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青山区和平大道,绿树掩映下一栋白色三层小楼房。
二楼有几间屋子,其中一间放着乒乓台。然后是走廊,墙上贴满了照片,照片里是一张张欢喜的笑脸。尽头的房间最大,摆着一张可容纳几十人的会议桌。
这里简陋而平凡,却是300多个成员的希望。每逢周末,或忆起伤心事的时候,他们就聚集在这里,坐坐、聊聊,抱团取暖。
这里是连心家园。2008年9月,李铭兰出资3万元,建立起这个民间组织。成员之间没有秘密,新成员的“情况”会马上传开,老成员安慰、鼓励新成员。然而,在外人面前,他们又是最讳莫如深的。
相聚的时光总是特别热闹。大家有说有笑,都把自己最快乐的一面展现出来、带给别人。但是,有时候,只是一句有关孩子的话题,就会把他们的心情降到冰点、判若两人。
这是快乐家园,也是悲伤家园——维系成员心连着心的是他们共同的命运:永远、永远地失去了自己的孩子。
讲不出再见
1999年3月8日,李铭兰像往常一样和儿子道别,那一天,格外不舍一些。第二天,儿子就要出国了,去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留学。8号,是儿子在国内的最后一天。
走到门口,马智突然想起了什么,转头说:妈妈,今天“三八节”,我要给你一个惊喜!李铭兰欣慰地笑了,儿子总是这么懂事。
11点,李铭兰站在武钢研究院窗前往外眺望,阳光打在对面的玻璃窗上,反射出刺眼的强光,她不得不暂时闭上眼睛。研究院和武钢医院只隔了一条马路,她不知道,对面,医生正在抢救自己的儿子。
几分钟后,马智因突发性脑出血抢救无效,宣布身亡。这个21岁、身高1.83米、前途一片光明的大男孩,就这样突兀地,没有任何征兆地离开了人间。
这个消息对李铭兰来说无疑是晴空霹雳。“不信,怎么也不相信。我说你们把我儿子送到同济协和(医院)去吧,那里条件好些。”没人搭腔,现场一片死寂。李的弟弟小声告诉她,“他死了,人都已经送到太平间了。”她猛烈地摇头,说:“不会的,我儿子没死,你们给他带床被,太平间这么冷,你们怎么对一个病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