。争气的小龚倩对自己的要求近乎苛刻,将所有的心思都倾注到了学习龚扇的编制技艺中。
月复一月,年复一年,龚倩在学艺的道路上辛苦前行并精益求精,正是这种天资聪颖加上异于常人的刻苦劲头,让她最终掌握了绝妙的龚扇制作技术。
17岁那年,龚倩编出了成名之作《芭蕉侍女》。
端详女儿的作品,久病在床的父亲露出了欣慰的神色:“苍天有眼,龚扇后继有人了!”
为了父亲的嘱托
“倩儿,祖先创造这门手艺不容易,你一定要把咱们龚家的祖传手艺传承下去,千万不能毁在你的手上啊!”18岁那年,父亲不幸去世,老人临终前的嘱托,始终萦绕在龚倩的耳边。
为了完成父亲的嘱托,2002年,年仅19岁的龚倩放弃国有职工身份,在市、区政府的关心扶持下创办了龚扇竹编工艺厂,承担起传承龚扇民间工艺绝技的重任。
俗话说:慢工出细活,编制一把精美的龚扇往往要花上好几十天工夫。掌握这门技艺,需要有长时间的耐心,还要有研习技艺的专心,这与现代青年求新求变的心态反差太大,使得培养学员极为不易。也正因为如此,龚扇虽然名扬四海,却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
创业伊始,龚倩就遇到了一连串的困难:招收的学员能力参差不齐,多数学员受不了严格的要求很快辍学流失,少数留下来的也觉得前途黯淡而情绪低落。更为严重的是,政府投入的启动资金用完了,学员编制的手工艺品又达不到标准而无法出售,经济上的压力陡然增大。
“将近一年半时间,就靠龚倩一个人加班加点编制的产品来维持员工工资和厂里日常开支,师傅不知偷偷掉了多少泪!”从电机厂下岗后就师从龚倩,在工艺厂干了整整7年的周群英大姐记忆犹新。
面对空前的压力,正值豆蔻年华的龚倩很是苦恼,甚至也萌生过放弃的念头,“我也想跟同龄人一样过无忧无虑的生活,再说我每个月编一把龚扇卖四五千元不在话下,足够让我和母亲过上小康生活了。然而,父亲临终前的叮嘱和市上领导的关心支持,让我不忍心抛下这些员工和辛辛苦苦创办的工厂。”强烈的责任感驱使着年轻的龚倩咬牙坚持下去。
龚倩的困境引起了自贡市相关领导的关注。2003年底,市政府一次性拨款3万元给手工艺厂用于解决困难。恰在这时,龚倩的作品《洛神》在全国手工艺大赛中获奖,被一位台湾同胞出价1万元人民币收藏,一时传为佳话。
“现在看来这4万元算不了什么,但当时确确实实解了燃眉之急,鼓起了我和学员的信心啊!”龚倩至今想起来仍很激动。
让民间工艺走向市场
随着企业逐渐走上正轨,龚倩花在员工身上的心血有了成效,员工编制的产品能上市了。但是,市场又在哪里,一个难题摆在了龚倩面前。
既要负责生产,还要充当业务员,联系客户,销售产品,一向腼腆文静的龚倩再也顾不上羞涩,经常早出晚归去联系客户,不厌其烦给客户送样品,直到客户满意,买上一件产品为止。
“龚倩找市场很辛苦,即便是有孕在身的那几个月,也挺着个大肚子,跑单位,为客户送货,到了临产这天还开车出去送货。”母亲卢永珍想起就心酸。
“只有人们接受才有市场,我们必须另辟蹊径!”龚倩积极寻求突破口。为了开拓市场,发展龚扇新品种,每一把扇子的图案,龚倩都是请省内甚至全国知名画家绘制图案,同时根据客户定制的数量复制,使传统龚扇由单一的团扇发展到镜框、软体、平面等多种竹编工艺品种。
在跑市场的过程中,龚倩意识到产品多元性的重要,于是在保持高端品种的同时,努力适应高中低不同的消费需求,将传统龚扇从几个品种增加到现在的30多个品种,价格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今天,在自贡四川盐业博物馆旁,“龚扇”专卖店各色扇子琳琅满目,深受游客喜爱,销路看好。
契而不舍,天道酬勤。在努力开拓市场的同时,龚倩的技术水品也日益提高,其创作的竹编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出,受到中外客商和专家学者的好评。2003在世界竹藤组织和中国竹产业协会举办的“联通杯首届中国竹工艺创作大赛”上“百年龚扇”获得银奖;2007年在四川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上“百年龚扇”获得金奖;2008年11月,龚倩亲手编织的“红线盗盒” 在世界手工艺大会中荣获亚太地区青年手工编织技艺大赛二等奖。
如今,龚扇竹编工艺厂已摆脱了绝艺一度濒临失传的厄运,拥有了一批熟练的技术骨干,“龚扇”商标经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注册后,百年龚扇有了形象标志,显示这一民间绝艺在第五代传人龚倩手中得到了发扬光大。
“民间艺术的探索是是永无止境的,我参加比赛越多越感到和顶尖高手的差距,越觉得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弘扬传统技艺并不断挖掘创新,用纤纤竹丝编织出更加辉煌的事业。”刚刚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的龚倩,为自己锁定了人生的奋斗目标。
小知识链接:
100多年前,自贡出了位擅长竹编的民间艺人龚爵五。他选料考究,剔除蔑片厚薄匀称,至剔到细如绢丝时,才派上用场。龚爵五在竹扇上做尽文章,常取大自然山水、花鸟虫鱼入画,所以静观龚扇,常有花香扑面、虫鱼捣蛋之感,简直精美绝伦。因此,龚扇与扎染、剪纸并称“盐都小三绝”,成为川南缙绅大户馈赠贵宾的上等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