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自从12月6日国内最大的BT下载网站被有关部门关闭以后,已经有530多家BT下载网站被关。BT下载,这个在互联网上风靡了8年的名词,可能要在中国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围绕BT下载的盗版与反盗版之争,背后却是一场深刻的思维变革。
BT是英文Bit Torrent的简称,中文也直译成“比特流”,这是网民互相分享大型文件的一种传输协议。利用BT协议,网民可以把自己电脑里的大型文件,开放分享给其他互联网访问者。中国的BT网站在BT传播中,提供了重要的搜索功能。网民通过搜索“种子文件”,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文件并下载。BT网站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更类似于谷歌。但是,正如谷歌搜索存在盗版传播的问题,BT下载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许多社会学家认为BT是互联网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有利于促进知识和信息的传播。有统计显示,全球互联网信息传输流量中,最高有一半来自BT。然而,拥护产权保护的人却认为,BT是盗版传播的重要途径。今年4月,瑞典法院认定欧洲著名BT网站“海盗湾”的创始人有罪并入狱一年。
西方经济学将私有产权视为市场经济大厦的基础。理由是,没有产权保护,就没有人愿意生产产品,因为他们不能从产品的产权保护中获得投资回报。按照这个逻辑,BT下载似乎动摇了市场经济大厦的基础,因为网民可以把自己获得的文字、视频、图片免费分享给其他人。
然而,互联网之所以被称作是人类社会的一次深刻变革,原因之一就是其给传统市场经济产权理念带来巨大的冲击。私有产权这个曾经被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光荣正确”的概念,其实也处于一次深远的变革之中,这是亚当·斯密绝对没想到的。
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成本就是信息。依传统逻辑,如果信息是免费的,那么就不会有人来生产信息。但是,这个逻辑也是有例外的。就新闻产品来说,全世界已经没有多少新闻提供商靠出售信息获得回报,他们的收入主要依靠广告。在更具创新性的IT领域,这一点可能看得更清楚。IBM几年前免费捐赠了价值数百万美元的Linux代码,他们放弃这些知识产权的小算盘是,他们将从Linux系统的普及和发展中获得回报。谷歌更是免费信息服务的代表,全世界的使用者从谷歌获得相当程度的信息自由,但是谷歌并不收费,它的盈利来源于广告和相关产品开发。
耶鲁大学法学院资深教授本克勒对信息经济学的解读正引起关注——无论是法律的制定者,还是公司的管理者,如果信息产品的回报不一定要从产权独有中获得的,那么继续鼓励产权保护以阻止信息传播就是不明智的,这将降低社会的整体效率。
毫无疑问,这种观点并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其所带来的思维撞击更是巨大的。但是,BT下载究竟是在盗取版权,还是在培养产品潜在用户?为什么BT的存在没有让好莱坞关门?BT消失后,产权所有者一定获得更大收益吗?这些问题的答案并不简单,对互联网和信息革命所带来的深刻变革,还没有人敢说已经看见这场变革的结局。
(责任编辑: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