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将整合三坊七巷 两塔景区

王朝旅游·作者佚名  2009-06-0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三坊七巷”是福州名人修身养性区,体现“厝文化”;乌山景区是福州名人纵笔放怀区,体现“石文化”;于山景区是福州名人宝剑出鞘区,体现“火文化”。如果将3个景区整合成三坊七巷两塔景区,将构筑福州名人“金三角”。8日,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的陈福日提出了这个奇妙构想。

陈福日介绍,三坊七巷是福州古建筑的代表作,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三坊七巷的厝是从容温馨的居所,是谦和自然的表现,是沉静优雅的象征,被中外建筑专家誉为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街区群落。自古以来,三坊七巷一直是福州最有文化气息的地方,历代都有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在这里修身养性。

乌山景区是福州市名人放怀区,体现“石文化”。在乌石山景区内,华严岩巨石上篆刻着被中国篆刻界誉为书法四绝之一的唐代大书法家李阳冰的“般若台铭”,长乐台岩石上募刻着宋朝大书法家米芾的行书“第一山”。宋代散文大家曾巩的《道山亭记》是千古流传的不朽名篇。清代台湾总兵甘国宝的“石迹”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天秀岩旁还有明朝宰相叶向高的草书。冲天台旁宋程师孟的篆书石刻“冲天台”这3字苍劲雄奇。天章台上,元代诗人萨都剌吟咏“晚凉上乌山,置酒天章台”诗句飘逸洒脱。黎公岩上,明代抗倭名将黎鹏举的“乌石在,黎公在”6个楷书大字气冲霄汉。

于山景区是福州名人的宝剑出鞘区,体现“火文化”。当年,闽王王审知在福州兴农桑,招贤才等一系列革新举措,引起五代后粱太祖的不安,以为闽王想谋反,欲起兵讨伐,一时人心惶惶,八闽又要燃战火。在这非常时刻,王审知“宝剑出鞘”,借给母亲祝寿的名义建白塔,以表白自己忠诚清白。最后,他用政治家“智慧的剑”,消除了后梁太祖的疑惧,为福州的生存和发展争取到近三十年的和平环境。

白塔寺、戚公祠、大士殿、九日台等等,于山景点内嵌含的法雨堂、白塔、醉石、“闽变”会址、辛亥革命前敌指挥部、男相观音、石屋炮台,都印证了“火文化”的存在。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