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丽的西部请将我遗忘吧![组图]

王朝旅游·作者佚名  2009-11-0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提起藏族,人们马上会联想到那云端深处的雪域高原——西藏,想到冰雪覆盖的珠穆朗玛峰和奔腾咆哮的雅鲁藏布江。其实,在并不遥远的四川西北部,同样繁衍生息着实实在在的藏族――康巴、嘉绒和安多藏族,矗立着终年积雪的雀儿山,流淌着至清至纯的金沙江和雅砻江,坦呈着景色迷人的大草原,遗存着藏族人民世代传唱的格萨尔王的足迹。

从川西北回到重庆,总觉得自己的家有些陌生,不太像自己原来的家。晃悠在公交车上,总有些神思恍惚,全身松软,似乎是低原反应。交错闪过的霓虹灯光,却时时唤回在川西北大草原追寻格萨尔王足迹的段段记忆。

炉霍:大悲大喜的罗科马山

辞别了理县米亚罗的满山红叶,辞别了马尔康满街的红辣椒、核桃、板栗、和善的小贩,我们的车在黄昏时分迷失在一个据说有路牌而实际上只有一根水泥杆的三岔路口。

谁也判断不准哪边通向炉霍,哪边通向色达、壤塘,沿途就没有遇到一个路人。白天温暖如春的阳光溜得不见踪影,气温陡降至零度,冷得我们浑身哆嗦。突见一辆白色面包车从岔路驶来,大家礼貌老实地站在路边挥手示停,没想它毫不犹豫地一溜烟跑了,挂的还是渝B牌照,真给重庆人丢脸。不多会儿一辆北京吉普轰响着从岔路驶来,我们赶紧在路中央将它堵住。

车窗里探出一颗光光的头,原来是一个来自色达赶往壤塘的喇嘛。他耐心听完我们上下齿敲击着的纷乱的提问后,用标准的普通话劝告我们还是当晚赶到炉霍县城住宿,别露宿宗塔草原,那里有个别村寨不安全。喇嘛的话不听还听谁的呢?我们死心塌地走上炉霍之路。

走过了百余公里崎岖黑暗漫长的路,众人昏昏然畅想热水饱饭之际,车里飘起一阵浓烈的机油青烟和干烧的味道,只听驾车的朱师傅一声“糟了”,发动机随即自动熄火,车停在了罗科马山的山顶上。

同行的周哥和邓哥脱口得出致命的结论:烧瓦了!发动机突然停转和满车的机油味就是证明。真是那样,就必须从广州空运配件更换,最快也要几天。天呀!

窗外漆黑,朱师傅哀声叹气地打开车门想散散难闻的油味,即被挤进的浸骨寒气迫得又关上门。一阵捣鼓,机油还有,水箱干了,发动机滚烫,最后商定睡到天亮再议,各自忙乱地抽睡袋裹在身上沉默着。

半小时后,有人打破沉寂:发动机冷了,再点火试试,只要能发动,就证明是水箱问题,不行再说。

朱师傅怯怯地插上钥匙,一扭,发动机嘶哑着声一阵抖动,成了!这是世间最美的音乐和舞蹈,车里爆发出一声“快停”,紧接着又一阵“美朵、美朵”的高呼声,美朵是同车刘海生在马尔康认识的一个藏族少女,传说能给大家带来好运。说也巧,窗外墨黑的天空不知何时变得深蓝,种满了一簇簇触手可及的小冰点。

的确是水箱漏水,瓦没烧。我们边加水边行驶,捱到炉霍已凌晨一点了。

炉霍县已人狗匿迹,店铺紧闭。我们在十字街头搭起帐篷,伴随着补水箱的敲击声畅快入睡。凌晨5点,帐篷里冰浸,大家又起来在海拔三千多米的高原上跑步取暖,这才发现那些赶早班车的藏民穿的是皮衫棉袍。

朝阳沐浴下的炉霍露出了它的藏家风貌:街边房全是水泥做的,据说遭受过地震,不过照样涂上藏族人喜欢的红、白、黑等鲜艳明快的颜色。县城对面山坡上的民居却是原汁原味的。用一根根原木垒成的一层或两层的绛红色藏房如阶梯般搭向坡顶,顶端的金顶大立柱殿堂则是远近闻名的灵寿寺。

灵寿寺大殿里的大喇嘛们在齐齐高诵低唱我们听不懂的经书,我们只能蹑手蹑脚地进去,收声敛气地出来,走出老远,诵经的回响仍长久地回荡在耳边,总觉得与佛离得有些远。

喇嘛们的厨房更让人亲近,一排排热气腾腾的奶茶壶冒着热气,屉屉热热腾腾的荞麦馒头新鲜出炉。用四川话和小喇嘛们开着玩笑,这时又感觉和佛靠得近。

甘孜:巧遇尼玛拉姆

我们的面包车一路放着黑烟带着牢靠扎实的水箱喜气洋洋地往甘孜奔去。

湛蓝的天空配合着我们的心情,不断驱赶着缀着金边的白云和我们赛跑,总也不分高下,白云总是附在我们车窗边。

一路寻找着传说中的卡莎湖,一对藏族母女愿意同车带路,让全车人兴奋不已。

车一直开到了卡莎湖边。全车人忽然觉得卡莎湖不过如此,因为这个名叫尼玛拉姆的带路女孩更美。

拉姆的妈妈不通汉语,她微笑着看着一帮汉族男人围着她的女儿哗啦啦上下左右前后不停地浪费着胶卷,那个孩子脸的刘海生,还搭着拉姆的肩照像,拉姆也笑吟吟地,没有丝毫扭捏做作。

有备而来的刘海生送给拉姆小镜子之类的礼物,拉姆接受了。众人发现,刘海生和拉姆的眼里都流露出一丝比卡莎湖水还清澈闪亮的东西。这样,我们的车驶离了公路,上了那一遍遍有着柔和曲线的大草原,驶向更知乡觉日村拉姆的家。

爬上坡顶,一个典型的牧民村庄尽现眼前:坡底的平顶土墙矮屋一个挨一个,间插着一些围栏的空地,村中央高高的木杆上挑着个大喇叭,正不停地念着藏经。

拉姆家的大门就是在低矮的土墙上开个一人宽的口子,一边戳根木桩就成,没人时就在木桩中间横挡根木棍。

穿过大门,伴随着低沉的吼叫声,一头蓬头垢面的藏獒闯入眼帘,众人惊叫着慌不迭后退。拉姆一边叱呵一边护着我们通过,原来它早被铁链拴住。纵然如此,众人还是恭恭敬敬地绕着它往坡上走,生怕任何微小的动作刺激这条不停流着口水,把铁链挣得哗啦欲断的神犬。

屋里黑黑的,让人不自觉地缩紧脖子,高一脚低一脚摸到火塘边。火塘是牧民的起居活动中心。我们稠稠地围着火塘坐了一圈,拉姆母亲很自然地坐在火塘上方。拉姆不停地进出搬牛粪烧酥油茶。眨眼间每人面前就席地摆上一碗热腾腾、散发出浓烈高原气息的酥油茶,一圈人中一大盆手抓羊肉任我们取食。羊肉都是巴掌大,白盐白味,就捧着啃,十分鲜香。等我们啃了一半再看拉姆母亲,她却用一把小腰刀慢慢剔下肉送进嘴里,远比我们文雅。

炉火熊熊,奶茶添了一碗又一碗,从小窗溜进来的阳光悄悄从地板爬上火炉,再爬上半空中的转经筒。村子里此起彼伏地响起牛铃丁当和吆喝声,一抹一抹的袅袅炊烟一层层浸洇着金黄的落霞,浸黑了天幕。拉姆的姐姐欧姆回家后把气氛推向了高潮:她长声吆吆的开场歌声,把每个人从座位上撵了起来,围着她不停唱啊跳啊,把什么高原反应全都抛在脑后。临睡觉时,拉姆悄悄给裹在睡袋里的海生压上一床厚棉被,塞上一只枕头,把他捂出一身幸福的大汗。

清晨,草原染上一层白霜,那只藏獒浑身披霜像个白胡子老头,静静忠实地卧在冻土上。我们冒着刀子般锋利的寒气上坡拍日出,前脚刚迈出屋,拉姆的母亲就叫她起来烧奶茶。拉姆哼哼着不想起,她母亲就念经般“呢玛拉姆、尼玛拉姆”地叨念,念得拉姆不敢赖在床上。

当朝阳从山后冒出眉梢,满地晶莹的霜花像钻石般闪烁,黑黑的牦牛如一盘豆子般散开,慢慢滚向金黄的草场。晨风捎来了拉姆的呼喊:回家了,喝茶了。刹那间,我们心里盛满了一种暖暖的东西――回家了!

德格:雪山下的圣城

进德格,必先翻越川藏公路第一险雀儿山,翻雀儿山,必先经过新路海。

新路海就像一块碧绿的温玉,羞怯地倚在冰川之父的怀中,泛出光洁的浅笑。碎金般的阳光小精灵,无声地从湖面跳到岸边,再跳到巨大的玛尼石和云杉枝叶上,和灌木丛中的绿尾红雉、藏马鸡捉着迷藏。围着白塔的经幡在风中低吟着,把一首首红、黄、蓝、绿、白的诵经随风抛洒,用云一样飘动的语言,与那些飞翔在灵界的精灵对话,和湛蓝天幕上的神明交流。

高原反应已让众人喘息不已,新路海豁然出现在众人眼前时,“惊艳”这个俗词表达了众俗人的真情实感。而此时每人都努力屏气敛息,真怕一声粗重的喘息搅化了这梦中难遇的天湖,冲撞了冥冥中的神明无声的谈话。

新路海藏语名为玉龙拉措,玉指心,龙为倾,拉措意为神湖。当地老乡传,格萨尔王的爱妃珠牡误闯湖边。后人为了纪念她,就叫它为玉龙拉措。现在还有一个名叫多甲的喇嘛已在湖边山上的一个洞里闭关修行了二十几年,是他募捐修建了湖边的那座大白塔,一直执着不变地守望着新路海。

雀儿山从甘孜开始就如一条白龙如影随形地陪伴着我们,公路延伸到哪儿,它就追踪到哪儿,一直到德格。

作别新路海就一直在翻雀儿山,车盘旋来盘旋去一直在雪峰的巨掌五指之中。山路一直上升,成群的高原乌鸦不见了,衰草不见了,草原鼠不见了,只有闪着冷光的砾石和淡蓝的积雪,只有汽车发动机低沉的哼哼。路面的积雪已没过脚背,周遭的雪峰矮了许多,群峰额头上正渐渐染上抹抹金黄,来路如丝丝的哈气飘隐山间。

车停海拔5050米垭口,我们如藏民般大叫起来。只是他们叫的是“呜啊,嗦喽”,我们叫的是“尼玛拉姆”。一高兴,众人冲到玛尼堆旁的纪念碑边照像,短短几米,竟累得脸色青紫,喘气不已。加上刺骨的寒风,不消两分钟,全身的热气全被抽干,又一窝蜂拥回车里喘气哈气乱成一团。

德格就是一座完全浸泡在阳光里的圣城。街上,穿着紫红长袍的喇嘛悠闲地踱着步,额前披着成串绿松石的红脸康巴藏女就地铺开首饰、藏刀小摊,笑咪咪地看着路人,羞答答地躲闪着镜头。头拴红绳、身挎长刀、高鼻深眼的藏族小伙风一般打马嗒嗒地冲过市区,牛皮马搭子鼓鼓的,肯定装满了给心爱姑娘的礼物。

印经院四平八稳地安坐在城中央。这座绛红色的四方城已有270多年历史,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大藏文印经院之一(另两所为布达拉宫印经院和日喀则印经院)。它收藏了藏传佛教各宗各派经典书籍,被鉴为藏文百科全书宝库。虽说印经院的功能主要是收藏经版(25万多块),印刷经书,各藏区前来朝拜的信徒却源源不断,并定要围着印经院绕满一千一百一十一圈才算修行圆满。

我们不知究里莽撞地直奔印经院大门,却被虔诚的绕圈老太太拉住,一定要我们顺时针绕一圈转到正门,一粒米捷径都不允许走。

进了印经院大门,一个喇嘛已等在那里,他就是导游。这里不能让我们随心所欲地乱走,必须随喇嘛顺时针由下往上观看。那一排排像图书馆书架的木架上放的就是一声块黝黑的经文印板,据称每一块都是价值不菲的古董。在狭窄幽暗的楼梯间穿行,嗅着混和着藏香、墨香、木香味道,仿佛穿行在另一时空隧道。

隐约听见阵阵藏歌传来,正猜疑之间,登上一个平台就撞见一排二十余名工人正两人一组印刷经书。他们头上扎条毛巾,一人斜撑着印板刷一遍油墨,另一人神速地覆上一张纸再用力一刷,一页经文就成了,平均仅用三秒钟,完全像机器般准确,却又比机器生动,因为他们唱着歌劳动的火热场面就令人联想到收获青稞的金秋场景和围着篝火跳舞的巴塘弦子。

大殿里供着许多金身宏大的佛像,我们只认识戴帽子的莲花生大师。导游喇嘛以肃然起敬的神情用藏语喋喋地向我们介绍众佛像,我们却听不懂,还是不住地合十朝拜,“喔呀”感叹之声不断。倒是那几张钉在经堂的虎豹皮、挂着的叉子枪和古老刀剑,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眼睛放光垂涎三尺。

走出印经院,再一次转动大门边的转经筒,我们触摸到些许虔诚,那围绕着印经院转一千一百一十一圈柔软而坚定的虔诚。

从德格往石渠,再翻越雀儿山。在雀儿山下,遭遇了磕着等身长头前往拉萨的金巴俄仁。他和另一同伴从马尔康出发,三个月磕经炉霍、甘孜、巴尼干戈、雀儿山。他们身前挂着轮胎皮,手上套着厚木鞋,准备用两年时间磕到拉萨。至今已磕坏三双木鞋。

目送着金巴俄仁和同伴从身边磕过,身影长长地投印地面,十步一站歇,渐渐远去,在蜿蜒的土路上变成两只小蚂蚁,我们良久无语。

车上雀儿山,我们频频回首,只有孤傲的鹰凌空盘旋,只有曲折的山路伸向远方。

石渠:扎溪卡太阳部落

马尼干戈处在通往甘孜、德格和石渠的中心交汇点上,往石渠必过马尼干戈。

马尼干戈下午还是暖洋洋,成群大如母鸡的乌鸦闲适地在公路边觅食,骑着高头大马、背着叉子枪、头戴毡帽的勾鼻藏族汉子从马路中央傲然而过,三两藏民把身子探进路边小商店窄窄的窗口,心无旁骛地蹭电视看,藏式录像室里传出来激烈的武打片声。一到黄昏,大风如约而至,气温骤降,飞沙走石很西部。大家只能缩在木屋里,围在大铁炉旁用巨大的木块烤火。店家那两只守院的藏獒叫了一整夜,叫得夜晚更加漫长、寒冷。

清晨从哈气成冰的马尼干戈出发,一路上天色由青到浅黄转橘红,直至金灿灿的阳光盛满车厢,那种温暖的感受完全可以用舌头来品尝:甜甜的,凉凉的,香香的。

半晌,道路被一挂警灯的奥拓车堵住。一问,是石渠县工商、税务联合执法,发现我们的车没有“税讫”证,他们准备扣车罚款。一番斡旋,这帮大胡子、卷头发的执法者看在我们为石渠旅游资源开发作贡献的分上,大手一挥就让我们免罚上路了。

惊吓和特赦让我们玩味了好一阵,漏掉了不少飞驰而过的草原、湖泊和牛羊。定下神来才发现眼前的风光绝美:大片金黄的草原绵延不绝,瓦蓝的天空和朵朵白云在草地的尽头相吻。黑白相间的千百只牦牛如云朵般缓缓地移动着,温柔地嚼着草,温柔地看看我们这群在草地上撒欢的外乡人。放牛的老人叫旺堆,众人七嘴八舌用“扎西德勒”开路,比划之间弄清了这就是扎溪卡草原的一部分,他家就属于古老的自由游牧、逐水草而居的查加部落。

在旺堆慈祥而坚定的眼神中,我们离开了草原,却老也走不出天堂般的扎溪卡。

沿途,不少上学途中的藏族孩子见我们车过,他们都直直地肃立路边,挺着小肚子,仰着红苹果般的脸,向车行队礼。众人也打开车窗,探出半截身子还队礼。后来老远一见孩子,大家就争抢窗口敬礼,得到还礼后喜得咧开了嘴。

临近石渠县城,见路边一寺庙大院里一片红衣喇嘛在念经、辩经和读经,我们不由分说闯了进去,一通猛拍。领头的威猛大喇嘛和席地而坐的小喇嘛们非但没指责阻止我们,反而露出草原般宽广金色的笑容,挪出位置让我们抵近拍摄。从院坝到楼顶再到经厅,我们畅通无阻自由穿梭,不期与正在做法事的格拉扎西活佛相遇。满脸慈祥的活佛用他温厚的大手为我们摩顶洒福水,并亲手将哈达披在每人的颈上,并欣然在经堂端坐和众人合影。

石渠县城4200米的高海拔让我们头痛难眠,但早晨却给了我们一个惊喜。推开房门,一脚踏出去,咕吱一声,软软的,定睛一看:下雪了!我们的车像个硕大的白馒头静静地卧在雪地里,好一个崭新的童话世界。

雪后的草原一片银白,更加平坦轻盈。层层远去的山坡勾描出柔和的曲线,深色的牦牛在藏獒驱赶下飘浮在层层曲线之间,就像黑色的音符。黑色的公路上袅袅升腾着哈达般的柔雾,笔直如天路直接雪野与与天的尽头。公路两旁雪地上黑色的小洞黑白分明,一个个草原鼠的头潜望镜般地探在雪地上,一有声响就倏然缩了回去。突然,视野里闯入六七只如藏獒般大小的动物。正停车猜测是藏獒还是羊群,它们陡然前蹄弯曲后腿绷直优雅地奔腾起来,露出一片白色屁股,大家惊呼藏羚羊。

那群矫健的身影渐渐消失在雪尘中,如闪电般现身的精灵又闪电般隐匿,留下怅然若失的我们眷眷心绪。

巴格玛尼墙让我们好找。在宜牛路口问路又被藏獒追赶,只好躲回车里拼命向远处的牧民高呼“扎西德勒”,用手比划玛尼石的样子腔调怪怪地问“玛尼墙在哪里?”

巴格玛尼墙就静静地卧在草原深处的一片雪地上。这座已有300多年历史,厚达2-3米的墙体上留有大小不等的“窗口”,供奉着绘有彩色佛像的石块,四周挂满了彩色的经幡,经幡上的积雪恋恋不舍地摩挲阅读着彩色经文悄悄融化、滑落,俯吻在雪地上的沙沙声就似信徒祈祷的冥冥之声,我们看见每一块玛尼石如同生命一样地真实存在。

格萨温泉就在公路边,一群赤裸的男人在热气腾腾的街边搓澡让车上的女伴惊叫。当我们穿着裤头跳进水里,扎西格勒劝我们脱光,说没啥,这里都这样。我们看看池边若无其事地洗衣服的藏女和众目睽睽的路人,还是羞涩地拒绝了。在我们看来,能在车马劳顿的寒冷天气泡在温烫的热水里,眺望着远处的雪山,数着蓝天上快速奔跑的云朵,遥想格萨尔王和武士们征战后在此洗去征尘,已经是天上人间了。但在藏族老乡看来,全身赤裸着那更是仙人天浴。可我们脱不了俗尘。扎西兴致勃勃地说,用不了半年,就会在对面建一座温泉洗浴城,那时真的没有机会在室外裸浴了。扎西的话让我们抱憾终身:也许是为失之交臂的裸浴,也许是为新建的洗浴城。

返回的路上,刘海生在甘孜城为拉姆买了数百元的饰品,途经拉姆家时老远就呼着拉姆的名字,可出来迎接的是欧姆,告之拉姆已至炉霍打工做砖。继而让欧姆带路迢迢赶到炉霍,又被告之拉姆数天前去了甘孜。海生又留下手机号急急往重庆赶,因为他的手机还留在家里,怕错失拉姆的电话。

回渝后,海生接到一电话,看是甘孜的区号,激动得要哭,接听,出人意料,是格拉扎西活佛打来的,问候众人是否平安返家,他一直在我们离开后为我们念经诵佛,求佛保佑一路平安。众人闻讯激动得要哭,更希望活佛保佑海生得到拉姆的回音。

回渝后,我们常常抬头看天,常常看不到那些如梦日子里太蓝太透明的天,看不到太密太近的星星。我们不由得追忆川西北那块人人皆可成为冥想者的净界,那段在格萨尔故乡随时可穿透天空凝视宇宙的日子,那些满是酥油味的传奇故事。

出行参考

一.线路

重庆384公里成都175公里理县188公里马尔康233公里炉霍106公里甘孜216公里德格342公里石渠219公里马尼干戈91公里甘孜216公里炉霍81公里道孚159公里凡巴55公里小金209公里成都384公里重庆共计3058公里

二.行程

D1:重庆-成都-都江堰-理县;

D2:理县(赏米亚罗红叶,鹧鸪山雪景)-马尔康-炉霍;

D3:炉霍:游灵寿寺、卡莎湖,宿牧民家;

D4:牧民家-甘孜(游大金寺)-德格(游新路海、雀儿山);

D5:德格(游印经院、金沙江畔西藏冈托村)-马尼干戈(访民居);

D6:马尼干戈-石渠(扎溪卡大草原);

D7:石渠(游牟尼寺、巴格玛尼墙、格萨尔温泉)-马尼干戈;

D8:马尼干戈-道孚(访道孚民居、逛街景);

D9:道孚(赏台站沟红叶、魔鬼手奇观)-丹巴(宿民居);

D10:丹巴(游梭坡碉楼、美人谷)-四姑娘山-成都-重庆;

三.交通:

317、318国道穿甘孜州全境而过,县与县之间交通方便,柏油路和土石路相间,路况总体不错,金杯面包车都可以通行。成都旅游客运中心(028-85433609)有发往甘孜、炉霍、道孚、马尔康、丹巴等地的车,但没有直达石渠、德格、白玉的车,可在康定、甘孜、道孚等上述地车站转车。各县之间也有长安面包车可包租。

四.气候:

甘孜州属青藏高原气候,总体状况是:气温低,冬季长,四季不分明,降水较少,干雨季分明,日照丰富,气温随海拔升高明显垂直分带,昼夜温差大。道孚海拔2980米,炉霍3180米,甘孜3380米,德格3260米,石渠4200米,丹巴1935米。

五.住宿:

各县均有高低档次宾馆或招待所,较贵的40-60元/人,民间店5-10元/人。如到牧民家留宿,听主人安排,可酌情付食宿费。如对食宿不特别讲究,一般都能在车站附近找到食宿点。

六.饮食:

各地县餐馆很多,来自四川各地口味都有,主打菜都是川味。米饭、米粉、面条、火锅、炒菜都有,一般是荤菜8-10元/份,素菜4-6元/份,酥油茶15元/壶。

七.门票过路费:

德格印经院25元/人,新路海20元/人,其余沿途各山各寺各草原皆不收费。成渝高速路单向150元,成都-都江堰48元。

八.特别提醒:

卧龙公路有一非法收费站,每位游客收费5元,可拒付。在卧龙公路边河滩露宿要小心,附近镇有人会以生篝火不安全,偷他家的柴等借口敲诈钱财,不达目的则聚众围殴。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