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谷歌副总裁黄安娜在3月2日确凿表示的“与中国政府对话”一说,人们不禁好奇地想问,中国政府与谷歌到底是谈,还是没谈?为何各执一词?
“谈判,是国与国之间的事情,中国政府不可能与一家公司来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产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腾飞博士表示,“说谈也对,因为如果要谈,那也应是美国政府替谷歌谈判。谷歌一直强调‘在谈’,可见一斑;说‘没谈’也对,因为中国政府并没有与谷歌谈判”。
“谷歌其实还是在进行公关战,我个人认为,对于我国现有的互联网监管制度和国家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问题,不存在谈判的余地,尤其是和一家商业公司。”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博士后傅玉辉认为,“况且开此先例,一家一家公司地和中国政府谈判,也不太现实。”
谈与不谈,表面看虽是操作层面的具体运作,不仅仅是“不同说辞”那么简单,实质上,暗含着谈判主体“对等与否”的玄机。而这其中,如腾飞所言,美国政府的积极参与不可忽视。
事实上,与“谈与不谈的分歧”相比,人们更关注的是“谷歌在中国,是去还是留”。
一切皆因信息监管?
美国电影《决胜21点》中有个关于谷歌的桥段。
在这部好莱坞电影中,主人公“数学天才”被招进“21点小组”时,老师说:“我们团队有一个人应聘去了Google,所以,我们才找你。”数学天才说:“你们一定不挣钱,否则那个人怎么会离开?”老师回答:“那可是Google啊。”
“为了理想,可以不要钱,不要那些挣大钱的机会,这就是Google。”
纵观整部电影,解读这几句对话,不难得出这个结论。虽然这只是电影中的细节,但或能折射出美国的主流声音。更有甚者,Google的这一形象也得到全世界广泛的认同,包括其言之凿凿的“不作恶”的理念。
所以,1月13日,Google副总裁的博文一经发表,因为“信息监管”等原因而准备撤离中国的谷歌引发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为了理念可以不要中国市场,”这种论调引发了一些行动,如网民在谷歌中国总部清华科技园的献花事件,等等。
Google副总裁的那篇博文里除了“信息监管”之外,也提到了黑客攻击一事。2月份,谷歌事件的后续进展中,也有关于“谷歌黑客来自中国,如蓝翔学校等等”之类的言论。
但分析人士认为,“黑客攻击只是一种借口而已,哪个国家、哪个机构没遇到过黑客呢?这是全球普遍事件。”攻击谷歌的黑客,居然来自一家“下设烹饪、汽车维修、数控加工、焊接技术、计算机、工程机械、家电维修、美容美发”的技工学校,让人不免有“无厘头”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