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有什么好的方法?什么时候准备最合适?平时看什么书帮助最大?
公务员考试包括三大部分,综合知识,行政能力测试,以及申论或者是专业知识.
如果你考专业知识就需要你平时的学习专业课的积累,比如说象法律,医学等等;如果考申论就需要你的综合素质了,平时多关注一些热点问题,注意收集有关的材料和评论,学会总结归纳,当然也需要你一定的语文功底;至于行政能力测试没有别的,主要是多练,关键是对时间的掌握;综合知识我个人认为把那本书多看两边就可以了,大多数都是基础的知识,如果你是学习法律的,你会觉得那本书更为容易掌握些.
我觉得现在只要有这个方向你就可以有所行动,最起码从思想上向这方面靠拢,平时多看看有关公务员方面的书籍,了解有关的题型和模式,多关注热点问题,党的方针政策等等,公务员考试考前一个月进行一次冲刺复习就可以了,当然这需要你平时打下的良好的基础.
你可以多看看时世资料手册,有条件的话可以上网关注某些热点问题的评论等等,最重要的是在学校里把自己的基础打牢.
信心加努力就一定会成功!和其他考试的人一样.
人事部上周宣布,今年中央、国家机关录用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考试不指定考试复习用书,也不举办任何考前培训班。各科目考试范围以《2003年中央、国家机关录用考试公共科目考试大纲》为准。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公务员研究所李如海教授认为,这并不意味着参加公务员考试就无需任何准备。
他说,很多人认为,《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申论》两门科目不需要做复习和准备工作,完全靠的是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其实提前准备一下还是大有益处的。相当一部分考生在走出公务员考试的考场后,都发出同样的感慨:只要认真准备,国家公务员考试其实并不难。
笔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一些准备参加考试的考生在去年就接到师哥师姐的告诫:如果你对公务员考试寄予了很大希望,就一定要好好准备,辅导书要买,一些考前辅导班能上就上,实践证明,上辅导班还是大有帮助的。
在考试举办机构不办培训班、不指定参考书目的情况下,李如海认为考生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复习:
第一,考生要与时俱进,按照年度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准备。他说,每年的考试大纲都对考生有不同的要求,这需要考生仔细地阅读。据他预测,从今年的考试大纲看,主要有两点变化:一是常识部分由去年的不定项选择改为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分开,相对来讲考试更为容易;二是B类行政能力测试中的判断推理部分不考机械推理,改为定义推理,机械推理相对来说也是比较难的。
第二,考前无须反复做题,只要适当地在考前做一两次练习就行了。李如海教授说,这样的练习做得多不会有太大作用,只要知道考试题目是什么类型、用什么样的思路去解决就行了。准备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试的办法是提前做两套试题,一是可以熟悉题型,考试时就可以节省一些时间;二是可以熟悉规则,比如第一部分答错了要倒扣分,所以,即使10分钟内做不完或是不会做也不能蒙;而下面的几部分则不倒扣分,就可以猜一个答案。准备《申论》就是从一些辅导书中找几篇《申论》的范文读一读,让自己心中有一个大概的写作范本,做到心中有数。
第三,平时积累比临时突击重要,掌握方法比多做题重要。“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考题覆盖面颇广,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人文、社会、法律、科技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临时突击做练习是无济于事的。不管是报考哪一类职位的考生,关键是要熟悉《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的考试方法。
他提醒考生,不同的题型要用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解答,比如《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的判断、推理等题目,主要靠平时的积累,不管是知识的积累,还是实践的积累,都很重要。例如,推理题经常给出一系列日常行为事件,要求考生按行为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序,这就需要考生有实践的积累。
而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类的题目更需要技巧,这些技巧是和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相连的,所以要通过这个考试,更需要的是方法和积累。“高分低能的考生肯定是无法通过这样的考试的”,李如海强调。
第四,要想在公务员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还必须加强对考试心理的锻炼。考生在平时应该多进行锻炼,作有准备的发言,如果有机会还可以多搞几次面试演习。平时遇到突发事件不要回避,多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他认为,现在学校考试采用面试方式的越来越少,这对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学校应该多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演讲和辩论,这对锻炼考生随机应变和自圆其说的能力是极为有帮助的。
最后,针对以往考试中出现的问题,李如海指出,考生要认真研读各个考试科目对考生的要求,从而避免走弯路。这在《申论》考试中表现尤其突出。首先要认真审题,考试时要注意答题技巧,合理分配时间,不要盲目求快,一定要拿出足够的时间认真仔细地阅读给定资料(阅读资料一定要花40分钟);其次要紧扣材料答题,一定要注意申论考试的限制性要求,即无论是概括主题,陈述看法,还是提出对策,都限于试卷的给定资料;另外,还要注意申论考试中对字数的限制性要求,这一点是极为重要而又是经常容易被考生所忽视的。