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梁启超家的女人们

王朝女性·作者佚名  2010-01-2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文化家族女性的独特魅力,可以成为当代的一面镜子。

PClady独家专稿,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梁启超的五个儿子,出了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三个院士。鲜为人知的是,梁家的闺秀们,也是一道别样的风景。诗词专家梁思顺、图书馆学家梁思庄、社会活动家梁思懿、革命老战士梁思宁,特别是大名鼎鼎的建筑学家林徽因,个个都是女中豪杰。

如今,得益于文化血脉的传承,一代又一代的梁家女人们,芬芳继起,风骚各具,为这个不同凡响的文化家族增光添彩。

走近梁启超家族的女人们,是一次浓浓的书香之旅,更是一种独特的精神享受。

梁家有个大内总管

抗战胜利后,分散十年的梁家儿女们纷纷从全国各地回到北平。大本营就是大姐梁思顺家。和弟妹们分开那天起,梁思顺就一直盼着弟妹们早点回来,并早早准备好房间、床铺,把家布置成“接待站”。1946年10月2日,梁思永一家最先回到北平,姐弟相见,相拥而泣。自小到老,梁思顺就这样扮演着梁家大内总管角色。

她还是父亲一剂疗伤的药。1927年,北京协和医院。肾痛加剧的梁启超,靠在病床上给远在加拿大的长女写信:“宝贝思顺,我平常想你还自可,每到病发时便特别想得厉害,觉得若顺儿在旁边,我可以撒撒娇,苦痛便减少许多。”他对思顺的依恋,始于日本。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仓皇离开北平,只身流亡日本。不久,他将长女思顺、妻子李惠仙等接到日本。1906年,梁启超全家迁到神户郊外须磨海滨的“双涛园”。15岁的梁思顺是双涛园群童的领班,主管弟妹们的学习、娱乐活动。从须磨到神户市内的同文学校需乘一小火车,调皮的梁思成每天在赶火车时走到半路非得拉一泡屎才走,已成了条件反射。有时眼看火车冒青烟了,便急得大叫“等我!等我!”他这个恶习被大姐批评了多次。十多年后,弟妹们先后都到美国读书。梁启超授权随丈夫周希哲在加拿大领事馆的梁思顺代理家长职责,再次全权负责弟妹们的学业、生活,爱情、婚姻走向。

甚至,在父亲逝后,梁思顺对于梁家的事情,不论巨细,都放在自己的心坎上。1936年1月,广东温暖如春,而梁思庄心如雪崩——丈夫吴鲁强暴病身亡。在北平听到噩耗的梁思顺,急得跺脚,电报全不能寄托对爱妹的安慰。次日,她连忙写信:“我从接电后恨不能坐飞机来广东,把你抱在怀里,安慰你,咳!我苦命的爱妹,从十六岁就失慈母,屡经忧患,叫姐姐怎能不心疼痛杀!”料理完后事不久,梁思顺匆匆赶到广州,将妹妹母女接回北平。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