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定",是我在大地震之后才确认的一个词,之前形容智利我愿意用情色或奔放来形容。很"淡定",是我从地震到现在能描述智利的一个形容词。可能很多网友不会同意我的观点,必定是一场惊心动魄,必定是一场几百人的性命关天。我还要声明,这个"淡定"是和海地和汶川的灾难性比较,这个"淡定"是和媒体的预测相比较。
“淡定”来自于我的朋友小方,他在电话中告诉我,他的圣地亚哥员工,多数是地震后准时上班的,还有好多是开车来的。我问他,不是桥梁都倒塌了吗?他说,只有倒塌的拍摄下来了。
"淡定",让我想起和前总统拉戈斯见面的场景,只有一名随行人员秘书兼翻译、轻松地氛围,好像老朋友茶话,令我很吃惊,我以为会搜身几次、安检几次,调查和怀疑几次,这些全部都没有。
"淡定",是我多次在路上看见智利总统,自由的在街头和偶遇的民众交流。有时候在街头就能看见总统车队经过,很简单的几辆车下来几个人,一看是总统,衣着轻松好像是在旅行,其实是在四处竞选途中。
印象最深的"淡定",就是2006年女总统米歇尔竞选期间,我获得邀请可以前往演讲竞选会场采访,多次目睹她接近狂热选民。她在一个古老宾馆的二楼天台上演讲,很简单的布置,包括服饰,发散着那种飘散着自信的女性“淡定”。
在中国就会看见不同场景,较少有官员没人陪同,大概担心安全问题,或者是一种中国习惯。记得99年我做记者的时候,拍摄一群官员视察,被官员随行人员吼,叫我远点站着别动,不要靠近领导。美国总统更可怜,时刻都要警卫和武装包围着,恨不得铜墙铁壁。当官员内心不安定时候,肯定没有那种发散着自信的“淡定”。
"淡定",是我昨晚在电视上,看见现任总统米歇尔在地震现场,我的老朋友独自一人,从容,淡定,很美的展现在一场危机面前,看见她没有包含热泪,没有义愤填膺,没有信誓旦旦,没有群情鼎沸,更没有前呼后拥,一位女性的魅力安抚着危机面前芸芸众生。
这样的场面,在一些所谓的大国是看不见的,我们总能看见官员后面团拥的官员们,还有警惕的目光审视着周遭的便衣,这些人可以类比网络上“打伞官员”。
之前我问弟弟,为什么会留在智利那里,飞速发展的中国,国内有多少钱可以赚啊,有多少机会等待啊。他说,还是喜欢智利,那里很祥和,我一直难以理解。
直到我去过智利很多次,长居过很久了,在南美游历很久。个人经历很多成长故事,并为之付出代价后,我才理解弟弟说的“祥和”。我能用心体验到,那些来自灵魂的,带有一丝温暖的“祥和”。
这个“祥和”不是号召、包装、推广、宣传出来的秀,是一种根植在每个人心灵里的,一种精神感受,一种价值观,一种大风大浪之后的顿悟。
我想这种“祥和”是真实的,才会带来这样的‘淡定”,危机面前的“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