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精矿”何时质量最高(3)

王朝女性·作者佚名  2010-04-0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35岁后 精子质量直线下降

美国科学家已发现,35岁是男性精子质量的一道分水岭。超过此年龄段的男人,精子出现基因变异的比率大大增加,该发现可能也正是35岁以上男性生育率直线下降的最佳解释。 此前普遍的看法是,职业女性如过分专注于事业,很可能得牺牲当母亲的能力,因为女性卵子质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衰减。

但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的分子研究也表明,有意传后的职业男性同样也该担心年龄问题,超过35岁的男子育儿可能性将会降低。

这项研究由科学家纳伦德拉?辛格发起,研究组共对60名年龄在22岁到60岁之间的志愿者的精液进行了跟踪研究,这些男性均身体健康,精液中精子数量正常。辛格发现,虽然不同年龄段男子的精子数量大致相当,但其基因质量却与年龄密切相关,而35岁则是一道关键分界线。 对大龄男子精液进行的分子化验表明,其精子中DNA双螺旋破损集中度相对高得多,出现基因损害的几率也更大,而且精子的免疫系统功能也较为低下,难以利用自我淘汰机制剔除有缺陷的精子。

此外,大龄男子精液中精虫的活动能力也相对较弱。 当然,主持这项研究的科学家指出,这一发现并不意味着年过35岁的男子就难有机会当爹,尤其是如果其伴侣相对年轻,他们仍可以得偿父愿。 实际上,统计数字也并不支持这一结论,像在20世纪90年代,英国40岁以上男子当父亲的比例上升了一半,而在1999年,约有一成新生婴儿的父亲年龄在40岁以上。故而,辛格强调,这一最新研究实际上是为探究大龄夫妇不孕症开辟了一条新角度。

第一頁    上一頁    第3頁/共4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