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宁德市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已经形成文本,正在征求意见当中,随着国家领导人对白水洋的关注和亲水游精品线路的成形,我市将一举改变旅游资源长期得不到有效开发和利用以及效益不高的现状。
要是这个判断能够成立,那么旅游产业的各个关联环节就有必要重新检视一下到底还存在哪些缺陷,是否有行之有效的补救措施———哪怕是借鉴别人的经验也好。譬如说,浙江旅游业对民营资本的吸纳和利用、山东泰安市开发旅游商品的做法等就很有借鉴意义。
旅游的投资需求取决于旅游市场需求,因为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离不开各相关部门的行政许可,因此政府的主导作用就显得相当受人瞩目。一旦经过扩展和充实之后的“亲水游”精品线路当真很叫座,白水洋“一流”、“知名”的品牌效应又得以发挥,随之而来的客流势必猛增,对食、住、行、娱、购诸环节都将发出挑战,对投资需求的刺激将是可想而知的。据国家旅游局的测算,近五年来,我国旅游投资总量年均增幅为12.2%,到2010年,旅游业的投资总量将累积达到1.9万亿元。另据估算,迄今为止累积投资量大约在九千亿至一万亿元之间。如此看来,在未来的四年里,全国将有约一万亿元的资金准备投向旅游业,这对亟需投资的闽东旅游业而言,至少不是坏事,关键就看政府如何去吸纳并引导海内外的投资热情了。
以目前闽东旅游业的现状而言,最匮乏的可能还是旅游商品,也就是“购物”这个节点尤其脆弱。迄今为止,除了一些农产品以外,我还真想不出有哪一样玩意儿堪称旅游商品的。也许这正与咱们旅游产业初具形态的现状是相对应的,不好指责政府失职。但是,着眼于将来,恐怕得将这个问题提上议事日程,至少也应该在“旅游规划”之类的文本中单独列出,并着手进行开发。毕竟旅游购物收入在旅游总体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达到四成左右,又可以自成产业链,因此很有必要学一学山东泰安市的做法。在政府主导、扶持下,泰安市已有旅游商品定点企业61家,形成了纪念品、工艺品、营养保健品、食品、服饰、旅游专用品和土特产品等一系列旅游商品。2005年,泰安市66亿元的旅游总收入中就有12亿元来自购物。
信手拣拾两块“他山之石”,用意不过在于攻自己的“玉”———对闽东而言,旅游产业当下就是一块价值连城的“璞玉”。所谓“一业兴百业旺”,旅游产业一经兴旺发达就将带动相关联产业的蓬勃发展。对此,地方政府当大有作为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