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恩施州生态环境优良,自然风光神奇,文化特色鲜明,民族风情浓郁,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恩施州委、州政府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大战略部署,按照“生态立州、产业兴州、开放活州”的总体要求,坚持走“绿色繁荣、特色开发、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把生态文化旅游业作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来培植,切实加快旅游产业发展。2009年,全州共接待中外旅游者663.59万人次,同比增长42.1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9亿元,同比增长20.68%,旅游综合收入29亿元,同比增长20.68%,旅游综合收入占全州GD的比重达到9.85%。其中接待境外旅游者25.13万人次,实现外汇收入625.43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4.4%和36.8%。
高端发力把生态文化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植
省政府鄂西旅游工作座谈会的召开,省委,省政府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重大战略的提出,特别是沪渝高速公路通车、宜万铁路即将建成,恩施州旅游业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州委、州政府把握机遇、审时度势,明确提出把生态文化旅游业、特色农业、资源型工业作为州域经济三大支柱产业来培植,高端发力,强力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主要领导经常听取旅游工作汇报,亲自带队赴外学习考察,出席旅游宣传推介活动,乐当“旅游形象大使”;每年召开一次全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成立州推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领导小组,研究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出台旅游奖励政策,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对4A级以上景区、四星级以上饭店,新开航线、旅游包机实施引导性奖励;今年,在机构改革中组建州旅游委员会,保留各具市旅游局作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并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旅游部门建设得到进一步重视和加强。5月19、21日,州政府会议、州委党委会议分别听取了旅游工作汇报。全州上下强力推进“旅游兴州”战略,形成了“第一产业围绕旅游调结构,第二产业围绕旅游出产品,第三产业围绕旅游搞服务,交通围绕旅游上档次,城建围绕旅游美形象,林业围绕旅游出景点,文化围绕旅游创特色,宣传围绕旅游造声势,公安围绕旅游保平安,各行各业围绕旅游聚合力量”的态势,构建起“党政全力推动、部门密切配合、社会整体联动”推进旅游业发展的新格局。
加大规划编制和项目争取力度积极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
积极应对省委、省政府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对湖北旅游发展战略格局的重大变化,结合旅游业发展态势,科学谋划全州旅游发展战略,将全州旅游发展总体由“一轴两级三区”调整为“一个中心,两条走廊”,使恩施旅游形成开放的发展空间,处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与大武陵旅游圈交汇的重要位置,客观上为恩施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板块,战略支点奠定了基础。
编制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恩施州发展总体规划》和文化旅游、交通、生态、三个实施方案(简称“一总三案”),积极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
加强区域资源整合,编制了《恩施州南线民族风情旅游规划纳要》,对我州南线民族风情旅游走廊的发展重点和建设时序作出了科学安排。
利川、巴东、来凤、咸丰等县市都编制或修编了旅游规划,全州旅游规划,全州旅游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
积极做好《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文化旅游发展规划》(2008—2020)的对接和项目争取工作。全州共有73个项目进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规划项目库(2009—2020),项目资金达128亿元。宜巴高速公路、恩施清江画廊和恩施腾龙洞、大峡谷整体开发及恩施民族民谷景观等三个项目纳入省鄂西圈办2009年开工建设的“十二大重点工程”项目,并开工建设。其中以恩施大峡谷、腾龙洞、神农溪为重点的六个景区项目总投资3.5亿元。恩施城区通往恩施大峡谷的道路改造升级工程已经开工建设,其中新修10公里,改造32公里。同时,争取鄂西圈投公司为恩施大峡谷自动扶梯和地缝垂直观光电梯建设项目融资3000万元。今年以来,鄂西圈投公司、香港驰生集团负责人多次来州考察,商讨启动一批重大旅游项目。
扎实推进重点景区建设打造精品名牌
坚持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两个轮子”一起转,政府主要配套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投入主要通过市场运作、招商引资加快景区开发和宾馆酒店改造建设。全州绝大部分优质资源通过招商引资落实了开发业主,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初具规模。在重点景区建设上,把恩施大峡谷、腾龙洞、坪坝营作为全州旅游建设的重中之重,加快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把特色做优、精品做强、品牌做响。恩施大峡谷游客中心、停车场、中龙门餐厅等设施主体工程基本完工,自动扶梯和地缝垂直观光电梯建设已经启动;腾龙洞激光秀、《夷水丽川》进行了升级改版,景区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坪坝营一期工程建设项目完成投资6000万元,景区索道正式营运,游客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标识标牌等配套设施建设基本完工,被国家旅游局评为4A级旅游景区;神农溪接受了国家5A级旅游景区检查指导组的检查指导;水布垭景区旅游码头已经建成,大型游船“清江之翼”投入使用,成为清江旅游线上的新亮点。
全方位开展旅游宣传促销提升“恩施旅游”品牌
按照“政府主导树形象、企业运作抓客户”的思路,借助航空航线不断增多和“两路”开通的机遇,不断加大宣传促销工作力度。2009年,采取州县(市)联动、政企联动的模式,以恩施大峡谷、腾龙洞、神农溪、坪坝营等景区为重点,捆绑资金750万元,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武汉等地实施恩施旅游整体宣传促销。在武汉、重庆主要公交线路上投放了150余台公交车车体广告宣传恩施旅游;在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栏目插播恩施天气预报,摄制7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天上银河、人间清江》在鄂、渝两地电视台播出;成功举办了“’2009湖北恩施旅游产品上海推介会”、“’2009湖北·恩施生态文化旅游节”、“龙船调艺术节”、“恩施女儿会”、“2009中国三峡纤夫节”、“土家摆手节”等一系列旅游节庆活动,开展了“国际旅游小姐巡游恩篱”和“2009—2010国际旅游小姐冠军总决赛恩施赛区决赛”等活动,组织了120人的大型土家原生态摆手舞表演团参加上海旅游节,进一步提升了恩施旅游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今年,州政府首次批转全州旅游宣传方案,并筹集旅游宣传专项资金2000万元,相继举办了“重庆旅游向东”、“神话恩施”大型旅游直通车活动,6月2日,湖北日报辟出专版对“神话恩施”进行了深度报道。6月17日,联合东方航空公司在武汉举行了“恩施号”飞机首航式。
切实加强配套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加快旅游城镇建设步伐。以县市创强创优为抓手,完善城市功能,建设旅游目的地。恩施、利川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巴东、咸丰被评为湖北旅游强县。
进一步提高接待水平和档次。全州现有四星级饭店4家,恩施、利川的五星级饭店和多家四星级饭店完成规划选址等前期工作,正在抓紧施工。
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选派优秀导游赴吉林延边学习韩语,举办全州导游大赛,为旅游业发展储备人才。
积极培育旅游市场主体。以学习贯彻《旅行社条例》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旅游行业资源整合,优胜劣汰,培植龙头企业。
旅游经济持续升温旅游市场出现重大转折
近几年来,通过狠抓景区建设、宣传促销、行业创建三大重点工作,为构建旅游支柱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沪渝高速公路的通车和宣传促销效应的释放,今年以来全州旅游经济主要经济指标迅猛增长,高位运行,全州旅游产业发展实现新转折,出现新局面,成为全省旅游发展的新亮点和新的增长极。归纳起来,旅游业出现了“三个大于”的转变:一是景区成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点,开始扛起接待大梁。“五一”期间,景区接待达到106394人次,占总量的43.53%。旅行社地接州外游客数量是组团出州游客数量的数倍,实现了游客“进”大于“出”的转变。二是游客客源构成也发生显著变化。客源从以州内及周边地区为主向州外省内客源、省外客源、境外客源等多层次客源市场转变,首次出现省外游客大于省内游客的转变。“五一”小长假期间,全州共接待旅游者24.43万人次,同比增长223.8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9亿元,同比增长381.9%,人数、收入与去年“十一”长假相当,创下恩施州历史上假日旅游的最高峰。三是接待游客结构渐趋优化。多数景区接待状况由过去双休日接待量大于工作日接待量的“2”>“5”转变为工作日接待量大于双休日接待量的“5”>“2”。核心景区日接待量均稳定在1000人次以上,基本形成较大进入量常态。
尽管当前恩施州旅游业发展形势十分喜人,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特别是“五一”旅游“井喷”出现后,使全州感到旅游产业基础薄弱,产业发展和旅游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和压力,产业发展和旅游工作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全面暴露,主要是旅游接待能力有限,人才储备严重不足,旅游基础及配套设施亟待加强,旅游安全和市场秩序面临巨大压力。
下一步,恩施将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旅游产业大会精神,围绕把恩施州建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休闲避暑度假目的地的目标,以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为突破口,加大资源整合力度,集中优势力量,支持重点品牌、重点项目、重点设施建设,加快培育一批国家级、世界级的旅游名牌,使生态文化旅游业真正成为州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启动大项目完善配套。一是以州经济开发区东区为依托,启动恩施旅游港建设。旅游港集宾馆饭店、娱乐健身、文化演艺、旅游商品展示销售、景区和旅行社服务网点于一体,吸引鄂西圈投公司进行战略投资,把恩施州城打造成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武陵山区重要的游客集散地。再是加快恩施大峡谷、腾龙洞、坪坝营等核心景区的游客中心、换乘中心、停车场、厕所等配套设施的建设。
改善大交通提升可进入性。一是积极促进宜万铁路、渝利铁路、宜巴高速公路等在建项目的尽快建成。二是促进恩黔、利万、恩来高速公路和黔张常、安恩张铁路尽早开工建设。三是进一步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加大航线航班密度,把恩施机场打造成为国内领先的百万级旅游支线机场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窗口。四是加强州内交通条件的发送,形成连接恩施大峡谷、腾龙洞、坪坝营三大核心景区的快速旅游通道。
围绕大市场拓展客源。在巩固武汉、重庆等主要客源。在巩固武汉、重庆等主要客源市场和短程市场的基础上,抢抓宜万铁路下半年通车的机遇,围绕重大事件开展营销,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和台湾、日韩等境外市场开展宣传促销,积极开拓中远程客源市场,吸引高端游客消费。
营造大环境加快发展。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培育旅游支柱产业推进旅游经济强省建设的决定》的贯彻落实为契机,尽快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做到含金量高、操作性强,为旅游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以申报全国旅游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将恩施旅游产业发展纳入国家部委政策支持的层面,争取政策“红帽”。( 中共恩施州委恩施州人民政府)
相关线路:恩施旅游线路 大峡谷旅游线路 腾龙洞旅游线路 重庆旅游线路 武汉旅游线路 湖北旅游线路 上海旅游线路 州政府旅游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