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随着中国移动入股浦发银行消息的确认,手机支付立刻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事实上,去年启动的3G移动通信已无可争议地成为了手机支付发展的助燃剂,银行、移动运营商、第三方在线支付厂商不约而同地借3G契机抢占手机支付市场。
“在市场培育期谈竞争格局还言之过早,重要的是把市场蛋糕做大,手机支付的未来就是人手一部移动的POS机(电子收银终端)。”一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万亿市场引来群雄逐鹿
有关专家表示,手机支付将是第一个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融合而成的商业模式,因此也是相关厂商的必争之地。
易观国际发布的《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蓝皮书》显示,2009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年度交易规模已接近6000亿元,随着3G移动通信应用在2010年逐步扩大,日趋成熟的手机支付将进一步推动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迈向万亿。此外,央行第三方支付标准有望在今年内出台。这些潜在的巨大商业价值无疑引来了银行、移动运营商、第三方在线支付厂商三大阵营的群雄逐鹿。
据财付通总经理刘颖麒介绍,手机支付应用将会陆续涵盖日常生活的多个方面,用户不但可以通过手机查询自己账户的余额、进行账户管理,还能随时随地购物付款、购买游戏点卡、充值手机话费,未来更可以支持水电煤、通信等公共事业缴费。
“预计2010年,我国手机支付市场规模将达到28.45亿元,手机支付用户总数将突破1.5亿人,这对三大阵营来讲,都是重要的竞争领域,谁也不敢怠慢。”易观国际咨询顾问张丽君表示。
三大阵营模式各有千秋
手机支付,顾名思义就是用“手机”这个载体作为支付工具。而为了实现用手机来“付款”,目前银行、移动运营商、第三方在线支付厂商都有各自不同的服务模式,来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共同搭建完善的手机支付渠道。
银行主推的“手机银行”模式,实质是金融机构与移动运营商合作,将用户的手机号码和银行卡号等支付账号绑定,通过手机短信、手机WAP上网等移动通信技术传递支付账号等交易信息。
移动运营商主推的“手机钱包”模式,则允许用户以预存的手机话费消费。移动运营商会先为用户提供支付账号,用户预先存入费用并从该账户中支付费用,或者运营商通过SIM卡和STK卡直接从用户的话费中扣除移动支付交易费用。“手机钱包”能方便地买车票、电影票、景点门票,但其消费额受限于用户“话费总额”,并不适合用于支付大额消费。
经常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对互联网上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一定很熟悉,“第三方手机支付”可看做在手机上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随着3G的普及,传统互联网应用正迅速地向手机转移,“第三方手机支付”便是从互联网延伸进手机的典型,只要手机能上网,便能如在PC上一样使用手机支付。
手机支付发展重在应用
有关专家表示,手机作为支付工具的需求,手机支付市场要做大,自然首先需要丰富的手机支付应用,即要解决“手机支付能买什么”。如第三方支付平台引入信用中介后,降低了人们网购的信用风险,促成网购交易量上升,而网购交易量上升也必然拉动第三方支付总额的增长,应用与支付总额呈现螺旋上升的势头。
正因如此,手机支付应用也成了银行、移动运营商、第三方在线支付厂商抢占市场的焦点。银行借助其强大的金融渠道体系,在“手机银行”中实现了包括手机话费查询及缴纳、银行卡余额查询、航空订票等多种支付服务;而移动运营商也开始发展线下消费商户,实现用“手机钱包”支付小额消费、票务费用等应用。第三方在线支付厂商也逐步把互联网上的成熟消费模式移植到手机端上。
财付通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通过财付通手机支付渠道而来的游戏点卡交易量上升很快,购买游戏点卡已成为手机支付的一个重要应用。此外,水电燃气费缴纳、彩票投注等生活支付服务也逐渐在财付通上实现,第三方手机支付的应用覆盖面也将越来越广。易观国际更预测2010年的手机支付市场将首先由第三方支付厂商的个人支付账户推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