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气是黄绿色、有强烈窒息性异味、有毒的气体。它是很强的氧化剂,与二氧化碳接触能形成光气,在高压下可液化为液氯,密度为2.48kg/m3,熔点一102℃,沸点一34.6℃,在空气中呈白色烟雾,极易溶于水、醇和醚,其水溶液称为盐酸。大气中氯的主要来源是制氯厂、制碱厂以及利用氯制造农药、漂白剂、消毒剂、塑料、合成纤维等工业排出的废气。
氯气对人体有严重危害,它能刺激眼、鼻、喉以及上呼吸道等。当质量浓度为1—6mg/m3时,对人引起显著的刺激;12mg/m3时则难以忍受;达40一60mg/m3时,30一60min可致严重中毒;120一170mg/m3时极为危险,引起急性肺水肿及肺炎:3000mg/m3时,可立即麻痹呼吸中枢、出现“闪击性死亡”。长期吸入低浓度的氯会引起慢性中毒,主要症状为鼻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肝硬化。对氯敏感的人,当接触较高浓度的氯气后.即可发生皮炎或湿疹。对植物有危害作用,对金属制品和建筑有腐蚀作用。
氯是一种强烈的刺激性气体。主要作用于支气管和细支气管,也可作用于肺泡,导致支气管痉挛、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周围炎,吸入大量时可引起中毒性肺水肿。
氯被吸入呼吸道与粘膜接触,除元素外,还形成次氯酸、氯化氢等。过去认为,氯的损害作用系由氯化氢、新生态氧所致。近期研究指出,在pH7.4,37℃的条件下,并不致生成新生态氧,最大的可能由于氯化氢和次氯酸的作用,尤以后者具有更明显的生物学活性,它可穿透细毛膜,破坏其完整性与通透性,从而引起组织炎性水肿、充血,甚至坏死。由于肺泡壁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致肺泡壁气-血、气-液屏障破坏,大量浆液渗向肺间质及肺泡,乃形成肺水肿。
据报道,次氯酸还可与半胱氨酸的疏基起反应,抑制某些酶的活性,醛缩酶也受影响。此外,呼吸道粘膜内的末梢感受器受刺激,还可造成局部平平滑肌痉挛,加剧通气障碍,导致缺氧。吸入几高浓度的氯,还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停止或喉头痉挛而发生“猝死型”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