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不动一点动"是译自three- point suspension
当初不知是那位前辈将three- point suspension翻成"三点不动一点动"....这或许有其时代的背景
教学时为了让我自己可以自圆其说,我将three- point suspension赋与新的定义,我觉得;这样并不抵触three- point suspension原本的精神,同时对运动攀登而言也可以说得通...
下面是我教材上的内容
攀岩的三大金科玉律
1.三点平衡。(three- point suspension)
三点平衡是攀岩的基本原则,但其根本的义意在于维持平衡。当攀登时我们必须依靠肢体来维持身体重心的平衡、并用支撑身体的重量。三点平衡,使我们能够空出一肢手或一肢脚;往下一个点移动,如果身体的重心不能平衡;我们可能无法移动肢体,攀登的动作也无法持续。攀岩的技巧其实也就是平衡的技巧,即使是动态的动作也只是为了寻求新的平衡点,所有的攀岩技巧全都维系在平衡之上。
2.攀岩是用脚来出力,用脚来爬。
即使你的双臂是天生神力,也不可能只用手攀爬100公尺,攀岩技巧的高低取决于攀登者用脚的技巧。
3.攀岩的技巧就是爬得省力的技巧,也就是利用最有效率的技巧来攀爬。
从无数次的攀岩比赛中可以证实,能赢得胜利的往往是最聪明的攀岩者,而非最强壮的攀岩者。
我对自由攀登下的定义-藉由任意三点形成一个稳定平衡姿势,运用各种移动技巧组合这些平衡姿势成连续动作,以此移动到目的处,除非坠落否则不施力于确保绳。
三点平衡姿势应用最广的地方,就是先锋攀登时挂快扣、挂绳(传统攀登时还要再加上作成确保点),就算是运动攀登仍然要挂快扣及绳,也并非人工岩场才是运动攀登,天然岩场打好Bolt的既定路线也是运动攀登。
抱石有部份动作牵涉到瞬间爆发力,但也非完全无关平衡,起码在Dyno之前先摆好的准备动作就是平衡姿势。抱石不属于运动攀登范围,它是独立的一门运动,虽然它最先开始是为了练习攀岩技巧及动作,但在台湾却屡见人用Top Roping方式玩抱石,而且似乎谓为主流,所以也就有收绳顺不顺,制动手累不累的怪异现象。
相同的一个平衡动作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作到,换句话说,指力与臂力越强的人,也越能摆出诡异的平衡动作,因为这样的平衡动作须要消耗大量的力量,力量不够的人是作不出来的。虽然表面看来他只有单手单脚接触到岩点,事实上身体是一个三角型平衡,但这样的动作也会消耗很多力量,手会提早Pumped,所以一条路线难度并非以长短来定,还牵涉到每一步间的难度。
对攀登者而言,是要尽量用平衡技巧减少手的负担,然后可以爬的更久,还是要施出最大力量去完成不可能任务,爬过一条路线就没力要休息了,就看个人喜好了。
所谓三点不动不是抓或踩到三个点不动,而是要解释为用三个点支撑身体平衡稳定不动,所以不是手跟脚都要触碰到岩块才算点,用膝盖或脚尖点住岩面或用手扶住岩面也算点,而这样的平衡动作能支撑多久或作不作的出来,就看个人功力了。
用三角几何来看力学,在身体重心点与地面画出一条垂直线,从侧面看一个攀登者,手点与地面画出一条垂直线,身体重心线越接近这条线越省力,从背面看,手与重心线所形成夹角越小越省力,所以会经常听到-身体贴近岩壁或是重心放低,这些都是减轻手所需承担重量的技巧,而柔软度越好的人则越能贴近岩壁。人类也是厉害的动物,身体会自然学习,多爬几次后身体会自然而然的摆出最佳平衡动作,若是以三角函数下去算可能要带出一大堆方程式。
以前我以为"三点不动一点"就是只先动一手,或先动一脚,但真正在爬的时候会觉得怪怪的.
后来发现所谓的---"三点不动",其实是指"接触的地方不移动",但实际上身体还是可以做出各种动作(包括侧身,drop-knee,转换脚点方向,移动重心...等等)
在做动作的同时(移动重心的同时),四肢的其中三个支点是停在原处的(只有接触点不动).
但事实上大部分的时候,攀爬过程是不断的在反复"三点不动一点"的动作,每个"三点不动"的姿势之间停留的时间可能非常的短.
因为初学者比较不容易体会"重心的转移"及"身体的动作",所以就发明了一个简单的"心法口诀"---"三点不动一点".
虽然口诀相同,但每人体会并运用的方式可能大异其趣.
但我在教初学者时并不喜欢用"三点不动一点"这个心法.因为字眼上感受不到"移动重心"的观念,所以一般我都是用"Gym Climb(by John Long)"这本书中的教法-----
"将身体分成五大部分---双手,双脚,以及躯干.一次移动一个部分"
此种观念的好处是把"移动躯干(重心)"当成其中一个步骤,这样初学者更能容易的在岩壁上感觉重心的移动.
这就成了"四点不动一点"
当然,和"三点不动一点"是相同的东西.
呵呵~这好象师父教了一个口诀,每个弟子练出来的武功招式都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