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穆朗玛峰" src="http://www.8264.com/upload/Image/2007/200705/20070517/200705171052168Xa9.jpg" /
全球14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之 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是喜玛拉雅山脉的主峰,又称圣母峰,英文名Mt.Everest ,海拔8848米,是地球上第一高峰,位于东经 86.9°,北纬27.9°。地处中尼边界东 段,北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的定曰县境内,南坡在尼泊尔王国境内,藏语称 “珠穆朗玛”[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 1717年)编绘的《皇舆全览图》中 作“朱母朗马阿林”],意为“神女第三”。
珠穆朗玛峰山体呈巨型金字塔状,威武雄壮昂首天外,地形极端险峻 ,环境异常复杂。雪线高度:北坡为5800—6200米,南坡为5500—6100米。东北 山脊、 东南山脊和西山山脊中间夹着三大陡壁(北壁、东壁和西南壁),在这些山脊 和峭壁 之间又分布着548条大陆型冰川,总面积达1457.07平方公里,平均厚度达7260米。冰川的补 给主要靠印度洋季风带两大降水带积雪变质形成。冰川上 有千姿百态、瑰丽罕见的冰塔林, 又有高达数十米的冰陡崖和步步陷井的明暗 冰裂隙,还有险象环生的冰崩雪崩区。
珠峰不仅巍峨宏大,而且气势磅礴。在它周围20公里的范围内,群峰 林立,山峦叠障。仅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就有40多座,较著名的有南面3公里处的“ 洛子峰”(海拔8463米,世界第四高峰)和海拔7589米的卓穷峰,东南面是马卡鲁峰(海 拔8463米,世界第五高峰),北面3公里是海拔7543米的章子峰,西面是努子峰(7855米)和普 莫里峰(7145米)。在这些巨峰的外围,还有一些世界一流的高峰遥遥相望:东南方向有世界 第三高峰干城嘉峰(海拔8585米,尼泊尔和锡金的界峰);西面有海拔7998米的格重康峰、 8201米的卓奥友峰和 8012米的希夏邦马峰。形成了群峰来朝,峰头汹涌的波澜壮阔的场面。
珠峰地区及其附近高峰的气候复杂多变,即使在一天之内,也往往变化莫测, 更不用说 在一年四季之内的翻云覆雨。大体来说,每年6月初至9月中旬为雨季, 强烈的东南季风造成 暴雨频繁,云雾弥漫,冰雪肆虐无常的恶劣气候。11月中旬 翌年2月中旬,因受强劲的西北 寒流控制,气温可达-60°C,平均气温在-40°C至 50°C之间。最大风速可达90/ 米。每年3月初至5月末,这里是风季过度至雨季的 春季,而9月初至10月末是雨季过度至风 季的秋季。在此期间,有可能出现较好的天气,是登山的最佳季节。
攀登历史:
1924年,英国登山队攀登珠峰,队员乔治· 马洛里(George Leigh Mallory)和安德鲁·欧文(Andrew Irvine)在使用供氧装置登顶 过程中失踪。(1999年,马洛里的遗体在海拔8150处被发现,他随身携带的照相机失踪,因此 无法确定他和欧文是否是登顶成功的世界第一人)
1953年5月29日,新西兰登山者埃德蒙·希 拉里(Edmund Hillary)作为英国登山队队员与尼泊尔向导丹增·诺尔盖(Tenzing Norgay)一起沿东南山脊路线登上珠穆朗玛峰,成为登顶成功的世界第一人。
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运动员王富洲、贡布、 屈银华三人首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
1975年:日本人田部井淳子成为世界上首位从南坡 登上珠峰的女性。同年,中国登山队第二次攀登珠峰,9名队员登顶,藏族队员潘多成为世界 上第一位从北坡登顶成功的女性。
1978年:奥地利人哈伯勒(Peter Habeler)和意大 利人梅斯纳尔(Reinhold Messner)首次未带氧气瓶登顶成功。
1980年:波兰登山家维里克斯基((Krzysztof Wielicki)第一次在冬天攀登珠峰成功。
1980年,梅斯纳尔(Reinhold Messner)沿北侧线路 首次单人登顶。
1988年:中国、日本、尼泊尔三国联合登山队首次 从南北两侧双跨珠峰成功。登山队12人全部成功登顶,其中6人进行了南北大跨越。
1998年,意大利人马丁(Sergio Martini)登顶,完 成了14座8000米级山峰的攀登,一共用时13年。
2004年5月30日,俄罗斯队珠峰北壁中央直上登顶 成功,自1953年人类首登珠峰以来的第十六条攀登线路,也是最近八年以来开创的唯一新线 路。
乔戈里峰" src="http://www.8264.com/upload/Image/2007/200705/20070517/20070517105543wzRC.jpg" /
全球14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之 乔戈里峰
“乔戈里”,塔吉克语,意为“高大雄伟”。 乔戈里峰海拔86ll米,它是喀喇昆仑山脉的主峰,也是世界上第二高峰,国外又称K2峰。乔 戈里峰位于东经76.5°,北纬35.9°,座落在喀喇昆仑山的中段。属中国的一侧,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叶城县境内。喀喇昆仑山脉绵延数干公里,呈西北一东南走向,一般海 拔在6000米以上。
山脉上高峰密集,包括乔戈里峰在内,这里紧密相连地排列着4座8000 米以上的世界级著名高峰:乔戈里峰东侧为布洛阿特峰,海拔8051米;依次还有加舒尔布鲁 木山,海拔8080米;加舒尔布鲁木I峰,海拔8028米。世界上l4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在这里 就占了近三分之一 。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20多座,北侧的斯克洋坎力峰,海拔7545米,西侧 的斯潘德峰,海拔7385米;往下还有皇冠峰,海拔7295米。因此,这里就成了世界登山家们 瞩目的第二个登山中心。
乔戈里山峰主要有6条山脊,西北一东南山脊为喀喇昆仑山脉主脊线, 同时也是中国、巴基斯坦的国境线。其它还有北山脊、西山脊、西北山脊、西南山脊。峰额 呈金字塔形,冰崖壁立,山势险峻。在陡峭的坡壁上布满了雪崩的溜槽痕迹。山峰顶部是一 个由北向南微微升起的冰坡,面积较大。北侧如同刀削斧劈,平均坡度达45°以上。从北 侧大本营到顶峰,垂直高差竞达4700米,是世界上8000 米以上高峰垂直高差最大的山峰。北 侧的冰川叫乔戈里冰川,地形复杂多变。冰川表面破碎,明暗冰裂缝纵横交错。冰川西侧山 谷为陡峭岩壁,滚石、冰崩、雪崩频繁。乔戈里峰两侧,就是长达44公里的音苏盖提冰川。
乔戈里峰地区不仅地形险恶,而且气候也十分恶劣。每年5月至9月, 西南季风送来暖湿的气流,化雨而降,是本地区的雨季。9月中旬以后至翌年4月中旬,强劲 的西风凛冽而至,带来严酷的寒冬。峰顶的最低气 温可达—50℃,最大风速可达25米 /秒以上,是登山的气候禁区。在5月一 9月间,由于升温融雪和降水,往往造成河谷水位猛 涨,进山困难,因此,登山活动的最佳时机应安排在5月一6月初进山,其时河水虽涨,但不 太严重;7月一9月,山顶气温稍高,好天气持续时间较长,是登顶的好时间。
攀登历史:
1902年,英国登山队首次攀登乔戈里峰以失败告终 。以后的50多年里,人类多次尝试也未成功。直到1954年7月31日,意大利登山队的日勒 ·拉切捷利和闷·康比奥氏2人,从巴基斯坦一例沿东南山脊才开创首次登顶的 纪录,费时将近l00天。
1976年和1977年,中国登山协会曾两次组队进入乔 戈里峰北侧进行路线侦察。
1982年8月4日,日本山岳协会乔戈里峰登山队首次 从北 坡沿北山脊登顶。之后,又有意大利、日本横滨山岳协会登山队、美国登山队等,先后 从中国一侧成功地征服了乔戈里峰。
2004年7月27日6时50分,西藏高峰探险队队员次仁 多吉、边巴扎西、仁那、洛则登顶。
干城章嘉峰" src="http://www.8264.com/upload/Image/2007/200705/20070517/20070517105056C2Ej.jpg" /
全球14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之 干城章嘉峰
干城章嘉峰 , 海拔8586米 ,在世界14座 8000 米 以上的高峰中位居 第三。它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尼泊尔和锡金王国的边界上,其地理坐标为东经 88.09′01" ,北纬27.42′09" 。
干城章嘉峰的名字有 “ 雪神五项珍宝 ” 之意。它的知 名度虽然远不及只高它 300 多米的珠穆朗玛峰,但在世界第一高峰被确认之前,它曾被以为 是世界最高峰。
干城章嘉峰是一组巨大的群峰的主峰,它坐落在三座海拔超过 8400 米 的高峰中央,西侧有雅兰康峰(海拔 8438 米 ),东侧紧靠主峰的叫干城章嘉 II 峰(海拔 8438 米 ),最东边的叫达龙康日峰(海拔 8476 米 )。其间形成众多山谷冰川,使得山势更 为险峻,冰崩、雪崩频繁出没。
由于处于孟加拉湾暖湿气流控制区,降水量非常大,冰雪补给充足, 东坡的热姆冰川长达 31 公里 ,面积 130 多平方公里,它的厚度达到 300 米 。西坡有雅 鲁冰川,西北坡还有干城章嘉冰川和普鲁尔冰川。这些冰川流动快,冰裂缝较多。这组群峰 ,受地理位置影响,常常浓云密布,很难露出真面目。
攀登历史:
1955年5月,英国登山队四名队员首次登上顶峰。
1977,印度陆军远征登山队攀登干城章嘉峰成功, 这是人类第二次登顶该峰。
1992年,世界上最伟大的女性登山家波兰人鲁特凯 维茨(Wanda Rutkiewicz)在攀登干城章嘉峰时在8200米处失踪。
1995年,瑞士人洛勒坦(Erthard Loretan)登顶该 峰,用时13年。他是世界上第3位完成此项壮举的登山家,同时他也是第2位无氧攀登所有14 座8000米级山峰的登山家。他以快速攀登闻名于世,他的格言就是:快速是我最大的保险。 “他还有一个最有趣的特点:在每次登山之前总要吃一顿Fondue(Fondue是典型的瑞士饭,融化乳酪后加少许葡萄酒或白兰地,用切成块状的咸面包蘸着吃,为使乳酪始终保持融 化,在盛着乳酪的容器下放有点燃的酒精灯。Fondue有些像中国的火锅)。他的这一嗜好,等 于是在为瑞士的饮食做世界性的广告。
1998年, 英国女登山家哈瑞森(Ginette Harrison)登顶此峰,成为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登上干城章嘉的女性,但她在1999年攀登 她的第七座8000M山峰--道拉吉利峰(Dhauligiri,8167M)时遭雪崩遇难。
1998年,“中国西藏14座8000米以上高峰探 险队”登顶干城章嘉峰。
洛子峰" src="http://www.8264.com/upload/Image/2007/200705/20070517/20070517105143Pty0.jpg" border="0" onload="javascript:this.width=picsize(this,575)" /
全球14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之 洛子峰
洛子峰英文名Lhotse,海拔85l6米,为世界第四高峰。位于东经86.90 度, 北纬27.9度。地处珠穆朗玛峰以南3公里处,它们之间隔着一条山坳,即通常说的 “南坳”。以山峰的北山脊与东南山肯为界,其东侧在中国西藏自治区境内,其 西侧属尼泊尔王国。
洛子峰藏语称之为“丁结协桑玛”,意思是“青色美 貌的仙女”,这位“仙女”地形极其险峻,环境异常复杂,大小冰川密布, 气候变幻莫测。风速比珠峰略低,但雨量又大过珠峰。每年6月初至9月中旬,暴雨雪崩频繁 发生,搅得满天雪雾。11月中旬至翌年2月中旬,南下的西北风压过来,使山峰的气温最低可 达-60℃。只有在每年的3月初至5月末的春季,或9月初至10月末的秋季,气候较为稳定,约 可出现几次较好的天气。
攀登历史:
1955年5月8日,瑞士登山队的Ernst Reiss和Fritz Luchsinger 两人从尼泊尔王国沿西坡首次登上顶峰。
1979年5月12日,奥地利队登顶洛子峰卫峰。
1986年10月16日,意大利登山家梅斯纳尔 (Reinhold Messner登顶)该峰,完成了14座8000米级山峰的攀登,一共用时16年。他是世 界上第1位完成此项壮举的登山家,而且全部均为无氧攀登,他被公认为20世纪最为伟大的登 山家。
1989年,20世纪最为伟大的登山家之一波兰人库库 齐卡(Jerzy Kukuczka)他从洛子峰最难的南坡陡壁直接登顶后,在下撤中遇难,直至今日 全世界还没有第二个人登过这条路线。洛子峰也是他攀登过的第一座8000米级山峰。他的壮 举在于他进行了9条新路线,一次单人,5次阿尔卑斯法,4次冬季的攀登。他的强项在于他的 毅力。他的同伴库提卡(Voytek Kurtyka) 说::“杰里克是我遇见的登山者中最坚 强的,突出在于他忍受痛苦和藐视危险的能力。同时,他着魔于一种领先他人的内心冲动。 象他这样的人,遇到障碍时,不是粉碎困难,就是撞破自己的头。”
1996年,Chantal Mauduit 成为第一个登顶洛子峰 的女性。
1998年,“中国西藏14座8000米以上高峰探 险队”登顶该峰。
2000年5月19日,意大利人马提尼(Sergio Martini)登顶该峰,完成了14座8000米级山峰的攀登,一共用时16年。他是世界上第7位完 成此项壮举的登山家。
2001年5月23日,俄罗斯人首登洛子峰的中央峰。
马卡鲁峰" src="http://www.8264.com/upload/Image/2007/200705/20070517/20070517105517O5W9.jpg" border="0" onload="javascript:this.width=picsize(this,575)" /
全球14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之 马卡鲁峰
马卡鲁峰英文名Makalu,海拔8463米,是世界第五高峰,位于喜马拉雅 山脉中段,东经87°06′,北纬27°54′,其西北方向距珠穆朗玛峰24公 里,沿西北—东南山脊为界,北侧在中国西藏境内,南侧在尼泊尔境内。峰体上终年覆 盖着厚厚的冰雪,坡谷中分布着巨大的冰川,冰川上有许多深渊般的巨大冰裂缝,冰崩雪崩 都十分频繁。
马卡鲁山其西北直线距离24公里就是珠穆朗玛峰。沿西北山肯和东南 山脊为界,其北侧在中国西藏目台区境内,南侧属尼泊尔王国。 马卡鲁山有五条主要山脊, 分别为西北山脊:西南山脊、东北山脊、东南山脊和北山脊。北山脊上的卫峰名叫珠穆隆素峰 ,海拔高度为78l6米。西北山脊的卫峰为马卡鲁2峰,海拔7640米。东南山脊的卫峰稍高,海 拔80l0米。这些峰体上都覆盖着厚厚的冰雪,坡谷中分布着巨大的冰川,冰川上多锯齿型的 陡崖和裂缝,冰崩雪崩也十分频繁。
西藏登山探险队5名队员于2003年5月14日11时30分从尼泊尔一侧胜利 登上了世界第五高峰马卡鲁峰。
据西藏登山队队长桑珠从马卡鲁峰登山大本营打来电话说,由于近日 山区天气将要变坏,西藏登山探险队员们抓住难得的较好天气,凭借自身强劲的实力,于14 日凌晨2时30分直接从海拔7450米的三号营地突击顶峰。他们在强烈的高空风中艰苦搏斗近9 个小时后,终于胜利地站在了马卡鲁峰的顶峰上,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海拔8463米的高空迎风 飘扬。
桑珠队长介绍,登上马卡鲁峰的5名英雄分别是攀登队长次仁多吉和队 员仁那、边巴扎西、洛则、加布。至下午4时,全体队员都已安全下撤到三号营地,冲顶行动 圆满完成。这次成功,也是西藏登山探险队10年内登上的第十二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 其中次仁多吉、仁那、边巴扎西3名队员登上全部12座高峰,成为中国登山界的最新纪录。
攀登历史:
1954年,法国登山队登上了海拔7640米的马卡鲁Ⅱ 峰
1970,曰本登山队登顶海拔8010米的马卡鲁东南卫 峰。
1955年5月,法国登山队从尼泊尔王国境内越过西 北山脊鞍部,从中国境内的西北侧登上了顶峰,成功首登马卡鲁峰。
1997年,俄罗斯队沿西侧山脊成功登顶马卡鲁峰, 这条线路被认为是所有攀登马卡鲁峰的线路中最为困难的,在俄罗斯人成功之前已经有6支队 伍在这条路线上折戢沉沙。
2001年,夏尔巴Lhakpa Dorje成为第一个完成两次 攀登马卡鲁的人。
2003年5月,“中国西藏14座8000米以上高峰 探险队”登顶马卡鲁峰。
卓奥友峰" src="http://www.8264.com/upload/Image/2007/200705/20070517/200705171048380E2f.jpg" border="0" onload="javascript:this.width=picsize(this,575)" /
全球14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之 卓奥友峰
卓奥友峰,也通常被称做“乔乌雅峰”,英文名Cho Oyo, 海拔8201米,地理坐标为东经86.66°,北纬28.09°。卓奥友峰是世界第六高峰,它屹 立在喜玛拉雅山脉的中部,东距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100公里,其北侧在中国西藏自治区定曰 县境内,南侧于属尼泊尔王国。“卓奥友”在藏语意思是为“首席尊师 ”。
卓奥友峰峰顶是面积很大而平缓的雪坡,呈平台形而不是角锥形,远 看的确像一个秃顶的智慧长者。卓奥友峰主要有西北、东北、西南、东南和西山五条山脊, 北坡西山脊是传统攀登路线。其峰体被常年积雪和无数条冰川所覆盖。北侧的加布拉冰川长 10多公里,南侧的兰巴冰川长14公里,而格重巴冰川长达20余公里。冰川类型以山谷冰川为 主,其次为平顶冰川、冰斗冰川等等。卓奥友峰现代冰川的发育良好,在海拔5700米以上的 峰面,是加布拉冰川中下游的消融区。在这个区域内,冰塔林触目皆是。冰塔消融而成的冰 水又汇聚成一个个冰湖。受冰湖的侵蚀,冰塔之间又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冰沟、冰洞和冰桥, 构成了一个动静相间、高低起伏、绮丽壮观的冰雪世界。海拔6900米到7200米之间则是冰瀑 区。由于这里山势陡峭,悬挂在山表的冰川就像一个个飞泻而下的固体瀑布,气势极为壮观 ,但给攀登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卓奥友峰地区的气候复杂多变,与珠穆朗玛峰大体相似,冬半年干燥 而风大,为干季和风季。夏半年为雨季,呈大陆性高原气候特征。大体来说,每年6月初至9 月中旬为雨季,强烈的东南季风带来的暴雨引起了频繁的冰崩、雪崩,造成山上云雾弥漫, 冰雪肆虐的恶劣气候。11月中旬至翌年的2月中旬,因受强烈的西北寒流控制,气温可达-60 ℃,平均气温在-40℃至-50℃之间。最大风速可达90米/秒。只有在4月底至5月末,或9到 10月这段时间,是风季与雨季相互过渡的时节,也就常有3—4次持续2—5天的好 天气,这时便是进行登山活动的绝好时机,包括卓奥友在内的喜马拉雅地区最好的攀登季节 是春季,好天气周期持续较长,一般两周左右。
卓奥友峰的登山大本营可以直接乘车到达,而且一个攀登周期只需要6 个星期左右,再加上相对简单的线路,所以它也被认为是所有8000米级的山峰中最为容易攀 登的一座。到目前已经有超过1000人成功登顶该峰。同时由于卓奥友峰的攀登路线较为平缓 清晰,几乎没有冰雪崩的危险,全部都是在山脊之上,很少有来回横切,所以这里也是登山 滑雪者的天堂。
攀登历史:
1954年10月19曰,奥地利登山队在夏尔巴的帮助下 ,一共四人首次沿西北坡登顶成功。
1985年5月1日, 西藏登山队九名队员在队长仁青平 措的带领下沿西北坡登顶卓奥友峰,这是西藏登山队第一次单独攀登八千米以上的高峰并取 得成功,也是我国登山队首次登顶卓奥友峰。
1985年5月5日由奥地利、瑞士、西德、美国、荷兰 五国组成的国际联合登山队登顶卓奥友峰,成为第一支由中国一侧攀登卓峰成功的登山队。
1994年9月30日,“中国西藏14座8000米以上 高峰探险队”登顶卓奥友峰。
1998年4月21日,北京大学百年校庆登山队唐元新 、张春柏、高永宏登顶成功,填补了国内业余登山团体登顶8000米以上山峰的空白。
2000年9月,山友陈杰攀登卓奥友峰成功,这是中 国民间登山爱好者第一次攀登8000米级山峰成功并且安全返回。
2002年10月1日,中日女子联合登山队11名队员成 功地登上了卓奥友峰。这次登顶创造了4项中国登山纪录:中日女子首次单独组队登上海拔 8000米以上独立山峰;拉吉和她的家庭成为中国第一个一家三口登上卓奥友峰的家庭;仁那 和吉吉、大齐米和拉吉成为中国两对都登上世界第六高峰的夫妻;吉吉、拉吉和普布卓嘎成 为继桂桑之后登上两座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的中国女性。
2004年9月21日,杭州业余登山爱好者陈思齐无氧登 顶海拔卓奥友峰,这是中国民间山友第一次无氧攀登8000米级山峰成功。
2004年9月28日,罗丽莉成功登顶卓奥友峰,她是 第一位成功登顶该峰的汉族女性。

全球14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之 道拉吉利峰
道拉吉里峰(Dhaulagiri)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尼泊尔境内,东经83°29′
,北纬28°41′,因山势险恶,使人望而生畏,故有“魔鬼峰”之称。“道拉吉里”在尼泊尔语中的意思为“白色的山”。道拉吉里峰群跟安纳普尔那峰群就像两个相邻的“雪山家族”,各自拥有自己的家庭“成员”。道拉吉里I峰是“道氏”家族的“当家”,与“安氏”家族的“当家”世界第十高峰安纳普尔那I峰东西呼应。将两位“当家”分隔的,是号称世界最深的河谷的 Kali Gandaki,两座8000千米高峰分别坐落在这个海拔约2000米的河谷的东西两侧,两顶峰之间距离只有 38 公里。
在世界14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中位居第七。它东距珠穆朗玛峰约300公里。1955年月13日,瑞士登山队的8名队员首次登项成功。1960年5月13日,瑞士、波兰和美国联合登山队的法乌希雅、费普拉、H·韦贝尔和J·罗西四人道次登上顶峰。
每年4月初至5月底,或9月初至10月底,春秋两季是道拉吉里峰适宜的攀登季节。
攀登历史:
1950年,法国人为争取完成人类第一次对8000米级山峰的攀登,组织了一支实力极为强大的队伍对道拉吉里峰进行攀登,但仅仅到达海拔5200米处,随后他们马上转向安纳普尔那峰进行攀登并获成功,开创人类攀登8000米级高峰的先河。
1951年,苏黎士阿尔卑斯俱乐部(AACZ)组队再次对道拉吉里峰进行了攀登,但只到达海拔7600米处。
1960年5月13日,一支国际联合登山队首次登项道拉吉里峰。
1993年5月,“中国西藏14座8000米以上高峰探险队”登顶该峰。
1999年,英国女登山家哈瑞森(Ginette Harrison)在对该峰进行攀登时失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