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一直深藏在中南半岛的万山密林之中,给人感觉似乎是永远的与世无争,犹如一位安静的邻家小妹,不管外界如何纷乱嘈杂,犹自端坐在院子里。从首都万象到古都琅勃拉邦,一路上都能体会到老挝特有的闲适之美。
在普西山顶,琅勃拉邦全城尽收眼底,优雅秀丽的小乘佛教寺庙的塔尖星星点点,藏在绿色海洋之中。而灿烂的阳光正逐渐从层峦叠嶂的群山背后漫射出来,为远处蜿蜒的湄公。
河水洒上滢滢光波。不知道为什么,老挝的安静、平和、快乐,总让我想起我的童年。
不像首都的万象
跨过泰老友谊桥,没有经过高架桥,也没有经过开发区,车轮下还是那条略有点斑驳的柏油路。在不知不觉中,从曼谷出发的夜班车进入了万象城。隔着车窗,我打量着这座城市,除了高高的佛塔外,似乎没有看到超过四层的楼房。尽管早有思想准备,但老挝首都朴素简单的模样确实超出了我的想象,下车后,我甚至觉得身边的双层巴士高大得有点不像话。
两三条稍繁华的小路就已经成为了万象的市中心,马路上的车流也很不成气候,街上的行人反而是高鼻子的西方游客居多,日常的万象就是如此。相比起同处中南半岛的其他首都,曼谷的空气污浊不堪,金边破败似残花败柳,而河内则有太多前苏联式大而不当的建筑。万象则属于小家碧玉型,在枝繁叶茂的树丛里暗藏着一些金碧辉煌的寺庙,反而显出卓然不群的气质来。
万象的高级酒店屈指可数,却并不意味着旅行者一定要忍受肮脏的住宿环境。事实上,我无意中投宿到的一个家庭旅馆,就十分干净可爱。一楼的大堂内挂着描绘着湄公河日落的壁画,墙边还站立着一些老挝当地的木雕,布置得颇具民族风情。而只需8美元一晚的客房则卫生间、空调一应俱全,墙面上刷的是淡蓝色,深得我心。走出房间的阳台,对面就是一个寺庙,和尚们每天的早课自然又成为我的风景。
来到万象,东郊外的塔銮自然是不能不去的一个景点。塔銮建于公元1556年,主体建筑分为三层。第二层四周环绕着30座佛塔,第三层四个角落各有一座佛塔,正中则是巍峨浮屠,在外围墙环绕下,像一座城堡,极为壮观。事实上,在老挝寺塔之中,塔銮堪称最宏伟,其重要性也最高,甚至在老挝的国徽上也有它的形象。因为它是历代国王和高僧存放骨灰之所,而已封闭的中央塔里,传说埋着释迦牟尼的胸骨。真实性已无法考证,但从老挝人对它的尊敬程度来看,也无须去追究真假。每年11月,这里会举行盛大的庙会,只可惜我的时间不对,无缘目睹。
在去塔銮的路上,要经过澜沧大道上的万象凯旋门。老挝的凯旋门是于1969年时,为庆祝老挝独立而建的纪念碑,代表老挝追求自主的民族精神。在它的拱门基座上,是典型的老挝寺庙雕刻和装饰,象征老挝人民真正摆脱了法国的殖民统治。同样风格的建筑我在金边的街头也见过,柬埔寨和老挝同样曾为法国的殖民地,却采取了法国的方式来体现民族精神,在某种意义上,似乎有点不够自信。不过,14世纪曾称霸中南半岛的澜沧王国已经是历史的旧影,老挝在法国、日本殖民后,又卷入了越南战争。也许,近百年的经历告诉备受蹂躏的老挝人,融合的风格可能是更有效的处世哲学。
似曾相识的万荣
只要去过中国阳朔的人,到老挝的万荣(VangVieng)后,肯定有种眼熟的感觉。
车到达万荣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下来,停车处正是万荣的“西街”——琅勃拉邦路。酒吧、餐厅、旅游咨询处……,在这条街上比比皆是。已经是晚餐的热闹时间,外国旅行者仿佛成了这个小镇上的一切,人影晃动,各国口音在耳边回响。在木棚子搭出来的榻榻米上,我喝着LAOS啤酒,吃的却是意大利比萨,让我想起了以前在阳朔西街时悠闲度假的日子。
老挝之所以受到旅行者的欢迎,就在于它的丰富性,有山有水有古城,一路玩下来不失新鲜感。在万象以北160公里远的万荣,即是以自然山水而闻名。而在万荣和阳朔之间,随便就能找出太多的共同点。两地皆为喀斯特地貌,由石灰岩构成的山峰奇形怪状,有的山峰壁立百尺,是户外攀岩的好地方。另外,由于地质的关系,两地也有很多溶洞可以供人探幽。还有最重要的是,就像阳朔旁边有条漂亮的遇龙河一样,一条同样美的南松河也流经了万荣。
即使万荣和阳朔看上去像孪生兄弟,气质却有所不同,至少在游玩方式上就有很大的不同。在阳朔参加遇龙河漂流,是在企业化的操作下,游客们在竹筏上排排坐,缓慢地顺流而下,两小时的漂流结束后,保证你裤管都不会湿。而在万荣的南松河上漂流则惊险刺激得多,自己驾驭着皮划艇从上游20多公里处漂回万荣镇上,有段河道绝对可以算得上是白浪级别,翻船是常有的事。当然,安全还是必须有保障的,安全帽、救生衣、防水袋一个都不能少,而敬业的向导也会随时出现在游客的身边。除了刺激的冲浪式漂流,在南松河上还有不少老外就躺在一个汽车内胎上,漂浮在河面中央,静静地享受着东南亚的阳光。
漂流结束后,回到南松河畔。河边也是一排排的榻榻米,岸边的树干上还挂着五颜六色的吊床,一些游客躺在榻榻米上、吊床上,悠闲地看着小说或者懒散地躺着。只有河水流淌的声音,点一杯芒果冰沙,看着对面异峰突起的群山,这时候,最好的享受就是等待日落。
琅勃拉邦的清晨
曾有人评价老挝是刚刚在沉睡中醒来的国家,看外界一切都是新奇,而对于外人来说,对这个国家的一些风俗习惯也是充满了好奇。
我在老挝的最后一站是琅勃拉邦(Luang Phrabang),它地处群山环抱的谷地,是古老澜沧王国的首都。因其保存完好的一系列历史建筑和寺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5年将其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琅勃拉邦有超过30座的寺庙,数千名僧侣生活在这里,对一个小城市来说,已经是不得了的比例。
破晓时分,琅勃拉邦刚刚迎来第一缕的曙光,一条长长的橘黄色队伍踏着晨雾而来。他们一手托钵,一手施礼,步伐沉稳,缓缓前行,在晨钟和霞光中,和尚们以化缘为早课的形式,来体验生命的价值。而布施的女人们则跪在竹席上,将容器里的糯米饭一撮一撮分别放在每一个和尚的饭钵里,而这些早上化缘而来的食物将会成为和尚们一天的食物。
这种在任何佛教国家都存在的“施舍”和“化缘”的活动,只有在老挝才是最传统、最纯粹的。在几百年来,每天在琅勃拉邦上演的“仪式”一直没有改变过,到现在,每天也有不少外国游客为之感动着。
跟着化缘完毕的和尚们,不由攀上了琅勃拉邦的制高点——普西山。普西山并不高,山顶有金色顶尖的普西塔,山麓有旧王宫。在山顶,琅勃拉邦全城尽收眼底,优雅秀丽的小乘佛教寺庙的塔尖星星点点,藏在绿色海洋之中。而灿烂的阳光正逐渐从层峦叠嶂的群山背后漫射出来,为远处蜿蜒的湄公河水洒上滢滢光波。不知道为什么,老挝的安静、平和、快乐,总让我想起我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