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9年到2004年,王石先后攀登了世界18座高峰。值得注意的是,王石做企业20年,把万科做到内地房地产行业第一、连续14年盈利,而这些年的登山,多集中于其事业的后期。那么,登珠峰的王石,和搞企业的王石,有内在联系吗?
佛教有一个说法是,一棵参天大树能长多高,不取决于它往上努力的程度,而取决于它的根往下能扎多深。对人来说,能取得多大的成就,不取决于他往上努力的程度,而是取决于他在心理上往下沉潜的深度。大家到香山,品味那三四百年的松柏,能感觉到有一种把你引向心理深层的感受。到过西藏的人,大部分人能体验到,那孕育了藏传佛教的雪域高原,能把你引向更深的心理层次,让你感受到宁静。雪域高原,在心理上,得一个“厚”字、一个“冷”字。厚,是深厚、厚德载物的象征。冷,是心理“内敛”的象征。
西藏游持续火爆,那么多人为什么对西藏那么有兴趣?透过休闲、猎奇等这些表面现象,显然可以看到,富裕但浮躁的人们,在寻求他们深层次的心灵宁静!雪域高原,连同它的藏传佛教,让浮躁而忙碌的心宁静下来,到更深的心理层次,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雪域高原,不只是对王石,对所有过度迷恋物质文明、迷失自我的人,都有不可思议的魅力。王石登珠峰之所以受关注,特别是受企业家朋友的关注,就在于他做了我们想做但还没有做的事。
每个人都追求成功,但问题是,怎么样才能成功?一方面要有大欲望。“欲行非常之事,必待非常之人。”改革开放到今天,创造社会财富的一切源泉充分涌流,这个欲望,是被大大地唤醒了,问题是,所有的人都想发财致富,为什么却只有少数人才成功?其另一方面就是,越是有大欲望,就越是要有对大欲望的有效节制,懂得“舍”。
1983年的王石,在深圳外贸局,已经被内定为“可培养”对象,但他坚决下海,要自己闯。做生意,本来可以找人“罩着”,但他不找。王石说,高于25%的利润万科不做。别人都在做多元化,万科要做专业化。别人都在做加法,万科要做减法。很多人在拿好地但不好好做,万科拿不到好地但好好做。别人都在做董事长兼CEO,王石主动辞去CEO。别人对90平方米以下占70%怨声载道,王石却声言这是万科的机遇……对舍与得,王石恐怕比一般人更有体会吧。
企业家要驾驭错综复杂的局面。问题是怎样才能驾驭?首先不是驾驭外在的局面,而是驾驭内心的心猿意马;驾驭内心的心猿意马到什么程度,驾驭外在的局面就到什么程度。
这些改革在心理文化上的影响,就是“新教伦理”的形成,不是强买强卖、坑蒙拐骗,而是对发财致富欲望的遏制、清醒、冷静以及由此产生的精明、计算,这才是企业家和市场经济的真精神。它积极地、深刻地促成了近现代市场经济的繁荣。大家翻开世界经济地图扫一眼,就可以发现,凡市场经济发达成熟的区域,都是信奉新教伦理的区域。
王石登珠峰、西藏热的背后,是初步富裕起来的人对心理浮躁的不满,是对深厚、内敛、成就大事业的追求。传统文化、中国人的心理人格,很早就吸收了这个要素。问题是,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它既不能成为脱缰的野马,也不要到深山老林去寻求什么解脱,而是要在此世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