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长假,天公作美,中山陵园风景区7天共迎来近80万人次的客流,最高日接待量达15.8万人次,创历年同期新高。客流、车流激增,对景区交通、卫生、治安等诸多方面是一次集中考验。但记者在中山陵、明孝陵的游客问卷调查点随机采访时发现,绝大部分游客对景区的环境卫生、内部游览线路、观景设施、安全保障等均表示满意。
“中山陵园在这个黄金周取得的成绩主要得益于科学化管理、人性化服务。新举措为景区打造了新亮点,带来了新气象。”中山陵园有关负责人说,在旅游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游客用理性的眼光去感受景区的点滴,而管理者只有用策略与智慧去搏击市场才能取得成功。
中山陵园风景区实施环境综合整治以来,景区大环境日新月异,老景点的崭新变化、新景点的频频亮相都让游客惊喜连连。明孝陵景区经过资源整合后,焕发“青春”:翁仲路恢复了青石板路,神道实施了步行道管理,明孝陵升仙桥栏杆、两座神帛炉、四座井亭完成复建,棂星门也按明代样式复原。“五一”期间建成开放的前湖公园一改整治前杂草丛生、农民散住、牲畜随意放养的脏乱差环境,现在的前湖鸟语花香,一片绿意盎然,尤其是城墙下的休闲步道可以直达琵琶湖景区,每天都有上万游人流连其中。
拆违工作也是环境综合整治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黄金周期间,中山陵园管理局专门抽调执法人员加强拆迁片区的巡查,对澳宝米酒厂、南京电影机械厂附近,及明孝陵明城墙旁和东新村地震台旁的违章建筑分头组织了拆违行动。今后,该局还将继续采取有力的措施,做到“拆建还绿,还景于民”,为游客营造一个更好的风景区“大环境”。
1999年黄金周休假制度确定以来,经过几年发展,游客已从单纯的“观光游”转向了“文化休闲游”。“五一”期间,中山陵园推出的“钟山风光一日游”,充分满足了游客的文化旅游需求。
据了解,自去年实施票制改革后,中山陵园管理局着力弘扬景区的六朝文化、明文化、民国文化、生态休闲文化、佛教文化、山水城林文化等“六大文化”。通过打造和完善“钟山风光一日游”,让游客欣赏“中山伟陵的大气磅礴,山水城林的俊秀风光”,体会“源远流长的钟山历史”,感受“和谐天下的博爱精神”。
今年黄金周统计资料显示,有三成的游客是“故地重游”,印证了景区的文化魅力。来自扬州的张先生告诉记者,一家人以前都来玩过,但只是走马观花。这次选择了套票,坐小火车游览了以前没去过的灵谷寺、音乐台、明孝陵等景点,感觉很不错。
“五一”期间,风景区还为游客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明孝陵景区的《大明华章》皇家礼仪大巡游,为游客展现有200多年历史的大明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突出成就;音乐台上演的《经典民乐演奏会》,让游客听得如痴如醉。
“五一”期间,中山陵园启用了江苏省风景区首家数字指挥中心。通过一块10平方米的“电视墙”,显示景区重要景点和交通路口的即时情况,一旦发生紧急事件,工作人员就可按照规定的应急响应程序,及时向相关职能部门发出指令,快速处理。据了解,该中心的建成是中山陵园风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成果之一,自2006年3月启动创建工作以来,已投入约1.2亿元用于景区内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
黄金周期间,中山陵园每天约有700名联合警力为游客“保驾护航”,高峰期启动交通疏解预案,根据现场状况,将重点路段的信号灯由电视程控改为手动指挥,保障了交通顺畅。为缓解客流激增带来的停车难问题,景区内14个停车场全部开放,容纳近1600辆大中小车。景区内新建、改建的20余座旅游厕所,布局合理、环境整洁,得到了游客的好评。
目前,中山陵园已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又在积极创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通过“双创”工作的不断推进,中山陵园风景区将为游客营造一个更加舒心和谐的旅游环境,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