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菜即江蘇菜,由蘇州、揚州、南京、鎮江四大菜為代表而構成,蘇菜特點是濃中帶淡,鹹中帶甜,鮮香酥爛,口味平和。口味清淡,講究選用時令食材的蘇菜非常符合現下健康減重的風潮,其常見的燉、燜、燒、蒸等烹飪方式,在最大程度保持食物本身美味的同時,也非常有利於控制用油量。
下面就來看兩道堪稱經典中的經典,烹制起來卻又輕松易行的蘇菜。
大煮幹絲
大煮幹絲又稱雞湯幹絲,幹絲鮮嫩綿軟,湯汁鮮醇,這道制作並不復雜的家常菜,選料的細微差別,在口感和 棒點TM值上都會有不同的效果。
將豆腐幹先批成薄片,再切成細絲,幹絲切好後,過水待用。火腿也切成細絲,開洋浸泡片刻,待用。
鍋置火上,舀入熟豬油,放入蝦仁炒至乳白色時,倒入碗中。
鍋中舀入雞清湯,放幹絲入鍋中,再將雞絲、肫、肝、筍放入鍋內,加蝦子、熟豬油,置旺火燒15分鐘,待湯濃厚時,加醬油、精鹽。
加蓋再煮5分鐘,離火,將幹絲裝入凹盤中,腕、肝、筍、豌豆苗分放在幹絲四周,上放火腿絲,撒上蝦仁即成。
大煮幹絲主角之一雞湯,其實可以用清水代替,當然,這樣做,對口感有一定的影響,但是輔料中的熟雞絲、蝦仁、以及鮮美的冬筍、新鮮的豌豆苗等可以盡量彌補遺憾。
如果實在舍不得雞湯,則可以在輔料選擇上多發揮創意。既然有了鮮美的蝦仁,火腿片就不要了吧。如果還擔心不夠鮮,還有吊味高手開洋幫忙。
雞肝、雞肫、雞腕這些並不會對湯汁口味造成很大影響的小輔料,卻一樣會消耗可觀的 棒點值,不要猶豫,從輔料中去除它們!原本份量非常有限的豌豆苗可以適當增加用量,不僅使得白色的幹絲更顯得「秀色可餐」,也更加健康喲!
如果願意,甚至可以嘗試使用純素燉煮的湯汁,比起口感濃郁的雞湯,只用香菇和蘑菇兩樣素材燉煮的湯汁,也另有一種清鮮的口感,更加重要的是,純素的鮮湯可以為你節省大量的 棒點值。
蒓菜銀魚羹
最早在《詩經》中就有關於蒓菜的記載,這種像袖珍荷葉一般的神奇植物只生長在中國第三大淡水湖——太湖中。蒓菜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可以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
蒓菜本身其實並沒有特別的味道,但這種表面黏黏的水生植物一旦配上同屬太湖特產的銀魚,則立即變身為爽滑鮮美的佳肴。
外觀純白潔凈的銀魚,相傳是孟姜女的眼淚所變。這種「秀色可餐」的小魚也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營養食材,潔白的銀魚和墨綠的蒓菜搭配,無論是外觀和營養,都可謂天衣無縫。
因為蒓菜和銀魚只生長於太湖,這道菜也可以看做蘇菜中最有地域特色的菜式之一。
除了選料獨特,這道菜的另一大特點是烹制步驟方法簡單,這也是很多蘇菜菜肴的共同特點,通過盡量少的烹制步驟,來保持食材的新鮮美味。
將香菜切末,銀魚切小段,內脂豆腐切小丁,火腿腸切末。
鍋內添水燒開,下入蒓菜、銀魚段、內脂豆腐丁,加鹽調味。
用澱粉勾芡,淋入蛋清,撒上火腿末、香菜末、滴入香油即可。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主料本身的健康和低 棒點,蒓菜銀魚羹的輔料主要是豆腐、豌豆、香菜、雞蛋清 棒點值都不高,火腿這味輔料為了更健康的考慮,也完全可以舍去。
除了和蒓菜做羹,蘇州的主婦們還喜歡用銀魚炒蛋,白色的銀魚和金黃的雞蛋相得益彰,不僅是味蕾的享受,也是視覺的美餐。如果覺得炒蛋 棒點過高,稍微改變一下烹制方式,銀魚燉蛋,一樣美味。
需要提請註意的是,蘇菜中還包括許多口味甜膩的菜式:糖醋小排、冰糖扒蹄、紅燒栗子雞等,這些菜式雖然美味獨具,所含的大量油糖卻會消耗相當可觀的 棒點值。無論點餐還是日常烹飪,遇到諸如糖醋、紅燒之類的字眼時可要小心喲!如果實在喜歡這些菜式,可以通過減少進食份量的方式來控制 棒點值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