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国”是“镇护国家”的意思。“靖国神社建于1869年,用于供奉在明治维新时代戊辰战争中战死军人的灵位。当时,根据明治天皇的命令,在东京千代田区的九段下创建<东京招魂社〉.此后的1879年,根据〈平安治国〉的意思,改称靖国神社.”。
"靖国"是"镇护国家"的意思
靖国神社的由来:
1869年(明治二年)6月29日,为了给在明治维新内战(戊辰战争)中为辅佐天皇而死去的3000多官兵“招魂”,日本明治政府在东京都千代田区九段北设立了“东京招魂社”。1879年6月正式改称为“靖国神社”。“靖国”是“镇护国家”的意思。因此,靖国神社不同于一般的神社,是专门祭祀死在战场的军人的神社,它在日本大大小小8万多个神社中有着独特的地位。
靖国神社概况:
靖国神社占地近10万平米,成条形。这个神社有围墙与外界相隔,中间被一条小路阻断为前后两部分。院前立一巨大牌坊(日本人称“鸟居”),多植树木;后院有拜殿等主建筑。前后院之间的路旁有一对30年代建的展示帝国军人“武功伟业”的石塔,上有表现“皇运进展”、“鏖战奋进”的浮雕,16面浮雕中有10面与侵华战争有关,又是“奉天入城”、又是“占领南京”,令中国人不堪入目。在院内的一侧还有个陈列馆,称“游就馆”,陈列日本自明治维新到二战结束为止的战史,为侵略战争歌功颂德。透过日式牌坊,饰有菊花徽记的白幔在拜殿前低垂,阴森中透出一股杀机。在前往神社的广场周围树林的喇叭里放出类似招魂曲的声音,确有让人感到阴魂不散的压抑感。在神社的纪念馆里还摆放着二战时期日本军队的零式战斗机,而纪念馆外则立着军舰、战马,以及二战后期大搞自杀式攻击的“雄风特攻队”飞行员等的雕塑,这当然是号召现代的日本人对当年战争保持思想上的崇拜。由于正在修缮,记者未能看到供着东条英机等战犯牌位的建筑。最让人感到刺激的是神社大门旁边一个纪念碑上的浮雕,有两幅与中日战争有关,一幅描绘的是中日甲午海战,一幅是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入侵上海。自然都是正面描绘当时日本军队如何“英勇”作战的———这是不折不扣美化当年侵略战争的做法。靖国神社恰好在一些小学和地铁站中间,许多放学的中小学生都从这个纪念碑前走过,在经意和不经意之间,他们都会看到这些浮雕,不知道浮雕所颂扬的“历史”以及政客在神社里的“榜样表现”会让天真无邪的下一代在长大之后培养出什么样的历史观。
靖国神社的性质:
靖国神社是日本近代史上军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的精神支柱。
靖国神社修建之初与其他神社在性质上没有什么不同,但随着日本不断对外侵略扩张,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势力的急剧膨胀和大规模的对外侵略战争,靖国神社被一小撮法西斯军国主义分子用来作为愚弄和笼络国民感情的工具,靖国神社逐渐取得了国家神社的显赫地位,变成由国家护持(管理)的、“超宗教”的祭祀活动的场所。靖国神社既是国家宗教设施,也是军事设施,它从一开始就与军队和军国主义有着密不可分的特殊关系,并一直由陆军省和海军省负责管辖(其他神社均由内务省管辖)。
在近代历史上,靖国神社的名字是与战刀和征伐相联系的,折射着日本从封建武士社会向封建军事帝国主义发展,走对外侵略的道路,最后走向破灭的轨迹。明治维新后,日本的为政者们把天皇崇拜与神社信仰一体化,神道变为“国家神道”,靖国神社逐渐取得了国家神社的显赫地位,变成由国家护持(管理)的、“超宗教”的祭祀活动的场所。在上个世纪,特别是在三、四十年代日本法西斯势力最为猖厥的时期,靖国神社完全变为军国主义愚弄和笼络日本国民感情的工具,参拜靖国神社不是宗教行为,而是表忠。出于对外侵略扩张的需要,军国主义者们编制了种种廉价的神话,用“靖国思想”换取士兵在战场上的武勇,它要兵士们相信效命沙场如樱花飘落,其魂可在靖国神社内找到归宿,作为“靖国祭神”万世不灭,受人景仰。可悲的是,无数上当受骗的士兵,正是在谎言和神话煸动下被驱赶到战场,向中国和亚洲人民挥舞起屠刀,又在“重逢靖国”的口号下曝尸于异国荒野,变为孤魂冤鬼。供在靖国神社里的246万多亡灵,其中有210万死于二战。应该说,这些当年被赶上战场的普通士兵首先是加害者,同时也是军国主义的受害者。一些人把死者捧为“英灵”的把戏,实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是现实的需要。
“靖国神社”的历史不过百余年,最初的教义是通过祭祀来安抚冤魂,以免给人们带来灾难。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个祭祀之地却变成了供奉二战战犯灵位的地方,而且因为战后日本政府首相和议员等政界要人的参拜,给本来就阴魂不散并且兴风作浪的日本右翼势力作伥,同时也极大地伤害了曾经饱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广大国家和人民的感情,引起了无数人的强烈愤慨。
靖国神社里供着啥?
靖国神社供奉有日本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如桥本左内、吉田松阴、坂本龙马、高杉晋作等人的灵位,同时也供奉了一些不仅在日本历史上、而且在人类历史上也可算作恶贯满盈、臭名昭著的人物。
靖国神社中有一座被称为灵玺簿奉安殿的大
殿,供有明治维新以来250万军人的灵位,包括日本历次对外侵略战争中死亡的军人的灵位。其中,有戊辰战争中阵亡的将士,有为创建新政权而死于“佐贺之乱”、“西南战争”等日本国内动乱的人士,但更多的是在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侵华战争、太平洋战争等侵略战争中阵亡的军人。
据统计,靖国神社里供奉的灵位中有80%以上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丧生的。
1978年10月17日,靖国神社举行例行“秋祭”时,正式把14名甲级战犯的灵位放进了靖国神社。
14名甲级战犯
分别是:
东条英机:
侵苏战争、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主要决策者之一;
土肥原贤二:
窃取同盟国各国军事和经济情报的间谍头目、策划伪满洲国的首要分子;
松井石根:
南京大屠杀首恶罪犯;
木村兵太郎:
太平洋战争的主要策划者之一;
以及广田弘毅、板垣征四郎、武藤章。
另外还有:
被押期间因病死去的甲级战犯松冈洋右、永野修身;
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白鸟敏夫、平沼骐一郎、小矶国昭、梅津美治郎;
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的东乡茂德。
他们均犯有破坏和平罪、违反战争法规惯例及违反人道罪,是双手沾满了亚洲人民鲜血的刽子手。这些人以及原先就祭祀在靖国神社的乙级、丙级战犯,合计1000余人。至今,靖国神社供奉着246万多个灵位,其中210万个是二战亡灵。
靖国神社供奉甲级战犯是军国主义势力膨胀的产物
日本战败投降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占领军进驻日本,与亚洲各国一起,对日本的战争罪犯进行了清理。按照战争犯罪严重程度,被分为甲、乙、丙三级。当时在中国国内审判的多属乙、丙级战犯。特别罪大恶极的送交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理。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死刑的甲级战犯共有14名,其中特别罪大恶极的原日本首相东条英机等7人于1948年12月在东京被处以绞刑。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的抚顺和太原的管理所共关押过1062名战犯,其中的1017名战犯因认罪态度较好,我国政府于1956年夏天分3次对这些人宣布免于起诉,释放回国。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名义判刑的有45名,至1964年也全部释放回国。
20世纪70年代,甲级战犯被奉入靖国神社祭祀,这是日本在经济上成功后,社会上军国主义势力膨胀的产物。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占领军为了根除军国主义的土壤,在战后初期也采取过一些打击日本军国主义的措施,如废除战前的《帝国宪法》、“天皇宣布为人”、解散财阀、整肃战犯等。对于日本对外侵略扩张象征的靖国神社,占领军当局也于1945年12月发布废除国家对国家神道、神社神道进行护持的指令,靖国神社降为一般的民间宗教法人团体。但是,后来美国出于反共的需要,决定把日本作为“共产主义的防波堤”,原来的战犯又重返社会,有的(如岸信介)还当上了日本的首相。美国呵护战犯的政策,极大鼓舞了日本的右翼势力。
与此同时,靖国神社虽然降为一般的宗教团体,但供奉战争亡灵的灵位并没有撤除,军国主义的遗老遗少们也没有停止翻案活动,他们在日本保守政党自民党内右翼势力的支持下,一直力图使靖国神社重新归国家管理,实现日本政要的正式参拜。
“靖国”是“镇护国家”的意思。
靖国神社位于东京都千代田区九段北,前身是“东京招魂社”,最初
的意图为了给在明治维新内战(戊辰战争)中,为辅佐天皇而死去的三千
多官兵“招魂”,1869年6月由明治政府设立。1879年6月正式改称为
“靖国神社”。因此,靖国神社不同于一般的神社,是专门祭祀死在战
场的军人的神社,它在日本大大小小8万多个神社中有着独特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