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今年雨水丰富,大麦科湿地告别了干旱缺水的状况,水域面积明显扩大,由2万多亩扩大到6万亩,水深由去年的平均0.5米增加到1.5米以上。
作为全省最大的内陆湿地自然保护区,近年来,大麦科湿地一直深受干旱缺水的困扰。在2003年的测绘中,大麦科保护区面积7190公顷,水域面积达到5万亩,但是到2006年,自然保护区内的水域面积减少到2万亩,达到了历史最低水平,很大程度影响了迁徙的鸟类在此停留。
为了加强对湿地保护区的管理力度,台安出资在柳河下游修建了翻板拦河闸,将河水截流,保证湿地有足够的水量。而当水量超标时,翻板拦河闸会自动将多余的水排掉,使湿地的水量保持在适宜状态。在已有蓄水工程的基础上,台安还在刘家窝堡下设了两道拦蓄工程,增加柳河蓄水量,并建立稳定的河道水域生态恢复区,逐步恢复水生动物、水生植物和水体景观,并形成两岸农业和苇地稳定的水源地。逐年实施退耕还沼,逐步恢复和扩大已被不同程度侵占和退化的芦苇沼泽面积。在大麦科、八家子、南岗子三块核心区,大范围恢复标准化芦苇沼泽面积。计划到2010年全部实现退耕还苇。今年丰富的雨水,给湿地面积的增加创造了机遇,有关部门适时对进入湿地的河流进行了河道拓宽和清淤,使得进入自然保护区内的水量增加了近2倍,湿地内的水层深度由平均0.5米增加到1.5米以上,最深处可达3米以上,增加了3到4倍,水域面积更是突破5万亩达到6万亩,是近年来湿地水域面积的首次增加,大麦科湿地保护区的总体面积也有所增加。
保护区管理处通过封育性保护、人工促移植、注水等措施,恢复湿地的生态和植被。实施退耕还沼,增强了湿地对环境和气候的调节作用,生态环境向积极方向稳定发展。柳河是注入湿地的主要河流之一,由于沿河两岸有不少企业的工业用水没有实现达标排放,使得不少污染物质随柳河流入大麦科湿地,对湿地水域产生污染,影响了整个湿地保护区的环境。从去年开始,台安重点加强了对柳河河水的治理力度,先后拿出7000余万元资金用于安装污水处理设备等环保设施,并取缔了一些高污染、高排放的工业企业。现在,排入柳河的水体已经实现全面达标。
水域面积的增加和水质的改善,使大麦科湿地吸引了大量迁徙鸟类在此停留。早在4月份,就有万余只野鸭在湿地嬉戏,白鹭、灰鹤、大雁等保护动物也出现在湿地的苇塘中。由于人们爱护野生动物意识增强,在保护区内很少发生猎杀野生鸟类的情况。现在,工作人员的任务就是每天巡视保护区,做好各种鸟类的监护和记录,发现受伤鸟及时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