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原文:点击进入
冬季在外露营的朋友可能会遇到帐篷外帐内避有凝结水的现象,最近网友泡面就被这一问题困扰:
很想了解关于帐篷外帐的内壁凝结露水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
1、帐篷外帐的内壁在什么样的天气状况(包括内外湿度、温度、帐篷材质)下会凝结露水。
2、目前那些品牌的什么款型可以避免凝结露水现象。
3、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避免凝结露水现象(包括营地选择、搭建方式、帐篷防凝结露水设计、帐篷外型)
4、2-4日的徒步和轻量级登山,哪个款式的单人双层帐篷的防凝结露水效果好些?
凝水问题成因
南方山区比较适合三季帐篷,不会很冷。冬天的时候用温标低些的睡袋可以解决问题。当内部温度高于外部温度时,水蒸气上升在碰到外帐内壁时于冷凝结,形成水珠。如果透气好的话,可以排除部分水蒸汽减少凝水的程度。如果内外温度相差不是很多的话,也可以减少凝水的程度。
科学的扎帐篷有助于减少凝结
似乎减少凝霜现象只有增加空气的流动,但这样帐篷的保暖性就不能得到保障了。那有什么两全其美的方法呢?一些经验丰富的驴友就此提出了他们的一些经验。
网友飞鹰:第一、正确的扎帐篷,一定要把所有防风绳拉紧,可以有效避免内帐结水汽。最近两年我用自己的小蜗牛帐,只有地形能把帐篷扎好,早上起来内帐一定是干爽的。
第二、选择三季帐,通常三季帐在通风性上要略好于四季帐,对这个也有帮助。至于说保暖性,我认为保暖应该主要是睡袋的工作。帐篷是你的屋子,睡袋才是你的被子。
帐篷的凝水汽现象,在很多环境和气候下都会产生,所以我一直提倡大家的不是去选一个多好多好的帐篷,而是要学会正确的使用帐篷。
如果你是三季使用,冬天不太野营,我给你推荐一个我设计的帐篷--ANEMAQEN的海螺帐,这款帐篷重1.88KG,宽145CM适合双人使用,我测试过,即使冬天在冰壁下面用也不会凝水汽。呵呵,因为它是一层半的帐篷,不是全封闭的,所以通风性非常好不凝水汽。但如果你在高原或冬季使用它,必须要有一个很好的睡袋才行,因为它通风性太好了。这款帐篷目前好象只有三夫有售499元。
我认为与环境没有绝对关系,最主要的是学会正确使用帐篷。
各位可以想想,是否每次扎帐篷时都把帐篷抻直了,外帐是否都绷开了,帐绳是否都绷紧了?如果没有,那下次再试试,你会发现不管外帐多湿,内帐一直都会是干的。
天气情况不同肯定会有些影响,但我认为影响不会大。前年老卧龙穿越,同一顶帐篷在雪、雨、晴不同的天气下,在3800米、3000米、2000米不同的高度下使用,我都尽量把帐篷扎开,几天用下来内帐都没有凝水汽(外帐上有),所以我现在一直认为帐篷最重要的是会正确的使用。
网友苏打蛀虫:我感觉内外温差越大,凌晨结霜的可能性就越大,我也用汽灯,用的时候外帐内部容易结露水,不用的时候好像露水不多,汽灯对提升帐内温度有好处,但关掉以后,就有一个潮湿、阴冷的凌晨等着你。
我比较赞同飞鹰的观点,科学的扎帐篷,要保证通风。其实通风不一定就是让外面的冷空气直接吹进帐篷里。对于很多四季帐,外帐一般有多个通风口,可以进行空气流通,而空气流通是在内帐和外帐之间进行的,四季帐内帐一般不做成全纱网的,所以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挡风。内外温度差小了,露水也就少了,结霜的可能性就小了,但睡袋确实要保暖。
在帐篷内做饭一定程度也会导致清晨结露,所以不是挂风下雨的,尽量少在门厅做饭。
三季帐我在使用的时候没感觉结露水有多严重,即使有,也是外帐内侧有一些,但不很多。
内帐是绝对没有,即使在徒步漓江的时候,湿度相当大,天天下雨,我的帐篷也始终保持内部干燥。其实不是什么好帐篷,不过是LUXE的寄居者,科学的扎帐篷是关键,每次我都不厌其烦的打营绳,但早上起来会舒服很多。
网友行走的疯子:春节前登广东船底顶,山顶避风出扎营,晚上气温是零下3度,使用牧高笛精灵2,完整而规范的扎帐,第二天起来,帐内干爽没有一点湿,而保暖的方法是,帐脚处,外帐比内帐短的地方,用石头挡一挡,就会好一些了,LZ所说的睡袋脚边,是由于睡袋帖上了帐蓬的裙脚,那一块地方透气不好,肯定是有一点湿。至于单层帐,那肯定会湿了。
控制结露要根据环境而定
当然并不是正确的扎帐篷就能解决一切问题,网友泡面总结帐篷外帐内避有凝结水的现象,一是天气,二是搭建方法。正确的搭建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个现象,但是不能完全解决。风大的时候凝水回少或者没有,这还是证明了一点,空气流动可以带走水气。网友天山马贼也认为:“只要湿度和温度两个指标达到一定条件,无论什么样的帐篷都会结露,不会有什么帐篷能比露天睡通风更好了吧?早上该结露/霜一样会结。控制结露的办法无非是提高温度和降低湿度,通风也只是降低湿度的手段而已,而在帐篷里点营灯,则是提高温度的手段。如何控制结露/霜,要根据环境而定,而不是某一种方法能一定解决的。”所以如何有效控制结霜还需要网友们自己在实践中不断体会和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